钲

【一、汉字释义】●钲
拼音:zhēngㄓㄥzhèng ㄓㄥˋ
笔划:10 ,部首: 钅
五笔输入法:qghg笔顺编号:3111512121
字义:①古代的一种乐器,用铜做的,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口向上以物击之而鸣,在行军时敲打。
②化学元素“镄”的旧称。
详细解释◎ 钲 zhēng
〈名〉
(1) 古代乐器名。形如钤,有柄可执,行军时用
钲,铙也,似铃,柄上下通。——《说文》
钲,铃也。——《广雅·释器》
司铎授钲。——《东京赋》
方叔率止,钲人伐鼓。——《诗·小雅·采芑》
(2) 又如:钲鼓(古时行军击钲使士兵肃静,击鼓使士兵前进。后用钲鼓为军事的代称);钲歌(即铙歌,军乐);钲人(掌管鸣钲击鼓之事的官吏);钲鞞搭酃?
(3) 钟身正面的上部。于上谓之鼓,鼓上谓之钲,钲上谓之舞。——《周礼·考工记》。孙诒让正义:“ 程瑶田云:‘鼓上,为钟体之上段正面也,谓之钲。’”
康熙字典

【戌集上】【金字部】钲
--------------------------------------------------------------------------------
【唐韵】【集韵】【韵会】诸盈切【正韵】诸成切,𠀤音征。【说文】铙类也。似铃,柄中上下通。【玉篇】钲以静之,鼓以动之。一云镯也。【诗·小雅】钲人伐鼓。【濮斗南曰】周礼,鼓人以金镯节鼓,以金铙止鼓,无钲名。镯铙,通谓之钲。【苏轼诗】树头初日挂铜钲。又【周礼·冬官考工记】凫氏为锺,鼓上谓之钲。【注】鼓所击处,锺腰之上,居锺体之正处曰钲。又石鼓名。【郡国志】洞庭山宫门东石楼,楼下两石鼓,扣之声淸越,世谓之神钲。【晋·孝武乐章】神钲一震,九域来同。
相关词语钲鼓 钲鞞 云钲 钲鼙 钲铙 钲人 钲歌 银钲 司钲 神钲 锋钲 鼓钲 金钲 鸣钲
〖二、打击乐器〗钲,击奏体鸣乐器。中国古代打击乐器。铜制。钲的形体似铙,较铙狭长,而比铙高大和厚重,考古界俗称为大铙。钲为军中发布信号、约束步伐之用。《诗经·小雅·采岂》曰:“钲以静之,鼓以动之。”故与铙的功用相同。后来亦出现编钲,可以演奏音乐或发出比较明确的信号,当与近代军号的意义近似,但也可用于祭祀和宴乐。
钲有两种形制古代的钲有两种形制,其一指殷周时代的“铙”(与现在所称的铙钹不同),《说文》:“钲,铙也,似铃,柄中,上下通。”其实当时的钲与铙在形制上有所不同。钲用于军事,见后汉李尤《钲铭》:“申严号令,誓饬师旅;以肃纪律,万众是听”;其二系指古代传自南方民族的锣形乐器,唐杜佑《通典》云:“钲……有如大铜叠,悬而击之,以节鼓,呼曰钲。”宋陈□《乐书》也记载钲是来自南方的乐器。泰国、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国均有编钲。钲也用于仪仗乐队。《明会典·大驾卤簿》:“金钲四面,铜质、竹匡,用红梗系钲于匡。钲径九寸五分。”这种用于鼓吹乐的钲,悬挂在双龙架上,形如铜锣,以木槌敲击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