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南

【李炳南】
(1889~1986)山东济南人。名艳,字炳南,号雪庐。二十五岁左右,任职法政界。三十七岁左右,任山东莒县监狱典狱长。四十二岁出任至圣先师奉祀官府,随后与蒋介石政府播迁来台。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三日逝世,享年九十八。
初学唯识于梅光羲,于禅、净、密等,皆曾修习,后研究印光之著作,心仪景仰而皈依为师。精通中医,任内尝以行医之便,随缘济渡,专修净土,广结善缘。抗日期间,氏随孔奉祀官德成于重庆,并助太虚大师弘法。蒋介石政府迁台后定居台中。除仍任职孔奉祀官府外,并兼任中国医药学院及中兴大学教授,业余则致力于佛法之弘扬。于台中讲经说法数十年,以‘李老师’之名著称于台湾佛教界。创立创办台中佛教莲社,《菩提树》杂志、慈光图书馆、慈光育幼院、菩提医院、菩提仁爱之家、菩提救济院、内典研究班、明伦讲座弘法等及慈善机构。此外,所办大专佛学讲座亦接引甚多大专学生进入佛门。
氏早年深受儒家传统文化之薰陶,工诗擅文,崇礼尚义;中年时,从真空、客观同参八年。复于四川学密,如法持咒八年。至皈依净土之后,专修净业。氏之终生思想以儒家为本,糅合佛门内典为行持。尝自谓︰‘白衣学佛,不离世法,必须敦伦尽分;处世不忘菩提,要在行解相应。’为人方正严谨,学行兼摄儒佛二家之精义,故为时人所敬重。
著有《雪庐诗文集》、《佛学问答》、《阿弥陀经义蕴》、《佛学常识课本》、《内经选要表解》 等行世。并作佛教歌曲数十首。
雪庐老人李炳南李炳南,名艳,字炳南,号雪庐,法名德明,别署雪庐、雪叟。山东济南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庚寅腊月七日生。父寿村公,世居济南城内券门巷,好善乐施,教有义方。
雪庐自幼聪颖好学,诸经子史,循次读涌,善诗,能奏笛,好剑术,兼治岐黄之术,无不精妙。
李炳南居士早年活动1912年,雪庐23岁,与济南学界组织“通俗教育会”,担任会长。1916年,更名为“通俗教育研究会”,设讲座于西门月洞,又时往各集镇游行演讲,编印通俗歌曲以改善风俗,为省政当局奖誉有加。
1920年,出任莒县典狱长,目击监房湫隘,垂悯囚徒,谋有以改善,纡折五年,卒得重建监舍,设施完善,炳焕宽敞。同时又倡德化重于刑齐,加强狱中教化,俾囚人知非向善。
时,南昌孝廉梅撷芸光羲,任山东高等检察厅长。撷芸为祗洹精舍杨仁山老居士入室弟子,专治法相唯识之学,于济南大明湖畔设佛学讲座,讲授难识。雪庐每讲必与,深受赞赏。
1927年北伐期间,兵临莒城,县知事弃城走,城内秩序混乱,雪庐率警兵维持秩序,安定人心。1928年,悍匪刘桂堂部犯莒城,县长北去,雪庐联合机关及邑中士绅,组织临时县政委员会,抢救灾民,守诚待援军。1930年,阎冯反蒋之中原大战,莒城被围,日遭炮击,民食殆尽,人命不保。雪庐在城中,偶阅及丰子恺《护生画集》,深感弭兵本乃在戒杀护生,遂为苍生立誓:是难不死,决定终身茹素!未几莒城解围,乃实践誓言,自此不复肉食。
