白沙镇
1、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白沙镇白沙镇位于台山市的西端,毗邻开平市赤水、赤坎、三埠,全镇总面积168.5平方公里,属丘陵地区。下辖18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分别是潮境、阳岭、西村、龚边、下屯、长江、朗北、朗溪、朗南、江头、冲泮、里边、五围、岗美、塘洞、冲云、新三八、邹村、白沙圩、潮境圩、三八圩。现有耕地面积61494.3亩,其中水(旱)地面积46460.3亩,岗地面积15034亩;林业用地面积79180亩,森林覆盖率约30%;淡水养殖总面积11528亩,其中鱼塘面积7865亩,水库面积3663亩。全镇共有21529户人,其中农户有18187户;总人口数有67654人,其中农业人口数有58378人,农民人均年收入4055元。旅居美、加等28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港澳台同胞约9万多人,是著名“华侨之乡”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白沙镇的各项事业发展突飞猛进,已逐步形成产业结构合理、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市场秩序良好的格局。有200吨级泊位货运码头,水路可从潭江通往各地码头;供电十分充足,镇内现有11万伏变电站,电网覆盖全镇,形成布局合理的供电网络,切实保证了城镇居民和工商用电的需要;供水网络完善,有白沙、潮境两间自来水厂,及由台城直接供水到三八各工业区、村委会,满足生产生活用水;移动网络和联通网络适应工商发展要求,服务功能齐全,通讯快捷方便;程控电话网络覆盖全镇,邮政服务快、准、方便;市政设施完善,镇内交通宽畅便利,正在兴建的荻白线标准二级公路横穿白沙镇潮境工业开发区,直达开平市区、台城及广佛、新台、沿海高速公路。
白沙镇位于台山市规划建设五大重点工业园之一“广海湾工业园区”的中心地带,镇内有4个大型的工业园区 ——潮境工业园区、新联工业园、三八河东开发区,三八工业开发区。全镇共有18家外资企业,46家民营企业,796家个体工商户。外资企业注册资金超50万美元有17家,民营企业注册资金超50万人民币有18家。2006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0.5亿元,比上年增长3%,工业总产值8.3亿元,比上年增长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7亿元,比上年增长20%;国地两税总收入4771.5万元,入市库额1431.6万元,其中国税总收入达4080万元,入市库额1009万元,同比增长55.59%;财政总收入(市库)1431.5万元,同比增长17.09%,增长幅度全市排名第5。税收总额和财政收入(市库)总额分别列全市各镇的第2位和第3位。并镇后,该镇成为全市5个财政收入超千万的镇之一。到12月底,全镇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62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9000万元,比上年增长5%。全镇经济正向三次产业相协调,速度质量相统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态势转变。
白沙镇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有石灰石、煤炭、粘土、瓷泥及钛、铅、银、铁等建材原料和矿产资源,是工业原材料的供应基地之一;有朗南、船步温泉,水温达80℃ ,有较高的开发旅游利用价值,兴建白沙镇朗南侨都温泉旅游度假有限公司;有盛产远近闻名的潮境萝卜,整个潮境地区的土地都是半泥沙质的,但出类拔萃的还是潮境圩边的众享白水田(土名)产品,这一带的土地尽是乌泥黑沙的半潮田,又有一条水质特别好的陈坑分支流经这里,因此长出的萝卜特别光滑、圆大、幼嫩、清甜,没有硬性。
全镇有市直属中学2所,镇属初级中学2所,小学19所,教职工368人(其中:中学教师182人,小学教师186人,在校学生7140人(其中:高中生112人,初中生2910人,小学生411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线电视覆盖率达100%;全镇电话装机容量达到12000门;另有镇卫生医院2间。
白沙镇社会治安状况稳定,秩序良好,群众安居乐业。镇委镇政府正在积极推行建立白沙镇潮境工业园、三八工业开发区、新联工业开发区警务责任区,全面实行 24 小时治安巡逻;江门市公安局在武溪工业园的支路口设立查岗查哨制度,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2、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白沙镇白沙镇地处阳朔县中部,北距桂林市56公里,南下阳朔县城9公里。全镇辖15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总人口4.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万人,辖区面积15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万亩,其中水田2.3万亩。
白沙镇始建于宋(960~1279)时,原在现址西北方1公里,清道光年(1821~1850)迁现址,因其地近白沙塘,遂更名白沙。1950年为第1区,1954年改为白沙区, 1958年改为白沙人民公社, 1984年10月更名为白沙镇至今。
白沙镇交通十分便利。321国道、建设中的南梧高速公路从北至南贯穿全境,与东西两方延伸的白富、白金公路,形成白沙镇“大十字”型的交通网络。镇境内基础设施完善,村村通四级公路、通电话。白沙镇是桂北最大的水果、苗木集散地,对周边诸乡镇、县的商贸都有影响,成为桂北最大的商贸市场之一。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投资900多万元,建设了占地100亩第一期农贸市场,现已投入使用,第二期占地140亩的市场正在建设之中,利用世行贷款项目投资400多万元,全镇的排污系统工程的建设已接近尾声。集镇范围内新建房屋林立,设计独特,镇容镇貌整洁,参加广西小城镇建设“南珠杯”活动中曾获“优秀城镇奖”称号。电力充足,集镇区有35千伏2000千伏安变电站一座,完全能满足全镇工农业生产、加工和生活的需要。有日供水量达3600多吨的自来水厂,可满足集镇区内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需要。程控交换机电话容量达10000门,各村委都开通了程控电话,移动发射塔4个,全镇移动信号覆盖面广。全镇有线电视覆盖率达98%以上,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集镇市区接通与县城联网的光缆有线电视,有线电视节目达20套。开通了信息网络,建立了“数字村镇”。镇上设有图书馆、影院、歌舞厅、宾馆、饭店、茶座,文化、娱乐、旅游等设施齐全。
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粮食作物以优质水稻种植为主,经济作物以金桔、沙田柚、板栗、柿子、橙子、温州柑、生姜、辣椒、玉米、花生等为主,金桔、沙田柚、板栗、柿子堪称白沙镇四大名果。其中金桔2003年荣获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3年种植面积达15000亩,年产1.8万吨,为全国最重要的金桔产区之一;全镇优质苗木培育达5000多亩,成为全国有名的优质苗木培育的生产基地。扶龙村“柿饼一条街”已发展为广西最大的柿饼加工基地之一,仅2003年该村加工的柿饼就达500吨以上。此外,二元杂生猪、品改牛、奶水牛、三黄鸡、鹅等养殖也发展迅速。
