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平

1.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教授王卫平,汉族,1951年11月生。儿科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医疗系, 同年留校在附属第一临床医院儿科工作。1982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 并继续留校从事儿科临床工作。1985年考入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于1988年毕业获博士学位, 此后留校在附属儿科医院工作。曾于1986-1987年作为访问学者在意大利帕维亚大学医学院儿科进修。1990-1992年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进行博士后学习, 后任助理研究教授。1996年赴以色列学习医院和卫生事业管理。
曾任原上海医科大学副校长、常务副校长。2000年4月起任复旦大学副校长,兼任复旦大学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院长。现兼任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儿科学会委员、上海市营养学会理事、中华儿科学会儿童保健专业学组副组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营养学,儿童营养与生长发育, 侧重研究儿童营养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至今已在国内外发表有关此方面研究的论文和著作三十余篇。由于他在医疗,教学和科研方面的成绩, 曾获首届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1993年), 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3年), 中华儿科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1994年), 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年),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 中国营养学会苏祖斐奖励基金二等学术奖(1996年)等奖励。
2 .辽宁师范大学教授男,1957年10月出生。东北师范大学文学学士,硕士学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现任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辽宁师范大学一级特聘教授、学科带头人。所在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小说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名家研究、人文文化与人文教育研究。 兼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茅盾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曹禺研究会常务理事,辽宁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委员,大连市城市文化协会常务理事。 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光明日报》、《鲁迅研究月刊》、《学术月刊》、《社会科学战线》、《文艺报》等中国权威报刊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文章多次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或转载摘要。 出版个人专著《接受美学与中国现代文学》、《东方睿智学人-钱钟书的独特个性与魅力》、《反思与重构-中国现当代文学及其名家论》等3部。参与撰述《中国现代文学史》、《多维视野中的鲁迅》、《20世纪中国文学通史》等3部。 论著分别荣获过辽宁省,大连市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成果一、二、三等奖多次。
3.华中科技大学教师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74年1月10日
学 位 硕士
研究方向
翻译理论与实践
教授课程
《初级听力》、《中级听力》、《外台选听》、《实用写作》、《口译》、《英语视听》、《英汉互译》
学习经历
1992,9—1996,6 华中师范大学英语系 学士
1996,9—1999,6 武汉大学外国语学院 硕士
2005,7—2005,8 英国伦敦International House培训
2006,8 厦门大学口译培训
工作经历
1999年7月至今 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科研成果
1)“英汉两种语言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性在英语长句拆译中的体现”王卫平第一作者,《外语教学与研究论文集》,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9
2)“翻译评论是一大挑战” 王卫平 第一作者 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科专辑,2001
3)“联合表演中文化差异的思考” 王卫平 第一作者 广西大学学报 ,2003,1
4)《英语形容词用法词典》胡孝申主编,王卫平参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5)“论朱纯深译《荷塘月色》的翻译特色”王卫平 第一作者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专辑,2005
6)“启发式教学的几种基本类型”王卫平 第一作者 中国教育教学,2006,11
7)《英汉互译——方法与实践》王卫平 主编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7,1
8)《英汉互译——方法与实践》 华中科技大学教材基金项目第0121411002号,第一负责人
9)“汉语流水长句的英译”王卫平 第一作者 《外语学刊》2006年增刊
4.天津画院专职画家王卫平男,1963年出生于山东省胶州市,山东画院特聘画师,胶州画院院长,胶州市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1986年、1997年分别毕业于山东轻工美术学校、北京画院研修生班,1986年至1991年任胶州画院创作部主任,工991年至2003年任胶州日报社总编室副主任,2004年任胶州市画院院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画院专职画家。近年来作品二十六次入选由中国美协等单位主办的全国展览,并七次获奖。先后赴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地举办画展,出版《王卫平画集》等多部个人专集。
1997年 作品《春去春又回》获由中国美协等单位主办的世界华人书画展银奖
1998年 作品《幽谷藏春》入选由中国美协主办的“中国画三百家展览”
1999年 《秋实》获由中国美协等单位主办的“全国第二届中国花鸟画展览”优秀奖
2001年 入选由中国美协编印的“新世纪中国画名家精品集”
2001年 入选由中国美协主办的“2001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02年 获中国美协主办的“2002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
2002年 获由中国美协主办的“西部辉煌全国中国画提名展”优秀奖
