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镇

玉田镇地处玉田县县城,是玉田县经济重镇之一。该镇地理位置优越,南距天津140公里,东距唐山60公里、秦皇岛100公里,属京、津、唐、秦腹地。交通便利,京沈高速公路、唐通公路、玉石公路等十几条公路交汇于此,京秦铁路贯穿东西。
全镇辖65个联建村,(73个自然村,)总面积9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3919亩,2007年总人口6459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1‰。2007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亿元,较上年增长8%,一产总产值5.4亿元,较上年提高5%,二产总产值16亿元,较上年提高8%,三产总产值10亿元,较上年提高11%,工业园区面积400公顷,进园企业210家,总产值14亿元,较上年提高23%,占当地总产值45%,粮食产量36492吨,较上年增长10%,财政收入达到9634万元,较上年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10元,较上年提高12%。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25亿元,较上年提高22%。治污关闭取缔6家,停产整顿35家,污染治理投资800万元。
该镇依托地理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农业上,坚持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农业生产结构得到合理调整。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无公害蔬菜、苗木花卉、药材种植等方面已逐渐形成规模,实现粮经比例4:6,直接经济效益达8.5亿元;果树面积达到1.5万亩,形成了北部燕山区域万亩果树带。工业上,该镇始终把狠抓较大项目,培育经济发展后劲作为主攻方向。通过招商引资、引导发展、积极服务,镇域经济发展步伐得到迅速提升,形成了以钢铁深加工、电子和机械产品制造、高科技橡胶为主体的产业群体。第三产业以商饮服务为主,城内建有五大综合性市场,饭店、餐饮部达到950家。
近几年,该镇经济工作在全县20个乡镇目标考核中始终名列前茅,连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实绩突出单位”、“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5年乡镇生产总值在唐山市各乡镇位列第2位。
2007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镇党委、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把项目建设放在首位,狠抓各类项目用地,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较好地完成各项任务,全镇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重点工作情况如下:
一、狠抓中心,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
一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镇域经济发展这个中心,坚持以项目建设提升工业经济整体水平,狠抓项目用地、项目落成和项目增效三个重点,使镇域经济发展呈现出强劲势头。
一是项目用地得到有力保证。为确保项目建设用地,我们集中精力,千方百计,攻坚克难,通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疏通群众思想,排除各种干扰,先后完成了县农产品交易中心、卧龟山绿色生态园、垃圾填埋场等项目、县城文明街、振玉路、旭升南路修建等市政重点工程、营房、城六、城三部分旧城改造征地、县屠宰厂、气象观测站搬迁共涉及26个村1200多亩用地任务,有力保障了项目建设、市政重点工程建设和旧城改造开发。
二是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我镇共有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6个,总投资9.1亿元。截止目前,已经完成投资6.1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个:总投资1.7亿元的河北中钢二期项目、总投资1.1亿元的兴宇橡塑丁基内胎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总投资1.4亿元的唐山晶源裕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二期工程项目,已完成投资3000万元,预计2008年6月底竣工;总投资1.1亿元的唐山兰昊纺织有限公司新建项目, 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00万元,目前该项目厂房已经封顶,设备陆续进厂安装。此外,投资6500万元的清方环境脱硫、投资5000万元的中实公司橡胶粉等12个千万元以上项目正在按计划施工建设。同时我们努力抓好本镇园区建设。对马头山、邦道庄两个工业小区,累计投资200万元完善了园区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帮助协调解决资金、信贷,办理各项手续,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目前两个园区入区企业达13家,全年实现产值2.6亿元,利税3800万元。