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全镇共有企业935个,主要以大理石开采加工、竹木制品加工、果品加工、红砖生产等为主。年产大理石可达2万立方米。优质的竹凉席、木衣架、远销国内外。
旅游业发展迅速。白沙镇旅游资源丰富,素有“小漓江”之称的遇龙河贯穿全境,国家4A级景区—世外桃源点缀其中,境内秀峰林立,河流延绵不断,景致如画。近期开发了遇龙河竹筏漂流、旧县古民居旅游、古板至蕉芭林生态农业旅游、自行车游等旅游项目。农家饭店、农家乐迅速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兴产业。
2003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0811万元,其中农业产值实现12685万元,比上年度增长6.6%;工业总产值实现8126万元,同比增长12.7%;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819万元,年末实现农民人均收入2208元。
教育、计生、卫生、科技、文化、体育、通讯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每年都有新突破。全镇人民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努力拼搏,紧紧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稳定的社会环境为保障,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全面推动工、农业一体化进程,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
3、江西省吉水县白沙镇白沙镇位于吉水县东南部,距县城50公里,南与永丰三坊交界,西同青原东固、吉水水南为邻,北和白水、冠山相连,东与螺田、永丰潭头交壤。省道古崇公路和泷江灵水穿境而过。辖14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国土面积23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0000余亩,人口达2.1万余人,是该县的边贸重镇。白沙镇党委、政府为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投资了30万元对2.5公里长的主街道进行了硬化、绿化、美化、亮化,修建了全市第一条乡镇步行街,兴建了日产1000吨的自来水厂1个,使白沙面貌焕然一新,白沙自古以来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境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源,有铅锌厂1个,铁矿资源也待于开发。白沙是该县的农业大镇,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农业经济,盛产西瓜、花生、甘蔗等农副产品,特别是培植了西瓜产业为农民拓宽了致富门路,在引用农业技术上不断引进名、新、特、优产品,白沙各项事业的发展出现了蒸蒸日上的局面。
4、湖北省阳新县白沙镇它扼鄂东南门户,东临长江水道,西接京广铁路,南连昌九经济走廊,北靠武黄经济带。辖区面积140平方公里,行政村33个,总人口11万。为湖北省综合改革试点乡镇,先后被授予“鄂南明星乡镇”、黄石市乡镇企业“十强乡镇”称号,是鄂东南地区快速崛起的一个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发展潜力巨大的经济重镇。
境内物产丰富,市场繁荣,交通便捷,历史上曾为“长乐园”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交通以大沙铁路、106国道为主线纵穿全境,是连接京沪、京广贯通东西的重要通道。物产以金、银、铜、铁、钨、方解石等资源大镇之称。农业以优质水稻、苎麻、双低油菜、花生、芝麻等形成了万吨级之规模,是著名的苎麻之乡和“阳新豚”主产地之一。初步形成了工业以有色金属矿山开采、加工、机械制造、建筑、建材、家俱业为主,商业以1.5公里商业街、200多家境内外客户入驻经商的工商业经济体系。
阳新县白沙镇地处阳新北大门,东距长江40公里,南及阳新县城20公里,北至黄石38公里。其国土面积140平方公里, 现有人口10万人, 下辖33个行政村及1个居委会。该镇先后被授予“黄石市乡镇企业‘十强乡镇’”、“鄂南明星乡镇”等荣誉称号,并成为湖北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是鄂东南地区正在迅速崛起的一个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发展潜力巨大的经济重镇。
大沙铁路、 106国道贯穿白沙全境, 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极为便利。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 有充足的电力和便捷的通讯。其矿产资源经603地质大队调查,含有丰富的金、铜、铁等,被称为“有色金属走廊”。已初步形成工业以矿山开采、矿石粗加工、建材、家俱制造、粮油加工等为主,商业以1.5公里商业街近200家铺面经营的工商业经济体系。
境内土壤肥沃,气候为亚热带暖湿气候,土质结构良好。全镇现有山场14万亩,其中荒山荒坡近5万亩。可耕地面积5.7万亩,拥有中小型水库20座,水源丰富,水利设施完备,灌溉系统运行良好。农产品以优质水稻、苎麻、双低油菜、花生、芝麻等为主,是著名的苎麻之乡和“阳新豚”主产地。
该镇近年来不断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已吸收外来投资3000余万元,搞活了白钨矿、鹏凌矿业、建材厂、东景集团等企业,新建了白沙超市、炼铁厂,改建扩建了黄姜、雷竹、花卉、蘑菇、大棚蔬菜、苎麻、肉猪肉牛养殖等示范基地,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带。
5、福建省闽侯县白沙镇白沙镇地处福州西郊,因闽江冲积大量石英砂而得名,东与荆溪、甘蔗接壤,西跟闽清毗邻,北接大湖、洋里,南连竹岐、鸿尾。距市、县中心分别为26和10公里,是闽侯县的四大古镇之一,曾有历史古镇、商贸大镇、交通要镇和工业重镇之美称。全镇辖区面积1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94万亩产,林地面积13.9万万亩,辖21个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3.23万人。农业资源丰富,盛产橄榄、龙眼、西瓜、脐橙等优质水果和体质米。汤院温泉、云堡寨自然风景区、新坡古民居、联坑远济桥等旅游景点远近闻名。
【经济发展概况】
2005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全镇实现企业总产值9.25亿元,比增5.6%,其中工业总产值6.82亿元,比增8.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17亿元,比增6%)。农业总产值1.28亿元,比增4.7%。完成国税收入787.7万元(其中再投资退税515.28万元,不包括县级收入部分的免抵调增值税4141万元),占任务数704万元的112%;地税收入893.79万元,占任务数1040万元的8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00万元,占任务数6000万元的117%;用电量3350万千瓦时,比增1.5%;农民人均纯收入3646元,比增4.4%。
