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33

Mig-33:
研制国家:俄罗斯(前苏联),名称:超级支点(Super-Fulcrum)
一、概述:
Mig-33(曾称为Mig-29M)是在Mig-29基础上经全面现代化改进而成的新型多用途战斗机。按照俄罗斯的战斗机划代标准该机被视为从第四代向第五代过渡的“四代半战斗机”。而按照国际通行的战斗机划代标准,则应划为第三代战斗机。Mig-33的气动外形与Mig-29相比变化不大,但作战效能有大幅度提高。主要改进有:
一、修改了边条形状,增大了副翼、前缘襟翼和水平尾翼的面积,水平尾翼前缘带锯齿;
二、采用了CIIY-915三余度电传操纵系统;
三、升高了座椅位置,使飞行员向下视野从1.5度增大到15度,座舱内采用了多功能显示器;
四、修改了进气道、辅助进气门结构,加大了机背高度,在这些空间增设的油箱使燃油量增大了1445升;
五、换装了新型H-010“甲虫”雷达和多样化的武器装备,在充分保留并发展了Mig-29卓越空战性能的同时,还进一步提高了对地 面和海面目标的攻击能力;
六、换装了增大推力的PII-33K发动机。Mig-33的首架原型机Mig-29M先于Mig-29K于1986年4月25日首飞,1991年和1995年曾先后两次计划作为俄罗斯首批标准多用途战斗机投入批量生产,但由于资金困难而未能实现。
二、性能指标
尺寸数据:翼展 11.4米,机长 17.3米,机高 4.7米。
重量数据:正常起飞重量 1668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 23000千克。
性能数据:最大速度 2500千米/时,升限 17000米,海平面爬升率 330米/秒,航程 2000千米(不带副油箱)、3200千米(带副油箱)。
武器装备:左侧边条翼根内装一门 30毫米机炮,共9个外挂架。
动力装置:两台PII-33K涡喷发动机,加力推力 2*86.2千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