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百科
分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2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徽

1.学校名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简称“中科大”,“中国科大”,“中国科技大学”,或者英文简称“USTC”。

2.成立时间1958年9月20日于北京(1970年搬迁至安徽省合肥市)

3.学校性质国立,中科院直属院校,全国重点大学,985工程和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院校,985工程九校成员

4.校徽说明2007年9月20日举行的49周年校庆暨迎新文艺晚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正式启用新校徽[1]。

新校徽全部保留了原梅花校徽的基本元素,并融入国际化元素,增加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名的中英文全称。其主要元素的寓意如下:

4.1梅花

梅花是科大人勤奋刻苦、追求真知和百折不挠、永不言败的精神品格的象征。

“梅花香自苦寒来”,反映了中国科大艰难曲折的历史境遇,传达了科大人艰苦创业的精神风貌。梅花顶风傲雪、不畏严寒绽放清芳的品格,与科大人勤奋刻苦,追求真知,矢志不渝,坚持科教报国的理想信念汇通契合。“欲传春消息,不怕雪埋藏”,梅花作为报春第一枝,是科大人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的精神品格的象征。

4.2火箭

腾空飞跃的火箭,表达了科大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勇于担当国家使命、攀登科学高峰的壮志豪情。托起火箭的四根线条,代表了中国科大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科技英才。

4.3打开的书

书本是知识的象征。知识就是力量。建校以来,中国科大一直坚持“基础宽厚实、专业精新活,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全面素质”的教学方针,一代代青年学子在这里勤奋学习,汲取了丰富的知识素养,为攀登科学高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书本经过修饰之后,像一支破土的嫩芽,又似一只飞翔的海燕,象征着中国科大这所充满新鲜活力的年轻的大学展翅翱翔。

4.4正圆形外围轮廓

新校徽增加了庄重典雅的外围轮廓,增加了中英文校名全称,使得校徽与国际化接轨。圆形轮廓将传统的梅花校徽包蕴其中,使得传统的梅花校徽成为新校徽的一个整体元素,而显得更为突出。

4.5深蓝色主色调

校徽以深蓝色为主色调,体现了科技、理性、厚重、深邃、宽容的文化品格,与中国科学院院徽的色调一致,表明中国科大作为中国科学院所属的大学和中科院文化传统的一脉相承。

5.学校概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唯一得到“211工程”、“985工程”、“知识创新工程”三大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

中国科大拥有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是唯一一个拥有两个国家实验室的大学;拥有33个国家级和院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有数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生物科学、化学共6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41个二级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其中,理学门类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数全国高校第三,理学博士点的国家重点学科覆盖率达100﹪;工学博士点的国家重点学科覆盖率达40﹪。从2000年到2008年,在两院院士评选出的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中,中国科大有6项成果入选,名列全国高校第二,仅次于北大。

中国科学院实施“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与中科院近百家研究院所共同组建了全国最大的“科教联盟”,统计至2008年,共有27个所长、院士兼任着学校各学院院长和系主任,在联合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共建实验室、科研联合攻关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中国科大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凝聚了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一流师资队伍,先后有9位“两弹一星”元勋和150多位院士在校任教。至2009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两院院士28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16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80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5人,各类国家级创新团队16个,各类优秀人才占师资队伍的15﹪。

中国科大从1963年有首届毕业生到2008年,已有42名毕业生当选两院院士,本科毕业生当选院士的比例高达1‰,为全国高校第二,仅次于北大。1983年,我国自主培养的首批18名博士中,有7人为中国科大培养;先后有23名博士生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比例居全国高校第二;据国务院学位办统计,中国科大博士生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Nature》、《Science》上发表的论文数居全国高校第二;平均每年有70﹪以上的本科毕业生考取国内外研究生。

中国科大始终坚持精品办学、英才教育的理念,招生和人才培养质量始终名列全国高校最前列,是国内唯一没有扩招的一流名校,确保学生享有丰富优质的教育资源,生均图书、生均校舍面积、生均奖助学金、师生比等指标均居全国高校前列。完善的“奖、贷、助、补、减”助学体系,覆盖了在校本科生的70%左右,“决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困而辍学”是中国科大对社会的郑重承诺。

国家对著名大学的定位-- 985工程重点共建协议对各大学的定位及合同拨款额

一、“世界一流大学”

北京大学18亿 (教育部拨款)

清华大学18亿 (教育部拨款)