【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1、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1)镇区内新建的白沙11万千伏变电站已竣工投入使用,日供水6000吨的自来水厂和万门程控电话,完全可以满足全镇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的日常需要。(2)白沙新城商品房开发面积达11万平方米,完成投资额1.1亿元,居民已入住600多户,充分发挥了白沙镇成为闽侯县中北部山区五个乡镇人流和物流的重要集散地作用。(3)全镇交通设施日臻完善。来福铁路、闽江航运穿镇而过,甘白公路正在紧逻密鼓施工,随着工程的竣工,将大大缩小镇区与县城、市区的空间距离,辖区22村(居)公路硬化率达100%。(4)充分利用地理自然环境资源,打好旅游牌,做好汤院温泉、云堡寨自然风景区、新坡古民居等开发的前期宣传和招商引资工作。(5)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进行,不断提升城镇化水平,该镇溪头村被市政府列为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6)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2005年科学整合教学资源,创造良好的教学软硬条件,投资1000多万元占地近百亩的白沙中心小学和投资900多万元占地20亩的白沙中心幼儿园已于2005年9月投入使用。
2、“平安白沙” 创建工作稳抓稳打。该镇以创建“平安白沙”为载体,加快“平安白沙”的创建步伐,着力提高群众对建设“平安白沙”的参与率和满意率。不断完善“严打”长效机制,坚决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增强群众安全感。2005年全镇治安案件查处率达96.5%。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抓好防治体系建设,整合社会力量,形成群防群治合力。认真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工作,教育和疏导上访群众,解决反映的热难点问题,努力把各种矛盾解决在基层。镇三套班子成员落实好交通安全、建筑液化气安全、学校安全、企业安全、宗教寺庙安全和特种行业安全等方面责任制,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并经常对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的检查整改,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坚决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做好葫芦山等地质灾害点及危险地段安全责任制落实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街容街貌整治成效显现。针对该镇交通拥挤和垃圾围镇垃圾围村比较突出的状况,及时研究部署,采取相应措施,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建立部门联动工作体系,抓长效管理,巩固整治成果,同时斥资100多万元设施齐全的镇停车场建设已竣工投入使用交通和卫生等面貌有了根本性改善。在加强环境污染整治的基础上,搞好生态环境建设,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
4、党风廉政建设日益完善。为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该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纪委会议精神,反腐倡廉围绕服务经济发展大局,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综合治理,取得较好成效。一是加强宣传警示教育,进一步筑牢了广大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二是强化推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转让,农村公路建设,自来水经营权转让等“阳光工程”,切实维护了群众和集体的合法权益。三是强化勤政廉政建设,杜绝“吃、拿、卡、要”现象,注重投资软环境建设,塑造让企业“进得来,安得住 ”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形象。
悠久的历史文化,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社会环境,整洁的镇容村貌,廉效的服务型政府,凸显了白沙镇成为投资兴业安居的一片热土。
6、湖北省孝昌县白沙镇白沙镇位于孝昌县南部,东与孝南区肖港镇隔河相望,南与孝南区陡岗镇相邻,西与云梦县交界,北与本县花西乡接壤。肖张线穿境而过,东连107国道,南接316国道,西通云梦,北与大(悟)安(陆)线重合,交通便利。地形势北高南低,属低丘、平原地区。年平均降水量1148毫米,森林覆盖率16.80%。澴河穿境而过,滑石、河沙资源丰富。
白沙镇现辖白沙、河边、老湾、三合、群幸、群光、东河、南门、双佘、胜一、胜二、胜三、胜四、胜五、胜六、义井、余柳、金港、建华、叶砦、陶沟、叶河、柳山、黄院、五四、七屋、刘店、王桥、新桥、张潘、金杯、染坊、五舒、李山、五村、福利、赵寺、福华、新华、福兴、福建、王山、舒店等43个行政村,263个村民小组,国土面积76.29平方公里。2002年,全镇总人口数为51237人,其中,农业人口为46220人。耕地面积为45400亩,其中水田面积为37173亩,旱地面积为8227亩。全镇农业总产值为5636万元,多种经营产值为3742万元,乡镇工业产值为22500万元,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为3625万元,乡镇企业产值为39128万元,预算内财政收入为429.1万元,人均财政收入为83.78元,万元产值创财政收入91.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008元。
白沙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镇,粮食的主导产业。在“沿河抓蔬菜、沿岗抓果茶、沿渠抓优质稻、千家万户抓生猪”的调整思路的指引下,遵循自然和市场两大规律,结合农民的传统习惯,将蔬菜、优质稻、早蜜桃、生猪四大产业作为调整的主攻方向,不断地壮大规模,形成特色,打响“拳头品牌”。近年来,采取投资与投劳结合,人力和机械并举,共开发氵不河万亩蔬菜基地、王山千亩果茶基地、群联水库综合种养基地,光明、黄院早蜜桃基地等一批龙头基地,蔬菜技术协会、顺达农特产有限责任公司、河沙联运公司、林源养殖等龙头企业不断壮大。鼓励农户调整产业结构,并不断出台优惠政策。对外地到白沙来从事农产品购销的客商,工商、财政、税务、交通部门要重点保护,禁止“三乱”现象和强买强卖、欺行霸市行为的出现。充分利用亲情、乡情等关系打开外部市场,同时鼓励一些善经营、头脑敏捷的能人出外闯市场,把农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连接起来,提高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白沙镇为了壮大镇域经济实力,在乡镇企业改革上狠下功夫,通过改制、转产、拍卖等方式,盘活资金2000余万元,砖厂、粮油加工厂、农机修造厂等一批老企业得以起死回生,年增加税收近百万元。在挖掘本地潜力的同时,积极利用“三情”关系,对外招商引资,攀商结强,共引进资金5000多万元,兴办了佳音液化气站,成立了河沙联运公司、森源养殖场、钢犁配件厂等10余个企业,为白沙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白沙镇现有32所学校,其中全日制中学1所,初中2所,小学27所,幼儿园2所,在校高中生250人,初中生1884人,小学生8006人,幼儿366人,共有教职工298人,民办教师99人。近几年,白沙镇以“普九”为契机,投资628万元,兴建了中、小学教学楼24栋,住宿楼2栋,建筑面积达1546平方米,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幼儿、实、中等教育基本配套。
