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氯乙酸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81606

CAS号 76-03-9

中文名称 三氯乙酸

英文名称 Trichloroacetic acid

简称:TCA

别 名 三氯醋酸

分子式 C2HCl3O2;Cl3CCOOH 外观与性状 无色结晶,有刺激性气味,易潮解

分子量 163.40 蒸汽压 1.3kPa/51℃ 闪点:>110℃

熔 点 57.5℃ 沸点:197.5℃ 溶解性 溶于水、乙醇、乙醚

密 度 相对密度(水=1)1.63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20(酸性腐蚀品) 主要用途 用于有机合成和制医药、化学试剂、杀虫剂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本品粉尘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可引起咳嗽、胸痛和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眼直接接触可造成严重损害,重者可导致失明。皮肤接触可致化学性灼伤。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出现剧烈腹痛、呕吐和虚脱。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3300mg/kg(大鼠经口);5640mg/kg(小鼠经口)

危险特性:不易燃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气体。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法《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法》(20版)

5.环境标准:

前苏联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5mg/m3

美国(1976)农灌水标准 0.2mg/L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将地面洒上苏打灰,然后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带防毒口罩。必要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7.生化性质

TCA与蛋白质之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在酸性条件下与蛋白质形成不溶性盐.②作为蛋白质变性剂使蛋白质构象发生改变,暴露出较多的疏水性基团,使之聚集沉淀.③随着蛋白质分子量的增大,其结构复杂性与致密性越大,TCA可能渗入分子内部而使之较难被完全除去,在电泳前样品加热处理时可能使蛋白质结构发生酸水解而形成碎片,而且随时间的延长这一作用愈加明显;

在电泳时使用TCA对蛋白质样品的浓缩或除盐时,对于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要慎重选择TCA.对小分子量蛋白质的浓缩,采用TCA时也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用TCA沉淀后,尽量用丙酮彻底抽提TCA;二是样品处理后要尽快进行电泳分析,以免发生聚集及断裂,造成结果分析的不准确。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