二、“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

南京大学12亿 (6亿+6亿)(教育部拨款+省拨款)1999年7月26日

复旦大学12亿 (6亿+6亿)(教育部拨款+市拨款)1999年7月27日

上海交通大学12亿 (6亿+6亿)(教育部拨款+市拨款)1999年7月27日

浙江大学14亿 (7亿+7亿)(教育部拨款+省拨款)1999年11月8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9亿(3亿+3亿+3亿)(教育部拨款+中科院拨款+省拨款)1999年7月25日

西安交通大学9亿 (6亿+3亿)(教育部拨款+省拨款)1999年9月11日

哈尔滨工业大学 10亿(3亿+3亿+4亿)(教育部拨款+国防科工委拨款+省拨款) 1999年11月14日

以上9所首批进入985工程重点建设的著名大学即北大、清华、中科大、南大、复旦、上交、浙大、西交、哈工大公认为我国最顶尖的大学。

6.历史变迁6.1创办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国家急需大批尖端科技人才,特别是新兴边缘科学技术领域(如核物理、空间科技等)。1958年初,北京地区一些研究所的科学家(包括钱学森、华罗庚等人)提出以中国科学院的科研力量为基础,采取“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方针,创办一所新型的社会主义大学。当年5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劲夫代表科学院向中央提出申请,刘少奇、周恩来、陈云、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都表示赞成。随后,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教育部副部长黄松龄以及竺可桢、吴有训、严济慈、钱学森、杜润生、郁文、赵守攻、于光远等人组成大学筹备委员会,开始创办学校的筹备工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被确立为学校名称,设置原子核物理和原子核工程系、技术物理系、化学物理系、物理热工系、无线电电子学系、自动化系、力学和力学工程系、放射化学和辐射化学系、地球化学和稀有元素系、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系、应用数学和计算技术系、生物物理系等12个系。1958年9月2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进行了成立暨开学典礼;次日,《人民日报》报道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成立,并称之为“我国教育史和科学史的一项重大事件”[3]。

北京时期(1958年-1969年)

首任校长郭沫若,创建之初的校址在北京市玉泉路中共中央党校内。首任校长为郭沫若,郁文任党委书记。赵忠尧、钱学森、华罗庚、郭永怀、赵九章等当时的学科带头人分别担任近代物理系、近代力学系、数学系、化学物理系、地球物理系等系系主任并亲自授课。在建校第二年,即1959年,被列为全国16所重点大学之一,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全国重点大学。1959年8月,中国科学情报大学并入学校,成立科学情报系。1963年7月14日,学校举行首届毕业典礼,时任副总理的陈毅、聂荣臻以及校长郭沫若等参加了毕业典礼。从1963年开始,中科大曾短暂地招收过一些研究生,并有成立研究生院的计划,但由于文革的原因,没有能够实施。1966年,本科学制改为5年。1964年,学校进行了学科调整,将原有的12个系简并为数学系、物理系、近代化学系、近代物理系、近代力学系、无线电电子学系6个系。当年,学校学生总数超过3000人,教师有800多人。

1966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开始,学校也无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毕业生分配被推迟到次年,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录取被停止,学校则停课(1967年,部分年级曾复课)。

6.2第二次创业(1970年-1992年)

1970年,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并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迁至合肥(1970年-1977年)

在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冲击下,以及战备疏散的要求,尽管受到师生的一致反对,中科大还是于1969年12月被迫搬出北京。搬迁处曾三易其址(初为河南南阳,后改安徽安庆),最终确定为安徽省省会合肥市,校址为原合肥师范学院。整个搬迁过程一直到1970年10月才基本完成,搬迁过程中图书、器材、教员均流失大半,其中教师数量不足百人。1972年,学校开始了重建工作;由于师资缺乏,1975年,学校在全国范围内挑选了300多名1967-1970届毕业生,组织他们回校学习,培训后作为补充师资。1972年到1976年期间,学校招收了一些学制3年的工农兵学员。虽然受到文革的严重影响,但学校的规模逐渐扩大,到1977年底,全校教师达到1157人。