2002年 入选“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2002年 作品获由中国美协主办的“‘海潮杯’中国画大展”优秀奖
2003年 作品入展“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
2004年 作品入选由中国美协主办的“2004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04年 作品《清秋图》入选由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首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
2004年 作品获“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优秀奖
2005年 作品入选“全国第二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
2005年 作品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苏州胥口‘太湖情’全国中国画作 品提名展”
2005年 作品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写意画作品展览”
2005年 作品入选由文化部主办的“第三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览”
2005年 作品入选“全国中国画百家作品邀请展”
2006年 作品入选“全国首届中国写意画展”
2006年 作品入选“全国第三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
2006年 作品入选“第三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
2006年 作品入选由中国美协主办的中国画作品提名展
2007年 作品获“全国第四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精品展”优秀奖
2007年 作品入选由中国美协、中国国家画院主办的“全国中国画作品提名展”
2007年 作品入选由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的“‘中华情’全国美术作品展”
1994年-2005年 历次参加了第九届至十三届“全国当代花鸟画邀请展”
5 .苏州大学 副研究员王卫平, 男,1962年10月生。江苏省溧阳市人。 1997年毕业于日本国立广岛大学东洋史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苏州大学专门史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吴文化史、江南城市史、方志学。著有《苏州史纪》、《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以苏州为中心》,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中国史研究》、《史学研究》(日本)等国内外著名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二篇论文分别获省、市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主要兼职有江苏省地方志学会理事等。
6.烟台市中医医院王卫平,女, 副主任医师。在读硕士。1987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曾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进修。从医近20年。1994年开始从事中西医结合肾内科临床及血液净化技术工作。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泌尿系统感染、糖尿病、肾病、尿酸性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尤其中药治疗尿毒症、慢性肾炎蛋白质有独到之处。在国家级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获优秀论文数篇。
7 .景德镇陶瓷研究所美术师男,1973年出生于江西省景德镇市,高级工艺美术师。毕业于江西省工艺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美术专业。师从熊钢如先生,现供职于景德镇陶瓷研究所,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民间艺术学会会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作品?“饮图”、“逸”在第二届全国工艺美术评比中分别获银奖和铜奖;“树林小鸟”、“西出阳关”获江西省第二届工艺美术大奖赛二、三等奖;青花斗彩“国色天香”圆盘被选送外交部驻香港特派员公署陈设;设计的一对“陶冶图说”万件瓷瓶代表江西省参加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并作为江西瓷园的主题之作。作品在国内各类大型展评中多次获奖,深为陶艺界专家与收藏家的器重和青睐。为景德镇颇具实力,并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青年陶艺家。
作品入编《中国现代陶瓷全集》、《中国美术全集》,《现代陶瓷精品选集》、《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集》、《景德镇市当代陶瓷艺术作品集》等多部大型画册和典籍。王卫平受多年正规美术教育,又得益多师指点,加上勤奋和悟性,他精熟古彩、新彩、粉彩及釉下综合装饰,擅长花鸟、人物。既具较全面的理论修养,又具坚实的技艺功度,近年来,他刻意将传统与现代绘画思潮与自己的感悟融合,力求达到理想境界中的那种尽美以及难能的精微,他用线遒劲,设色明快,构图奇巧,手法多变,作品多塑造出一种情韵悠长的意境。
8.山东省实验中学化学一级教师王卫平:化学一级教师,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化学系。省级化学学科竞赛优秀辅导员。参编《解题思维导航》、《单科王牌》、济南市化学新高一《同步训练》;执教《碳的多样性》国家级研讨课、《走进化学科学》省级研讨课、市级公开课《高三化学实验》、《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议程式计算》全省教科研示范课、《元素与物质世界》(第2课时)全省展示课。2007年4月获全国新课改化学示范课一等奖。
9.福建医科大学教授王卫平毕业于厦门大学哲学系,在福建医科大学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研究和人文社会医学教学科研工作,现为福建医科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医学美容学会理事、福建省伦理学会副秘书长、福建哲学学会理事。在科研方面主要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原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规律、大学生心理健康、医学美学美容、临终关怀、医务社会工作等基础理论的系列研究,近年来主持和参加省部级多项课题,相继在省级及国家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多篇近二十万字左右,参编教材10本,累计22万字。其论文多次获省级优秀论文奖;发表人文医学论文多篇,其中“医疗体制改革呼唤医务社会工作”、“试论我国医务社工的若干问题”、“关于高等医学院校实施医学审美教育的思考”“医学生死亡本质教育”等论文对我国人文医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受到同行专家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