白沙镇中心卫生院,占地22亩,1998年被卫生主管部门评定为三级甲等卫生院,现有医务人员72人,其中具备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4人,大中专生学历达92%以上,门诊部、住院部建筑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科室齐全,设备先进,配备有200米的双球管X线机、B超、心电图、尿分析仪、胃镜、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洁牙机、麻醉机、产床等器械。近年来,医院为改善基本设施务件,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共投入资金150万元,新建了住院部一栋,门诊部装修一新,对30多名医务人员进行了轮回培训,大大改善了医院的软硬件设施,提高了全镇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水平。
近年来,白沙镇累计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建起和完善了文化站、电视差转台,在五四、东河等村安装了地面卫星接收设备2台套,全镇安装电视信号放大器15台,较好地解决了群众看电视难的问题。同时,定期组织送电影下乡,送图书下乡活动,丰富了基层文化生活,“学文化、用科学、闯市场、奔小康”成为人民生产、生活的主题,科技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逐年增加。
7、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白沙镇白沙镇位于桂平市西部,横跨郁江两岸。全镇面积164.12平方公里。属半丘陵平原地区,2005年末人口6.5万人,有耕地面积5.62万亩,其中水田3.72万亩,旱地1.9万亩,是桂平市粮食、甘蔗的主要生产基地。全国闻名的七十二洞天福地之一的罗丛岩就坐落在白沙镇。
粮食生产:镇党委、政府始终把粮食生产放在首位,牢牢贯彻“无粮不稳“的方针,围绕农民增收目标,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积极发展优质谷,努力提高单产产量,大力推广水稻免耕抛秧技术。2005年粮食种植面积7.26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5.4万亩,优质谷种植面积4.7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87%,实行免耕抛秧2万亩,粮食产量2800万公斤,人均有粮400多公斤。每年可以向社会提供商品粮1000多万公斤。
甘蔗生产:镇党委、政府从80年代中期起发动群众种蔗,90年代成为桂平市甘蔗生产的重要基地,村村种蔗,队队种蔗,最多时种植甘蔗面积有3万亩,入厂料蔗12万吨。
牧副渔业:该镇农民利用粮食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禽畜生产。建立五个生猪品种改良基地,每年生猪出栏约39000头,禽类出栏约50万羽,水产品产量达2000多吨。
乡镇企业:镇党委、政府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加快了企业的发展。全镇有红砖厂、造船厂、自来水厂、皮鞋厂、服装厂等30多家企业。
该镇今后的工作思路:一是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稳定粮食产量;二是大力发展甘蔗、木薯生产,为市创税大户(市糖业公司、市酒精厂)提供原料;三是大力发展水产畜牧养殖业,增加农民收入;四是大力发展非公企业,搞好招商引资工作,力争工农并举。
8、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白沙镇一、 位置、范围、人口和资源
白沙镇位于龙岩市新罗区的东北部,镇政府驻地白沙墟,距龙岩市区49公里,东与漳平市的南洋乡交界,西与万安镇接壤,西南是雁石镇,东南是苏坂乡,北邻连城县、永安市,坐落北纬25°23′15″,东经117°14′20″,平均海拔205米,全境面积425.88平方公里,约占全区版图的六分之一,耕地面积23190亩。镇辖有31个行政村,一个居民小组,123个自然村,188个村民小组。全镇有5898户总人口2617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36人(截止到2001年12月)。
全镇具有丰富的"水力、林业、煤炭"等资源。一是万安溪贯穿白沙境内34.8公里,天然落差75米,根据规划可开发二、三、四级电站,总装机容量为7.5万千瓦;支流有吕凤溪、吕洋溪、樟坑溪和田坑溪等,共有67.2公里,根据规划,可开发装机容量1.5万千瓦。二是拥有林地47万亩,木材蓄积量达190万立方米,年生产近2万立方米;毛竹林近9万亩,蓄积量250万根,年生产30万根。三是地质普查表明,锰、高岭土、石灰石、钨等矿产十分丰富,要抓紧勘探,合理组织开发,已勘探的白沙南煤田炭贮存量达2600万吨,现有白沙、南卓、岩下、郭畲、营岐、小吉等村的煤炭已大量开采,年产量可达30余万吨。
二、政治和历史沿革
白沙镇是革命老区的一部分,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一九二九年八月,朱德总司令率红军到白沙镇,住在白沙墟后新街,在白沙中楼的福兴祠开过农民协会。一九三四年七月红九团在吴胜团长、方方政委的率领下进驻陈地,八月迁往苏一田,在苏一田吴氏祖祠召开群众大会,成立岩连宁特区革委会。一九三七年十月方方由延安回来,同张鼎丞、谭震林等会集于白沙,十月九日至十五日,在白沙吴氏祖祠召开闽粤赣临时代表会议,选举产生省委委员17人张鼎丞任书记,方方任组织部长,邓子恢任宣传部长,谭震林任军事部长。白沙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斗争中,不惜牺牲,英勇奋斗,解放后有61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岩下村和营斗村的石门潭、马家山三个自然村和苏一田光荣地评为革命基点村。全镇享受烈属待遇的有24户。解放前白沙曾设镇建制,解放后设立沙河区,1965年10月,由白沙、小溪、罗山三个公社合并为白沙公社。1984年10月改为白沙乡,1996年5月9日,撤乡改镇建制。全镇共有42个党支部,其中农村支部31个,非公有制经济支部1支,镇直单位支部11个;党员数有865人,其中女党员98人。25岁以下党员49人,26-35岁党员210人,36-45岁党员180人,46-55岁党员166人,56-60岁党员56人,61岁以上194人(71-80岁62人,81岁以上的7人)。(2001年12月20日统计)。
三、 2001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据统计,完成企业总产值2.84亿元,比增13.14%,工业总值1.465亿元,比增10.06%,完成出口交货值503万元,比增36.68%,增加值8650万元,比增21.15%,完成农业总产值5120万元,比增6.14%,人均可支配收入3663元,人均纯收入4305元,比增3.11%;预算内财政总收入为1281元,预算内地方财政收入857.6万元,比增10.57%。
四、 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1、优化种植业结构。粮食作物年初调入杂交稻良种2.4万斤,共14个组合,其中早稻4个,晚稻10个品种,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6774亩,粮食总产达9754吨,单产3643公斤,全年早稻面积1万亩,中稻播种面积8500亩,发展烤烟2300亩,收购259吨,种西瓜、甜瓜面积650亩,产量1200多吨,春花生1375亩。秋花生4280亩;新植果园650亩,引进新品种4个,全年粮径比例59.6:40.4,果树面积12600亩。