是时,印光法师驻锡苏州,创办弘化社,印赠佛书,远地但付邮资即寄。雪庐函索,获寄赠《学佛浅说》、《佛法导论》等小册,读之欢喜,心仪印光法师,而路遥无由皈依。越数年,遇一居士系印光法师弟子,雪庐说明夙愿,居士允为函介。以此因缘,通信皈依于印光法师。又三年,专程到苏州报国寺谒印光法师,师在关中接见,勉励有加。师在关中接叩见者,例语十数分钟,而雪庐竟蒙开示终日。
1934年,莒县重修县志,总纂为庄太史心如,分纂及预其事者均邑之鸿儒,雪庐由狱政转任分纂,其中古迹、军事、司法、金石四类,皆由雪庐负责纂修。三年事竣,因庄太史之推荐,应聘入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府任秘书,旋晋任主任秘书。
战争时期的李炳南居士1937年,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华北相继沦陷,国民政府迁重庆,雪庐亦随奉祀官孔德成入川。在重庆时,一日路过长安寺,闻太虚大师卓锡寺内,雪庐早年读《海潮音》杂志,久慕大师德风,今得是缘,即求谒见。既入室,欣见梅撷芸居士亦在座。是时,长安寺设佛学社,太虚大师选人赴监狱弘法。梅撷芸以雪庐荐,雪庐乃与蜀僧定九法师,遍莅重庆及附近各县监所作佛法演讲,颇有绩效,太虚大师曾题字奖慰之。
战时重庆,日机轰炸无间日,雪庐随孔奉祀官迁重庆西郊歌乐山,林间平屋数间,命名曰“绮兰别墅”。歌乐山巅有雪顶寺,无僧住持,为公教眷属所杂居。殿楹悬标曰“佛学讲演会”,为太虚大师所书,询问之下,知为大师所设。雪庐善其幽静,每晨必陟登礼佛诵经。日久未见有人来讲演,始悟楹额是为护法保权所悬挂,乃请于太虚大师,愿任讲席,大师许之,数年间听讲者日众,终致庙宇为之重新。
抗战胜利后,随孔奉祀官还都,居南京三载。曾随孔奉祀官三返曲阜,以道路梗阻,仅一返济南探视家人。在京期间,以普照寺及正因莲社为道场,讲经弘法。1949年,雪庐60岁,只身随孔奉祀官来台湾。
李炳南居士在台湾教学弘法雪庐在台湾弘法垂40年,创下大片佛教社会事业,经手钱财不啻巨亿,而其个人生活较苦行僧尤有过之。蔡念生居士于《雪庐述学汇搞序》文中称:
“公无一时一刻不殚心于弘法利生,虽眠食不得从容,客有问者,则曰忙、忙。夫世人所忙者,官务利禄,妻子田宅,饮食游乐,而公不与焉。公寄身斗室,无眷属之奉(老人只身在台),日中蔬食,赖及门弟子轮流供养,虽苦行头陀,不过是也。”
雪庐初来台湾,住奉祀官府之日式平房,在办公室后间辟一斗室,饮食起居于斯。数年后,在台中和平街租一旧木楼之二楼,一室一厅,兼作佛堂,与《菩提树》杂志发行人朱斐夫妇毗邻而居。后来在正气街顶得一砖选平房,一客室一卧室,佛堂半间,走廊墙壁放置赠人之书刊,狭隘可知。他每天食物,晨午两餐,一馒头一菜一汤,多由弟子轮流供养,晚餐泡面糊半碗,率以为常。平时一袭布长衫,遇有庆典,着中山装,从不着西服。出门步行,步履轻捷,胜过少年。70岁后,时坐侍者郑胜阳居士机车后座。80岁后,郑胜阳居士购得旧汽车一辆,自任司机,为其代步。
他日常除于奉祀官府埋首案牍外,晚间在各道场讲经,并兼各大学教授,于中兴大学、东海大学授国文、诗选、《礼记》,于中国医药学院授《内经》。他讲经授课时,中气充沛,音声宏亮,90高龄,语无衰亏。
往生1986年4月13日,安详往生,世寿97岁。元配张夫人早卒,继配赵夫人、子俊龙、孙女珊、彤均在济南故里。老人生平著述,由受业弟子辑为《雪庐述学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