1969年10月,国务院科教组组长、国务院驻中国科学院联络员刘西尧主持拟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关于要求创办“五七教育革命实验基地”的报告》。基地既是学校,又是工厂、农场、科研单位,地点拟设在河南省南阳地区,计划二三年内完成基地筹建工作,并把学校逐步迁到基地。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谢富治批示同意。校革委会派人到南阳等地考察选点。考察人员认为在南阳山区、丘陵地带开办基地确有困难。1969年10月26日,中共中央下发《关于高等学校下放问题的通知》,刘西尧经与安徽省革命委员会主任李德生协商,指令中国科大“战备疏散到安徽省安庆市。先遣人员90人12月初赶赴安庆,随后900人到达该市,被安置在安庆市委党校的一栋三层小楼里,拥挤不堪,食宿等基本生活无法维持。1970年1月,校军宣队政委贺魁民、革委会副主任杨秀清随同科学院军代表尚可、革委会副主任王锡鹏到合肥向安徽省革委会主任李德生、副主任娄学政汇报工作并办理移交手续,商定学校搬迁到合肥市,在原合肥师范学院校址办学;并决定将全校人员分散到淮南、马鞍山、铜陵、合肥等地厂矿、农场进行“斗、批、改”,半天劳动,半天搞“运动”。

中国科大自1969年12月开始迁入安徽,至1970年10月基本完成搬迁。总计组织货运装车70余次,运货量865吨,装运仪器、器材、图书、档案等35000箱;迁出家属470多户,组织职工、学生、家属客运20多批,约6000人次,用火车皮510多节,搬迁费达77万元。

学校迁入合肥时,仪器设备损失2/3,教师流失1/2以上。教学、生活用房严重不足,校舍面积不到6万平方米。1972年,全校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不足百人。

1971年9月,国务院决定将中国科大改为安徽省与三机部双重领导,以安徽省为主。197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大改为安徽省和中国科学院双重领导,以安徽省为主。1975年9月,中国科学院经请示国务院,决定中国科大由以安徽省领导为主改为以中国科学院领导为主。

1972年,随校南迁的刘达恢复校党委书记职务。在学校濒临解体的极端困难条件下,中国科大全体校职工在校党委的领导下,满怀对学校的拳拳挚爱,对科学的孜孜追求,自强不息,开始了艰难的第二次创业。1972年,学校重建了数理化基础课教研室,广大师生在十分恶劣的条件下开始了教学科研工作。学校决定将分布在全国范围各种岗位上的300多名1968~1970届毕业生招回学校进修,举办“回炉班”,以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回炉班”结业后,他们与学校从各地所招的200余名教师一起充实了学校的教师队伍,使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为后来形成以年轻人才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此期间招收的1972~1976级工农兵学员,学制改为3年。

重新崛起(1978年-1992年)

1978年中共“拨乱反正”后,中科大逐渐回到正常的办学轨道,开始了“第二次创业”的高潮。

在中央的支持下和时任副总理方毅的推动下,中科大于1978年3月开设了少年班,选拔智力超常的少年进校学习,首期少年班共招收21名少年大学生。同年,中科大在北京设立了中国大陆的第一个研究生院,并提出建立培养本科-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首批录取的研究生为107名;1983年,中国大陆首批授予博士学位的18人中,有白志东、苏淳、李尚志、范洪义等7人为中科大培养的研究生。从1979年开始,学校向国外派遣访问和进修学者,为学校的发展培养高科技人才。

1978年,第一任校长郭沫若去世;1980年,严济慈出任第二任校长;他随后提出了“创寰宇学府,育天下英才”的建校目标。[23]1980年,中科大帮助建立了合肥联合大学(现合肥学院的前身),副校长杨承宗兼任合肥联合大学校长。[24]1983年,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获得批准在中科大设立,这也是第一个由高校运行的国家实验室。1984年,在邓小平的支持下,中科大被国务院批准为七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十所高校之一,中科大再度成为中国大陆最受瞩目的理科大学之一。1986年,学校开始新校区(即现在的西校区)的建设。1992年,根据科技论文发表结果,中科大被国家科委评选为中国四所科研业绩最强的大学之一。

1980年代,中科大思想活跃,方励之、温元凯等人对时政的评论曾全国闻名。1986年12月,中科大学生针对合肥市西市区人大代表选举问题,走上街头发起“要求进行民主选举”的游行,成为全国范围的第一次学潮。 随后,校长管惟炎(1985年接任校长)和副校长方励之被撤换。

6.3第三次创业(1993年至2009)

1993年,国家制定了《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要办好100所左右的重点大学,开始实施“211工程”;随后1998年,教育部决定重点支持部分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即“985工程”。中科大作为国家首批211工程(1995年进入)和985工程(1999年进入)支持对象,也大力推行教学科研改革和结构性调整,开始了第三次创业。1998年,中科大加入了中国科学院实施的知识创新工程,从而获得了中国科学院更大的支持。