2、农业产业化进展情况。重点抓好果树、毛竹、花生、生猪、再生稻、畜牧水产等六大主导产业。2001年,全镇生猪存栏25696头,生猪出栏17029头,现有养猪500头以上9家,200-500头38户,100头以上80多户;牛存栏461头,出栏26头;禽蛋总产278吨,家禽出栏175980羽,存栏91600羽,渔业总产量19.4吨,其中养殖产量60吨。第三产业旅游,预计漂流门票收入60多万元。
五、 重点项目和非公有制企业情况。
1、项目开发情况:全年,共落实投资100万元以上企业7家,500万元以上企业8家,累计引进外资3100万元。已立项的有:上硿电站、大盂电站、罗畲电站;已开工的项目有:(1)营斗登高峰二级电站(2)方园花卉公司(3)龙平化工有限公司(4)生兴纸业公司(5)白沙中心加油站(6)白沙竹木加工区(7)白沙镇珍坑铅锌厂(8)后溪电站
2、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情况:白沙镇非公有制企业重点发展水力、煤炭、竹木制品加工等企业,如白沙樟杭一、二级电站,樟杭塑料厂、白沙丰利饲料加工厂、东方木制品厂、白沙中大型水库等。
9、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白沙镇新宁县白沙镇因境内的扶夷江畔有较大的白沙洲而得名,距县城10公里,依山伴水,交通发达,扶夷江和省道S218线两大“动脉”贯穿全境,把整个白沙镇分为河东、河西两部分,河东、河西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村道总里程达56公里,河东、河西由S218线。新高公路及分支贯穿腑地,形成交通大循环。
白沙镇县城辐射效应明显,素有县城东北门之称,区位优势明显,东面与黄龙镇接界,北面、西面与金石镇相邻,南与高桥镇接壤。除云头岭、山石和罗干村部分地区为海拔4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外,主要为丘陵地区,温带气候,四季宜人。
白沙镇总面积为86.7平方公里,总人口3078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937人,辖24个村,一个居委会,220个村民小组,有耕地23787亩,其中水田16932,旱地6865亩,现有林地32500亩,其中经济林15100亩,2004年,全镇已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080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700万元,乡镇企业增加值1645万元,财政收入156.4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898元。
白沙镇人杰地灵,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随明代助郑和下西洋后升任两广总督李敏、清代重臣江忠源、工农红军第八军参谋长宛旦平、省政协副主席徐群虎、原湖南省长、省政协主席刘正等名人都生或长于斯。
白沙镇系新宁县农业大镇,主要农副产品有:稻谷、脐橙、柑桔、西瓜、大棚蔬菜、花生、大豆、板栗等,是全县“莨山牌”优质脐橙的三个优势主产区之一,是全省闻名的“西瓜之镇”。白沙镇农业产业化建设成效显著,已形成20000亩优质稻基地(2004年全镇粮食总产量达16419吨)、万亩优质脐橙示范基地(年产50万担)、5000亩优质西瓜基地(年产20万担)、500亩大棚蔬菜基地等8大特色规模经济项目。
白沙镇工业蓬勃发展。近年来,通过优化经济环境,大力招商引资,白沙花炮厂、白沙脐橙冷冻储备公司、丰木建材厂、西冲石灰材料厂、罗干电站、白沙塑料厂等工业企业产销两旺。2004年全镇实现企业总产值6900万元,基中工业总产值1700万元,乡镇企业增加值1645万元。白沙镇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计生工作创2004年省级优质服务单位,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发展,2002年曾被评为省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教育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白沙镇有8所中小学校,教职工219人,学生3067人。从2003年开始,白沙镇中心小学校推行“代管家长制”。提倡“伸出双双热情手,牵着留守孩子走”,赢得了社会的好评。《湖南日报》、《湖南光明报》、新华网、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对此予以报道。“代管家长制”引发了教育界人士及有关专家的评论,湖南师范大学副教受陈潭撰文称此举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探索,是义务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关心外出打工农民和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持续。
10、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白沙镇概 况
白沙镇位于合浦县城东面。东与博白县龙潭镇相邻,南临北部湾,西隔铁山港与南康、闸口两镇相望,北与公馆镇相连。全镇面积 224.9 平方公里,下辖 1 个居民委员会, 23 个村委会,320个自然村, 2001年末,总人口97433人,耕地面积 5276 公顷,有林面积 7000 公顷,森林覆盖率为 30.1% 。镇政府驻地白沙圩,距县城 64 公里。
环境资源
白沙镇地势北高南低,丘陵起伏,面海靠山,自然条件优越,有可开发利用的浅海滩涂 4000 公顷,低丘山地 3000 公顷,地埋位置得天独厚,为本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环境保证。
1 、地埋位置与北海、湛江等城市相距不远,既可接受它们包括经济、技术、文化、信息等多种辐射,壮大自己,又可以把它们作为市场,生产畅销对路商品,并借助湛江湛口、北海港口,开展对外贸易,走上与世界交往之路,建立本镇外向型经济结构。
2 、交通优势:一是 325 国道穿境而过,是本区域通往粤西地区的必经之路;二是白沙距北海机场仅一个小时路程,该机场已建成国际机场;三是合山高速公路是西南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西南出海口的咽喉要道;四是潜在优势:规划中的玉林至铁山港铁路;白沙可借这些交通道路,方便地与外界取得联系。
3 、濒海优势:拥有海岸线 84.25 公里,全镇 24 个村(居)委会中有 13 个临海。一可发挥港口优势,通过海上与铁山港的石头埠开发区相通,仅需 10 多分钟;二可发挥海养优势,有可一切利用的浅海滩涂 4000 公顷, 2001 年末,开发尚不足 1575 公顷,开发潜力巨大;三可发挥旅游优势,这里水清沙白,且有老邪洲墩等可开发旅游景点,伴随铁山港开发,可吸引大量游客。
4 、矿产资源优势:白沙镇富含建村型矿产资源,主要有高岭土、石英砂、石灰石、玻璃砂等品种,分布于平田、独山、沙尾、东风、西坎等地,其中石灰石矿带宽 3KM 、长 20KM 。此地矿产资源质优量大,产品需求量也大,可大力发展。 5 、地貌类型多样,既有高山密林,亦有丘陵台地,更有平坦水域,这为农业多种经营和工业用地提供了有利条件。
经济成就
