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21战斗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米格21战斗机

米格-21战斗机(MIG-21)是前苏联于50年代初期研制的一种轻型超音速战机,单座单发。

<计划>米格—21(A.F.MFGOTHM O—21),是蜚声四海的著名战斗机,由前苏联米高扬设计集团于1953年秋天研制成功,前批量生产型试制机为Ye-6,原型机试飞于1955年,1956年确定批量生产,1958年开始在苏军中服役,至少生产了5000架。

MiG-21共生产了四代,有大约20种不同的型号,其生产总制造数快要突破1万5000架。目前全世界仍有超过2000架正在服役。有最长寿的战斗机之称,计划使用到本世纪初。

以中东,印度,非洲,东欧等四大洲的近50个国家空军使用。多个国家仿制,其中中国成都飞机公司(CAC)和贵州飞机产业(GAIC)开发出F-7E和F-7FS。俄罗斯也有做现代化改装称之MF型。

<设计>米格—21有如此“旺盛”之生命力,得益于它完美的原始设计和坚持不懈的改进改型。

米格—21是一种气动外形良好的轻型单座单发战斗机,采用机头进气及带平尾的正常气动布局三角机翼设计。机身采用“面积律”蜂腰形式,机尾安装一台P—11型喷气发动机。米格—21的雷达天线安装在进气口中央的可调节锥体内,进气道前缘很薄,适应了二倍以上音速的高速飞行,气泡形座舱盖的后部带有长长的背脊,并一直延伸到垂尾。

<构造>全金属制。主翼有2个主横梁和补助横梁,巧妙地通过扩大机翼面积和发动机推力,使全机推力重量比和翼载荷不变,维持了应有的飞行性能。米格—21最典型的作战武器是一门机炮加2枚空对空导弹(中央机腹下另可挂一具副油箱),因此基本上属于近程截击机。

<降落装置>起落架包含液压机3套,拉进来时候完全收纳机体中。前轮胎尺寸是500×180mm,侧轮胎尺寸600×200mm,液压为7.93巴,有制动伞。

<发动机>tsumansukiR-13-300涡轮喷气发动机×1

推力41.55kN

补燃器推力64.73kN

燃料机体内和两主翼里,共计容量是2600升,可以安装抛弃式固体燃料JATO(喷气式飞机补助)火箭。

<电子机器>探索/追踪雷达:NATO 探索距离10.8nm。

VOR(超短波全方向式无线标识) :导航法装置 放射的指向性 根据电子束确认敌我的位置

ARC自动无线电罗盘: 无

IFF(敌我识别装置) :无

雷达警戒系统:在机体前后45度的范围。

陀螺仪式瞄准装置: 到(连)负荷2.75G保持精度。

远隔式中央陀螺仪-平台姿势及方位指示器 :无

<武器挂载>K-13红外线诱导空对空导弹: 短距离格斗用,射程3km

R-13主动式雷达诱导空对空导弹:短距离用,射程8km

UV-16-57火箭弹: 57mm火箭弹X16发

S-24空对地火箭弹:240mm火箭弹X4发 500kg,250kg炸弹 装备X2发

Gsh-2323mm2炮身机关炮:子弹数200发 发射速度57发/秒

<战争记事>在60至80年代几次局部战争中,都有米格—21的身影,使用频度很高。在越南战场上曾让美国的空军大受捆扰,出色的进距离格斗能力,让她战绩出色.。由于空空导弹的出现,使得美国认为航炮已经被淘汰,因此在越南的F-4上并没有安装航跑,在进距离格斗的时候,米格充分体现了自己灵活的性能,用简单的航炮击伤击落F4战机。

在在冷战时期是对抗西方国家的有效武器,同美国F-104,法国幻影并称。

<详细参数>名称 米高扬Mig-21

形式 单座其他用途战斗机及双座实用练习机

翼幅 7.15m

翼剖面积 34平方米

全长 17.56m

全高 4.10m

水平尾翼幅度 3.70m

总重量 9.4吨

平均重量 7.3吨

自重量 5.2吨

空虚重量 5843kg

最大外部武装 1500kg(3307磅)

发动机 tsumansuki R-13

推力 6.6吨×1

最大起飞重量 9800kg

最大翼剖面负荷 426.0kg/平方公尺

最大推力负荷 151.4kg/kN

翼剖面推力 194kg/平方公尺

最大水平速度 (高度11000以上) 马赫2.05=1175kt(2175km/h) (低高度) 马赫1.6=701kt(1300km/h)

着陆速度 146kt(270km/h)

实用上升限度 约15250m(50000ft)

起飞滑行距离 800m

着陆滑行距离 550m

最大上升率 6400m/min

续航距离 (加挂副油箱时候)1850km (内部燃料满载的时候)1100km

<主要的配置国>注:数据为Mig-21MF

欧洲地区

俄罗斯(280架) 白俄罗斯(12架) 乌克兰(220架) 捷克及斯洛伐克(配置数不明) 德国(230架) 保加利亚(110架)

芬兰(20架) 匈牙利(100架) 波兰(250架) 罗马尼亚(200架) 南斯拉夫(120架)

亚洲地区

印度(500架) 北朝鲜(120架) 阿富汗(90架) 中国(配置数不明) 柬埔寨(15架) 老挝(28架) 越南(120架) 蒙古(少数)

中东地区

叙利亚(200架) 伊拉克(配置数不明) 也门(50架) 埃及(110架) 利比亚(45架)

非洲地区

阿尔及利亚(90架) 安哥拉(40架) 布基纳法索(7架) 刚果(12架) 埃塞俄比亚(35架) 几内亚(少数) 马里(少数) 莫桑比克(40架) 尼日利亚(20架) 索马里(少数) 苏丹(20架) 赞比亚(20架)

加勒比地区

古巴(80架)

<演变型号>米格—21的改型多达20~30种,主要有:米格—21首批投产型,仅带2门37毫米机炮,不能挂导弹。

米格—21改装P—11]—300发动机,带1门30毫米机炮及两枚红外制导的K—13型空对空导弹(“环礁”),是一种昼间战斗机。

米格—21C发动机推力提高,是标准的全天候战斗机,取消机炮,挂2~4枚空对空导弹。由于雷达天线放大,进气锥直径扩大40%,并采用了喷气襟翼增升装置。

米格—21C^M 改装PC21M雷达,可发射K—13或K—5型空对空导弹,恢复安装2门机炮,口径23毫米,外形上背脊加高,内有马蹄形油箱,增加了航程。

米格—21P 用C]XH型改装的照相侦察型。

米格—21VTF或C]V 双座教练型。

米格—21]_C]型的外销型号。

米格—21C]MA 多用途战斗机改型。

米格—21M 印度仿制的C]MA。

米格—21M]多用途改型,1969年在苏军中服役。

米格—21P]用M]型改装的侦察型。

米格—21CMT 1971年服役的新型号。

米格—21J (比斯)1976年以后出现的性能全面提高的多用途空战/对地攻击改型。

米格—21VC和VM 均为不同的教练型。

米格—21是苏军60年代主力机,最多时同时装备有2500余架。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