从1990年代开始,学校积极进行教学现代化,将教学设备和方法进行更新,利用多功能教室以及多媒体计算机展开教学,并在校园中普及计算机网络,使得中科大校园网成为国内高校中普及面和使用率最高的网络之一。

1998年,朱清时担任中科大校长,开始推动学校改革;直到2008年离职,朱清时的任期长达10年,也是首任校长郭沫若之后,任期最长的校长。在担任校长期间,他提出了把学校建成“质量优异、特色鲜明、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世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并大力推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以及积极营造创新环境。

1999年12月,合肥经济技术学院并入中科大,成为南校区;这也是1990年代兴起的大学合并浪潮中,中科大的唯一的一次合并。该学院并入中科大后,所有专业先后停招、撤销并在教育部备案;教师基本分流到其他单位或者中科大的行政、后勤等部门。

2003年,中国科学院开始进一步支持中科大的改革和“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2003年底,中科院下属的多个研究所的所长或院士被聘任为中科大多个学院院长或系主任。并且在2003年至2006年期间,学校还与中科院的多数院属单位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通过以中国科学院为依托,学校参与了国家大科学工程建设:继1989年建成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后,2003年中科大又独立建立了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使中科大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两个国家实验室的高校。

7.组织结构名誉校长:周光召(Zhou Guangzhao),男,汉族,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

校党委书记:许 武(Xu Wu),男,汉族,辽宁省辽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安徽省委委员。

校长:侯建国(Hou Jianguo),男,汉族,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

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叶向东(Ye Xiangdong),男,汉族,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纪委书记。

校党委副书记:鹿 明(Lu Ming),女,高级工程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

副校长:窦贤康(Dou xiankang),男,汉族,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

陈初升(Chen Chusheng),男,汉族,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

张淑林(zhang shulin),女,汉族,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

8.科研机构、人才基地学校有11个学院、25个系,以及研究生院、软件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等,在上海、苏州分别设有研究院。有数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生物科学、化学共6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安徽省A类重点学科,19个安徽省B类重点学科。建有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33个国家和院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

国家级科研机构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

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

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院省部级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结构分析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结构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选键化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材料力学行为和设计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基础等离子体物理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能量转换材料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星系宇宙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软物质化学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

中国科学院网络传播系统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

多媒体计算与通信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高性能计算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光电子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计算与通讯软件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生物质洁净能源重点实验室

安徽公共安全科学技术省级实验室

安徽细胞动力学与化学生物学省级实验室

先进功能材料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物理电子学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网络传播系统与控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无线网络通信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热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安徽省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生物技术药物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综合国力信息监测系统研究中心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数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物理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力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天文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生物科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化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9.学校规模校园共分为东、西、南、北四个校区

面积145万平方米

有11个学院,25个系、85个科研机构。

统计至2009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教职工3046多人,其中教师1083人,专职研究人员459人。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8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6人,博士生导师340人,教授463人(含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副教授653人(含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员),还聘请了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丘成桐、R.F.Curl、Eugene Garfield Charles等一批世界知名科学家为名誉教授、名誉博士和客座教授。

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15579人,其中博士生2090人,硕士生5822人,本科生7667人。本科生生源和培养质量一直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

校园总面积约1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9万平方米,拥有资产总值7.3亿元的先进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图书馆藏书178万册,已建成国内一流水平的校园计算机网络,并初步建成若干科研、教学公共实验中心。

全校上下深化改革,锐意创新,力争在2018年建校60周年前后,把学校建设成为质量优异、特色鲜明、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一流研究型大学,成为与中国科学院和其他专业研究院所及高科技企业相结合,面向全国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现代知识结构的一流人才,具有较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教育与科研基地,为实现“创寰宇学府,育天下英才”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10.数字名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11个学院,下设25个系,所有的系,全部用数字称呼。这是1958年建校时候,为了半保密的缘故。

少年班、教改试点班(0系)

数学系(1系)

物理系(2系)

化学物理系(3系)

近代物理系(4系)

近代力学系(5系)

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6系)

地球与空间科学系(7系)

生命科学学院(8系, 21系)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9系)

自动化系(10系)

应用化学系(12系)

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13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14系)

信息管理与决策科学系(15系)

管理科学系(16系)

统计与金融系(17系)

外语系(18系)

化学系(19系)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20系)

天文与应用物理系(22系)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23系)