三是骨干产业效益显著。对重点企业实施扶持、服务和保护措施,镇专门成立了项目服务中心,配齐配强专业服务人员,落实领导干部和相关人员分包联系重点企业、项目制度,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为企业协调解决资金、信贷,办理各项手续,使企业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杭萧钢构、兴宇橡塑、胜利印机等企业产销平衡,效益显著,为镇域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7.8亿元,同比增长32%。
二、调优产业,完善设施,新农村建设水平明显提高
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目标,以实事工程和文明生态村创建为载体,创新思路方法,强化工作措施,有效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水平。
一是无公害蔬菜产业日趋成熟。一年来,我们继续以林东万亩蔬菜基地为示范,积极推进特色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全镇无公害蔬菜种植总面积已达到2万亩,其中温室大棚1500亩,大棚1万亩,中小棚5400亩,地膜7600亩,主要分布在陈府、唐庄、前街等15个村,主要品种有甘蓝12000亩,土豆3500亩,架油豆7500亩。同时镇成立了蔬菜协会,建立了由125名致富能手组成的经纪人队伍,注册了“玉康”商标,实现了蔬菜营销专业化,今年以来的蔬菜外销量和收入同比增加40%。
二是畜禽品种结构得到巩固。突出发展奶牛生产,大力发展草食型、节粮型畜禽,提高规模化、集约化饲养水平。在奶牛养殖方面,主要以晨捷奶牛养殖基地、琵琶营奶牛养殖场为载体向周边村辐射带动,目前全镇奶牛存栏量达到了800多头。在瘦肉型猪产业上,主要以马庄子、庙东、庙西等村的养殖小区为载体,辐射带动全镇的瘦肉型猪产业发展,目前全镇生猪存栏量达3万多头,生猪出栏达6万多头,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是为民办实事工程深入实施。全年投资70多万元,实施村村通联网工程,建成八里庄等16个村4条共4700米线路;投资90多万元,建设沼气池520个;投资46万元启动了东沈庄、白庄子2个村的人居饮水工程。
四是文明生态村建设成效明显。全年创建周庄、西蒙各庄两个市级文明生态村,田水园、小山头两个县级文明生态村,共投资265.6万元完成道路硬化2.63万米,铺设排水管道1.6万米,栽植树木2.2万株,清理各类柴草垃圾2960立方米,安装路灯150盏,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三、攻坚克难,集中整治,城镇建设面貌明显改观
一是县城重点工程稳步推进。2007年县城重点工程有2900延长米的文明街建设、1100延长米的振玉路建设、800延长米的和平路建设和占地10亩的旭升南路拓宽拆迁等重点工程。
二是拆违拆迁任务全面完成。在全县拆违拆迁集中活动中,我们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登门入户,讲清政策,亮明态度,引导和教育广大群众积极支持和拥护拆违拆迁工作,圆满完成了1155户拆违拆迁工作任务。其中,城区直接拆违拆迁236户,拆除违章建筑1万平米;配合拆违拆迁139户,近7000平米;清除建筑垃圾近5800多立方米。
三是城镇环境卫生得到有效治理。全年我们以整治城乡卫生环境“脏、乱、差”为突破口,落实领导分包各村区段责任制,广泛发动,共计出动车辆800多台次,清理垃圾2300多吨,对城区周围主要公路沿线村庄建筑物外墙2万多平方米进行了粉刷,使城容村貌大为改观。
四、健全网络,创新机制,党建工作全面加强
发展党员工作:以县委组织的“攻坚月”活动为契机,在全镇65个村切实开展了推荐非党优秀青年活动,共推荐非党优秀青年482名,确定入党积极分子174名,有效解决了农村党组织后继乏人问题。
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立工作:目前,诚毅电子、星冠水泥、鑫达橡胶、裕兴玛钢、道诚管业、金利冷轧、玉松玛钢、焱佳科技、凯兴饲料、福利铸钢、万顺加油等12家企业已全部建立党支部。
农村干部“素质工程”:先后组织4批农村干部分别到县委党校进行封闭式的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镇通过以会代训的形式加强对镇村两级党员干部的教育,使农村党员干部进一步明确了自身的职责义务,提高了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增强了实现跨越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同时完成了贾庄、真武庙、安王庙、董庄等4个村的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任务,加强了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认真开展了“六个一”活动,深入推进“234”工作机制和农村党员干部承诺制,覆盖率达到95%。