全镇现有镇、村办企业 65 家,联产、个体企业 5131 家;从业人员有 38910 多人。主要企业有烟花炮竹厂、塑料制品厂、泡沫厂等,素有“塑料制品之乡”美称;全镇基本上形成三条农业生产带,一是以那潭、那郊、那江、充美、平田等沿海村委的海水养殖带,二是以宏德、东风、西坎、虎塘等村委的糖蔗种植带,三是以龙江、江、石达、文明、五星等村委的传统农业与经济林果种植带。 2001 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 60807 万元,财政收入 1132.8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560 元。 1994 年被评为自治区百强乡镇, 1997 年被评为县发展经济先进乡镇。 文教卫生 全镇人有初级中学 5 所,小学 37 所,教职工 1136 人,在校学生 21286 人;卫生院 1 间,村级卫生所 60 间;镇区内还有文化活动中心、革命烈士纪念馆等。 旅游设施 宏德村委有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宏德寺,合浦县地下党同志曾在该寺组织领导革命活动。龙江村委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白沙圩面积 7 平方公里, 1998 年定为自治区村镇建设示范镇。
11、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历史沿革
白沙镇历史悠久,早在东汉末年,就有人口聚居,形成村落,唐朝时期曾在此兴建大圣寺,此后,宋、元、明、清朝代,均在此设建制镇,民国时期在此设江津县第三区署。解放后,这里曾6年作为江津县人民政府所在地,1980年至今,设白沙镇人民政府,现为区级镇。
著名爱国诗人吴芳吉,地方史学家邓少琴,国画家张采芹,爱国将领抗日军长夏仲实,书法家周浩然,油画家陈可之,作曲家王锡仁,前国家女排主教练邓若曾,原国防科工委主任丁衡高上将,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士周光召,当代科技创造发明家张朝吟等,都曾在这块沃土上生活、学习或工作。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陈独秀、原国民政府军委副委员长冯玉祥将军、蒋介石夫人宋美龄等都曾在白沙留下了动人的故事和大量文化财富。
基本情况
全镇现辖35个行政村、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由原高屋乡、几子乡、三口乡、河口乡、高占、滩盘镇、峨公镇和白沙镇5乡3镇合并而成。幅员面积238平方公里,人口14万人,其中主城区5万人,为重庆市第一人口大镇。素有“天府名镇”、“川东文化重镇”之美称,是万里长江上游的国家级第一深水良港,更是黔北地区及江津西部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1984年被列为重庆市小城镇建设试点镇,1995年被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2000年被评为重庆市小城镇建设示范镇,2002年4月命名为重庆市首批历史文化名镇,2003年被重庆市农办列为“百镇工程”镇、重庆市建委列为45个中心镇之一、重庆市商贸委列为百个商贸颉?004年,被列为重庆市小城镇关键技术示范镇。全镇综合经济实力连年稳居江津市“十强乡镇”,并曾跻身重庆“乡镇五十强”行列和四川省200强乡镇第七位。
改革拂春风,沙城换新颜,跨入新世纪,开创新未来。白沙镇党委、政府抢抓机遇,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三个代表”为指导,狠抓经济建设,使社会持续、快速、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2002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7.2826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固定资产投资1.6亿元,比上年增长23%,农民人均纯收入2707元,比上年净增16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05元,比上年增长8%;本级财政收入920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收260万元,增长33.6%,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8.92亿元,增加值2.03亿元,利税324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4%、29.5%和32.4%。其中,工业总产值4.2亿元,增加值615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8.6%和46.2%。新白沙11万人民负重自强,共同努力,使一个古老的集镇变成了一座山水园林式的现代化中心小城市,成为点缀于万里长江之滨的一颗璀璨明珠,闪耀着绚丽的光彩
地理环境
重庆第一人口大镇--白沙,位于聂荣臻元帅家乡重庆市江津西部的长江之滨。距江津45公里,距重庆114公里。地处东经106°07′,北纬29°04′,幅员238平方公里,总人口14万人。主城区沿长江南岸而建,东西长7.5公里,南北宽600至8000米,总面积5平方公里。上接叙、泸,下通渝、涪,南驰黔滇,北走永(川)壁(山)。地势南高北低,海拔201—316米,最高滚子坪海拔910米,最低滨江路海拔201米,南北相对高差115米,镇境属于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白沙地区平均气温17.9℃,无霜期340天,平均降雨量1030毫米,年均日照为1273小时。
12、贵州省石阡县白沙镇白沙镇位于石阡县西南部,距县城约38公里,地处北纬27°28′,东经108°01′。东与龙井、国荣乡相接,南与聚凤、甘溪乡接壤,西与本庄镇为邻,北与思南县瓮溪镇相交,是县内经济发展的重镇之一。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年降降雨量1100—1250毫米,无霜期286天。地形以中低山丘陵及河谷地带分布,海拔高度在600—1365米。森林覆盖率26%。
现镇辖5个行政村,含23个自然村、157个村民组,6400余户,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6万人,青年农民5640余人,外出务工人员4090余人;土地面积约12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9万亩,年人均纯收入为810元。镇内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洋芋、小麦;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油菜,无可发展性经济林木和丰富的矿藏资源,是典型的农业大镇。
13、湖南省常宁市白沙镇白沙镇位于常宁市东南部,舂陵水西岸。东隔舂陵水与耒阳市相望,西、南与桂阳县接壤,为常宁、桂阳、耒阳、永兴4县市边镇重要集镇,素有常宁东大门之称。1995年5月撤区并乡时将原阳加乡并入白沙镇。全镇辖28个村,4个居委会,204个村民小组,7687户,32393人,总面积为7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352亩。
境内西、南部属山区,间田垄,东、北部较平坦,境内矿产资源丰富,锡、钨、铁、锌、铅等蕴藏量大,分布较广,其中锡矿储量和采掘量均居常宁亚军之位。清同治《常宁县志》载:“这里曾设营堡,地多锡沙,坑夫聚众淘沙,多壅废民田,明时设官把宁”。历史上盛产柑桔、黄花菜、花生、丹皮、大豆、无渣生姜等土特产品。近年来,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依托矿产资源优势,以白沙工业小区为平台,发展采、选、冶一体化企业,已有10多家企业落户小区内。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步子进一步加快,以申请“常宁无渣生姜”地理标志商标为契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形成以忠岭村、井边村、胜利村、观音村等山区村为中心的无渣生姜、丹皮、白芍、尾生基地,以茅坪村为中心蔬菜种植基地;以杜阳村为中心的立体养殖基地。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成绩。近来年,白沙镇从本地实际出发,大搞基础设施建设。2004年完成“三白”公路砂政油工程,2007年启动白沙至伏溪桥公路水泥硬化工程,同时紧紧抓住“社会主义的农村建设”机遇,硬化星光、茅坪、伍家、杜阳等村组公路,进一步完善卫生设施,新建住院部一幢,全面启动有线电视入户工程。