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24系)

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25系)

11.学校地址通讯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邮政编码:230026

12.杰出校友(以当选年度为序,同年当选的以姓氏笔画为序)[2]

12.1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的校友

白以龙 朱清时 赵忠贤 陈 顒

马志明 徐建中 朱作言 施蕴渝

严加安 佟振合 王志珍 石耀霖

李邦河 李崇银 刘嘉麒 李曙光

吴 奇 陈 霖 林尊琪 侯建国

饶子和 郭光灿 李洪钟 王大成

魏奉思 黄民强 俞昌旋 陈润生

李 灿 欧阳钟灿

12.2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的校友

吴有生 王震西 杨秀敏 李国杰

何多慧 龚惠兴 魏复盛 杜善义

宋湛谦 许祖彦 陈立泉 范维澄

周寿桓 吴以成

13.校歌“永恒的东风”

郭沫若词吕骥曲

迎接着永恒的东风 把红旗高举起来 踏上科学的高峰 科学的高峰在不断创造 高峰要高过无穷 红旗要红过九重 我们是中国的好儿女 要刻苦锻炼 辛勤劳动 在党的温暖哺育坚强领导下 为共产主义事业做先锋 又红又专 理实交融 团结互助 活泼英勇 永远向人民学习 学习伟大领袖毛泽东

14.中国科大星2007年元月,在科大最初筹备五十年校庆活动的日子里,国家天文台即研究决定,为科大的五十华诞献上一份特殊的礼物,特此选定国际永久编号为19298这颗于1996年9月20日(科大校庆日)由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在兴隆观测站发现的小行星命名为“中国科大星”,并向国际组织提出了申请。经过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所属的小天体命名委员会讨论通过,国际小行星中心于2007年4月2日发布第59386号《小行星通报》,正式通知国际社会,第19298号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中国科大星”。

1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五十周年》邮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五十周年》纪念邮票

为了庆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五十周年,国家邮政局于2008年9月20日发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五十周年》纪念邮票1套1枚。邮票详情如下:

志号:2008-23

图 序图 名面 值

(1-1)J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五十周年1.20元

邮票规格:40×30毫米

齿孔度数:12×11.5度

整张枚数:12枚

整张规格:200×130毫米

版别:胶印

防伪方式:防伪纸张

防伪油墨

异形齿孔

荧光喷码

设 计 者:史渊

资料提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责任编辑:董研

印 制 厂:河南省邮电印刷厂

1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历任校长郭沫若

1958.9-1978.6

严济慈

1980.2-1984.9

管惟炎

1985.4-1987.1

滕 藤

1987.1-1988.2

谷超豪

1988.2-1993.7

汤洪高

1993.7—1998.6

朱清时

1998.6—2008.9

侯建国

2008.9至今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何用java替换看不见的字符比如零宽空格​十六进制U+200B
 干货   2023-09-10
网页字号不能单数吗,网页字体大小为什么一般都是偶数
 干货   2023-09-06
java.lang.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4096
 干货   2023-09-06
Noto Sans CJK SC字体下载地址
 干货   2023-08-30
window.navigator和navigator的区别是什么?
 干货   2023-08-23
js获取referer、useragent、浏览器语言
 干货   2023-08-23
oscache遇到404时会不会缓存?
 干货   2023-08-23
linux下用rm -rf *删除大量文件太慢怎么解决?
 干货   2023-08-08
刀郎新歌破世界纪录!
 娱乐   2023-08-01
js实现放大缩小页面
 干货   2023-07-31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百态   2023-07-31
英语学习:过去完成时The Past Perfect Tense举例说明
 干货   2023-07-31
Mysql常用sql命令语句整理
 干货   2023-07-30
科学家复活了46000年前的虫子
 探索   2023-07-29
英语学习:过去进行时The Past Continuous Tense举例说明
 干货   2023-07-28
meta name="applicable-device"告知页面适合哪种终端设备:PC端、移动端还是自适应
 干货   2023-07-28
只用css如何实现打字机特效?
 百态   2023-07-15
css怎么实现上下滚动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三角形?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椭圆形?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圆形?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正方形?
 干货   2023-06-28
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蜘蛛爬虫ip大全
 干货   2023-06-22
javascript简易动态时间代码
 干货   2023-06-20
感谢员工的付出和激励的话怎么说?
 干货   2023-06-18
 
>>返回首页<<
 
 
 
静静地坐在废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无际,忽然觉得,凄凉也很美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