五、统筹并进,争先创优,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计划生育工作:全年狠抓四季普查、中央《决定》宣传月、大上节育措施、社会抚养费集中征缴和出生性别比综合治理五项专项活动,有效地稳定了低生育水平,提高了出生人口素质,保持了出生人口性别比正常,2007年全镇政策生育率达99.18%,较县达指标高1.18个百分点,全面完成县达人口计生各项指标。
民政工作:向民政局申请资金6万元,为7户贫困危房户进行房屋改造,翻建9间,维修12间,办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160户,农村低保总数达到587户,年底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7.1万元,办理五保151人,年发放资金38.1万元,大病救助14户,报销金额3.6万元。
教育工作:一年来,我镇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各项指标均位列全县前列,中考优秀率、合格率、参考率、在读率、升学率都名列全县乡镇中学首位。
财务管理工作:从强化村级资金管理入手,落实超千元开支或生产性开支申请报批制度;加大财务监督审计力度,严格落实月报帐制度;同时,加强对财会人员学习培训,提高了财会人员业务水平,推动了农村财务工作正常运行。
新农合工作: 2007年度全镇新农合参合农民达56240人,参合率达98.7%。
此外,土地、司法、文化、社会治安、民兵武装、工会、青年团、妇联等各项工件均取得了新的进展,全面完成了全年的目标任务。
1953年建城关乡。
1958年改公社。
1983年设城关镇。
1988年更名玉田镇。
1997年,面积94.8平方千米,人口9.2万。
2002年,面积90平方千米,人口10.04万,辖21个社区、73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无终街1115号。[2]
辖地辖城一、城二、城三、城四、城五、城六、城七、东关、南关、西关、关后、三户庄、西王庄、营房、洪庄、富乐村、纪家庄、上坎、下坎、小庄子、马庄子、彭桥、里半庄、西蒙

各庄、东蒙各庄、海子、三里屯、董庄、药王庙、南白塔、水王庄、大王庄、真武庙、贾庄、田水园、八里铺、刘庄、东查家屯、西查家屯、东小定府、琵琶营、石庄、周庄、邦道庄、林东大街、林东二街、林东前街、沈王庄、庙西、庙东、东沈庄、安乐庄、沈张庄、薛官屯、八里庄、小陈府、唐庄、东姚庄、白庄子、三渠庄、傅各庄、东马头山、西马头山、小山头、松官屯、谢甲庄、北田塔、陶官屯、北李庄、北定府、曹定府、梁各庄、黄庄子73个行政村。[2]
教育玉田镇建成玉田文技校、琅峰初级中学、长四中教学楼及操场,改扩建琅峰、琅岐小学,镇内的一所完中(长四中)、两所初级中学和12所完小的校舍及设施进一步完善。全镇在校师生7588名,中高级职称有47名。1998年被福建省评为幼教先进镇。[1]
自然风光玉田镇玉田村自然风光十分优美,村后有“三粒山”作靠背,五峦犹如5位老人并肩环坐,环抱着一块盆地,故被当地乡民称为“五老抱太极”。据地方志记载,仅清代这个乡村就出了郑方坤、郑方城、郑天锦、郑炳章等4位进士,分别在河北、四川、广东、河南等地任官。而从明代至清代中举人的就有9人之多。
在“五老抱太极”的地形位置,有一座建于宋朝的宫观瑞云庵,该庵在抗日战争期间,曾经是长乐抗日游击队员秘密集会活动的场所,很有历史意义。庵的大门前至今尚存一株千年古榕,奇特的是树的主干虽已蛀空,可容人进入,但枝叶繁茂,生机盎然。
瑞云庵的左边有一条沿溪而上石铺山路,沿途景致传说很多。如有块山岩极像老鼠,隔着一丘稻田,可望见对面状似谷仓的山坳,于是当地流传有“鼠遇谷仓,不怕饥荒”的民谣。山腰上有块“木鱼石”,用石头轻轻敲击便会发出“咚咚”的声音,因此得名。而路左有一古榕斜伸山谷间,象一座跨涧的天然树桥,形态奇异。树桥下飞瀑流溅,十分壮观。此外还有“仙人对奕岩”、“童子五指印”等名胜。
特别是山顶的那座建于唐朝的千年古刹乾巫寺。清朝明平潭人张昌开来此住持,法号“春松”。他精武术,善内功,常为乡民采药治病,奇特的是他圆寂后其肉体一直不腐,抗日战争期间被人盗走,下落不明。春松法师生前每次上下山都要到瑞云庵里休息或过夜,因此瑞云庵与乾巫寺成了佛道联缘的友好关系。而乾巫寺的许多事务也都由瑞云庵帮其料理,乡民赞道:“上有乾巫寺,下有瑞云庵,古迹传千古,人文有奇观。”[1]
经济建设玉田镇共有108家企业,其中规模以上的企业有长乐凯旋鞋业有限公司、长乐台兴鞋业有限公司、长乐鸿盛鞋业有限公司、长乐嘉华鞋业有限公司、长乐茂源鞋业有限公司、长乐大山木业有限公司等。玉田是长乐市最早的革命老区,长乐革命的第一缕火种在这里点燃;玉田尊贤重教,古有遗风,从这里走出了郑春开、周桂钿等专业人才。农业基础雄厚:拥有大溪大蒜、西埔白地瓜、阡中龙眼等一批农业生产基地;山地资源丰富,拥有8.4万亩山地,森林履盖率达到42%,居全市前列;工业基础较好,玉田镇以制鞋、工艺品为代表特色产业规模逐步壮大,投资软硬环境日趋完善。其主导产业为制鞋业(沙滩拖),鞋业产值占全镇工业产值近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