白沙镇辖:上州、中州、下州、阳市4个居委会;观音、大路、南马、伍家、石湾、上洲、下洲、杜家、杜阳、西棉、福坪、砂坪、管钟、黄排、金招、茅坪、阳市、董湾、徐洲、上游、红卫、星光、荣华、阳岐、冲口、胜利、井边、忠岭28个村委会。
14、河南省中牟县白沙镇中牟县白沙镇位于中牟县城与郑州市区之间,总面积66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36个自然村,现有人口4万人。史载,白沙古属豫州之中,邻莆田大泽,泽枯而沙出,满地洁白,因此而得名----白沙。
白沙自古就为交通要冲,重要驿站,同时又作为盛极一时的内河水运的水陆码头,使白沙成了中原腹地的商品集散地,车水马龙,舟辑船舻相接,富商巨贾云集。在白沙的历史上不仅出现过“清明上河图”般的繁荣景象,同时也先后涌现出了一批名载史册的匡世奇才、志士仁人。最为著名的有《列子》的作者列御寇,民族英雄史可法。昔日的拥有蕴积了今天的辉煌。白沙镇被称为“中州名镇”是当之无愧的。
白沙是中牟县的“西大门”,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近几年,白沙镇围绕“富民强镇”的总目标,充分发挥近郊和区位优势,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迅速,已形成三个区域经济发展带。陇海铁路以南已初步形成了千亩特种养殖、种植基地;北部灌区以发展高效农业为主,形成了以蔬菜日光温室、全光照西瓜温室、食用菌大棚、百合种植园、莲菜种植等为主的高效农业示范区,全镇年产各类新鲜蔬菜4万吨,已成为郑州市重要的蔬菜供应基地之一;中部镇区沿310国道为轴线向两侧辐射以工业和第三产业为主。
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先后建成了2平方公里的工业区和1平方公里的商贸区,道路、电力、通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齐全,改善了投资环境,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先后被命名为“中州名镇”。“乡镇之星”称号,并被确定为“河南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和中牟县唯一的“郑州市改革发展建设综合试点镇”。
工业和乡镇企业发展迅速。近几年来,白沙镇除加强对镇办企业的经营管理外,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出击,广交朋友,借船下海,借鸡下蛋,先后引进了河南省三苑公司植物油厂,河南省服装公司包装厂,郑州市金水花园包装材料厂,福日钢厂(福建投资),河南省煤炭厅立源包装材料厂(豫港合资),河南亚神集团蒂诺达纸箱厂,旅游化工物资公司,东正磨料磨具厂,郑州市兽药厂及河南省天同公司,河南省中怀公司种植基地等一大批外来投资项目,总投资近2亿元。逐步形成了造纸、化工、制药、包装、建材、食品、服装等门类齐全的企业发展格局。随着郑州市建设的东扩和中牟汽车城建设的西移,白沙镇已成为郑州市以东最具活力的投资发展热点之一。
15、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白沙镇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白沙镇面积76平方千米,总人口2.2万人。在外侨胞约118人,林地面积84440亩,森林蓄积量1.3万立方米,主导产业以农业为主,盛产蘑菇、枇杷、板栗等。
【行政辖域】
全镇土地总面积76平方公里,辖1个居委会、12个村委会:~001_白沙居委会、~201_坪盘村、~202_澳柄村、~203_澳东村、~204_龙东村、~205_龙西村、~206_东泉村、~207_狮亭村、~208_田厝村、~209_广山村、~210_宝阳村、~211_长兴村、~212_洋顶村。161个自然村,全镇总人口22289人。
【经济社会状况】
近年来,白沙镇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2006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10384万元,农业总产值10556万元,工业总产值2346万元,固定资产投资2600万元,财政收入97万元。
文化教育事业也日趋进步。全镇设有中学1所,小学12所,幼儿园12所。在校中学生1300人,小学生2110人,拥有教职员工人数350人,全镇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达100%;拥用有中心卫生院1个,医务人员25人,开设床位15张,为本镇居民卫生保健、防疫提供了必要保障;有文化站1个,拥有藏书2000余册;设有1家电视转播站,接收有线电视节目三十多套;广播普及率达92%以上。[1]
16、湖南省泸溪县白沙镇白沙镇:泸溪县城关镇,1994年因县城搬迁而挂牌成立。是湘西州的“南大门”,盘瓠文化的发祥地。城区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滔滔玩水绕城而过,秀丽青山隔江绵延。全镇面积22.8平方公里,人口 2.2万人。辖4个居委会、l个村委会,156个中央、省、州、县、镇直机关、厂矿、企事业单位。其中镇办企业3个,主要生产磷肥、硫酸、电解锌、水泥砖、火砖、生活用具等产品。大型民营宾馆酒家40家,农业主要发展落叶水果、椪柑产业等。产品销往国内各地。白沙镇是全县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交通十分方便,319国道穿镇而过,从1991年开始,国家先后投入6亿元,新建了一座现代化的城市,获得了“省级卫生县城”称号,白沙镇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发展前景十分可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开发利用价值高。该镇计划把白沙建成为中国最年轻的“氧吧”城,最繁荣的休闲文化旅游城。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制定白沙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发“屈原民族文化度假村”、“辛女森林公园”、“盘瓠文化中心”等旅游景区。
17、重庆市南川区白沙镇白沙镇地处南川区西北部,幅员面积平37.6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32个农业社,有农户3153户10499人。属丘陵地区,地形呈"三山夹两沟"形状。由于历史原因及地理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群众生活并不富裕,生产生活条件较差。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带领全镇人民紧紧围绕“边贸城镇、产业强镇、生态兴镇、和谐安镇”的战略思路,结合自身优势,实施重点工程改善基础设施,强化服务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依托市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了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农民增收步伐明显加快,全镇面貌有了明显改善。
2006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623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1580万元,农业总产值46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76元,完成本级财政收入54万元。
全镇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近年来,投资396万元完成了井泉、分水、红庙、大竹四个村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投资108万元建设了集镇人饮工程,解决了白沙人民盼望已久的城镇人饮问题;投资120万元对集镇道路进行硬化; 投资280万元对红庙、大竹、千里、顺竹、黄阳五个村进行了农网户表改造,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投资48万元改造了中心校D级危房,投资45万元改造了红庙、千里、顺竹三所村级小学,教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全镇实现了光纤电视、电话“社社通”。白沙集镇到黄阳、千里12.8公里村级公路硬化工程正在实施之中,将在今年年底全面完工,全镇将形成便捷畅通的公路网络。
全镇社会事业建设取得明显进步。近年来,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计划生育率在95以上;教育事业得到进一步巩固,“两基”复查和'普九‘顺利通过难收;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建立了农村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制度;文化、广播、卫生、通讯等工作健康发展,社会秩序安定,人民安居乐业。
18、云南省丽江市白沙镇白沙镇位于云南丽江城北约10公里,北临玉龙雪山,南至龙泉,西依芝山,是丽江一座古老的小镇,丽江坝的纳西族最初在这里聚居,也是丽江木氏土司的发祥地。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明、清时代木氏土司修筑了一些金碧辉 煌的建筑物,至今犹存一部分。
白沙有丽江最大的喇嘛寺──福国寺的旧址,有绘着精美壁画的大积宝宫、琉璃殿,有宏伟壮观的文昌宫、大定阁、金刚殿等古建筑。这是明代木 氏土司兴盛一时的历史见证,也是欣赏技法精美,颇具民族特色的丽江壁画的地方。白沙现存的55幅壁画就保存在这里,白沙壁画因吸收了汉族绘画中精细、洗练的笔法,融会了藏传佛教绘画中流畅绚丽的风格,又不乏纳西族性格中的粗犷,所以成为了壁画艺术中的珍品。白沙壁画多创作完成于明、清两朝,多为宗教体裁,分别存于大宝积宫、琉璃殿、大定阁、大觉宫。琉璃殿、大宝积宫又为全国重点文物。
19、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白沙镇白沙镇位于湘、桂两省三县交界之地,乐与湖南江华县接壤,南与钟山县毗邻,全镇总面积98.85平方公里,总人口13042人。
白沙镇投资环境优越,交通便利,矿、高岭土、锡等矿产资源久负盛名,在采矿、冶炼、造纸、电力等方面有巨大发展潜力。近年来,吸引了大量外资投资办采矿、发电和农业综合开发等企业,是商家投资置业理想家园。
20、四川省合江县白沙镇地理位置:白沙镇位于合江县境西北部,与泸县、永川市相邻。
行政区划: 幅员面积38平方公里,总人口2.2万,辖13个行政村,3个居民委员会。
基础设施: 长江河流经镇境5公里,建有合江第三大水码头,紧邻泸永高等级公路。2000年实现小康镇。西部大开发以后,多方筹资,着力改善交通、通讯、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现有35千伏安电站和万门程控电话机站,光纤电视进村覆盖率84%,公路、电话已实现村村通。2001年,被遴选为市、县级产业化建设参观示范现场。
经济产业: 旅游资源丰富,基本形成以酿酒、农产品加工、建筑建材为主导的工业体系,是合江水稻、生猪、鱼、禽主产区之一,并初步建成名优水果、商品蔬菜、稻田水产、节食畜禽四大特色产业调整示范基地。
发展动态: 新的世纪,全镇人民将进一步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努力实现全镇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突破。
21、四川省万源市白沙镇白沙镇距城区21公里,铁路、公路横穿全镇,交通十分便利,幅员面积111.7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437亩,辖10个村,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7万人。
白沙镇是四川省科技示范镇,万源市工业集中发展区,达州市三十个工业重镇之一,万源市十强乡镇。
白沙镇是原白沙工农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境内有原煤、石膏、铁矿、石灰石等自然资源。现已探明原煤储量1500万吨,已开采300万吨;石膏1000万吨,已开采350万吨;铁矿500万吨,基本未开采;石灰石更为丰富。近年来,利用这些优势,大力加快工业发展,已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四家,民营企业13家,个体工业企业87家,主要产品有水泥、原煤、石灰石、水泥制品。
白沙镇工业区企业发展迅速,原有的白沙水泥集团、磊鑫公司、小康纸业、福利塑编、荆桥建材等发展态势强劲,新掘起的荷田生物化工、氯化钡、复合肥厂正成为白沙工业新的亮点。
22、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白沙镇地理位置
英德市白沙镇位于英德市东南部(东经113度40分─113度50分、北纬4度02分─24度12分),东与本市青塘镇和新丰县遥田镇相邻,南与新丰县遥田镇和佛冈镇县烟岭镇交界,西与本市鱼湾镇接壤,北与本市桥头镇相连。总面积为164.4平方公里。境内有五条支流(长安河、纳溪河、烟岭河、汶罗河、门洞河)汇成的白沙河,因河床里均是白色石英沙粒,故名白沙。
白沙镇是革命老区,现辖12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居民管理区,172个村民小组,1998年末总人口为30314人,其中农业人口为28488人,青壮年劳动力11472人,镇内有太平、白沙、双头三个圩场,其中太平街是该镇的党政机关驻地,是该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是一个新兴的集镇(建于60年代),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年的规划建设,已从原来占地3公顷扩大到30多公顷,并实现了街道硬底化,吃用自来水和绿化、美化、净化,市场繁荣,百业兴旺,1998年被清远市人民政府授予“岭南杯城镇规划建设管理近期目标达标乡镇”称号。
23 浙江省新兴城镇——白沙镇浙江省新兴城镇,新安江风景区游览点之一。位于建德县中部,濒临新安江。原为小山村,随新安江水库建成发展为城镇。1961年县府由梅城镇迁此,人口4.7万。全镇依山滨水,市容整洁,风景绚丽。盛夏季节,气候凉爽。镇西6公里处的紫金滩为新安江电厂,是中国第1座自建大型水力发电站,装机容量66.3万千瓦;镇东为工业区;镇南横跨新安江的白沙大桥,为具有民族风格的大型石拱桥,是浙西重要通道。铁路有金(华)岭(后)线与浙赣线相接;公路直达杭州、衢州、金华等地,是新安江地区联络浙北、浙南及闽、赣诸省要道。镇西南30公里有灵栖、清风、霭云等石灰岩溶洞,是新安江风景区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