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峰
金峰
1.地名指长乐市金峰镇
镇名由来原名甘墩,别称炉峰。一百年前,境内古刹皇恩寺提有有“鸦池通王井,镜石照金峰”楹联,遂雅称金峰
城镇概况金峰镇位于福建省长乐市北部,距省会城市福州市45公里,为东经119°27′,北纬25°59′之间,镇域东与文岭、湖南镇毗邻,西与鹤上镇相连,南与漳港镇交界,北与潭头镇接壤。辖区面积29.8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2万人。2004年晋升为福州市超一流经济强镇。是福建省百强城镇,中国千强镇。
金峰是闽东千年名镇,素以地理优越、物产富庶、商贸鼎盛、人文荟萃,而饮誉八闽,历史上与函江、石狮、石码并称福建四大名镇,并被称为中国经编四大名镇,享有“小上海”之美誉。早在明朝末年,金峰就成了长乐“北乡”(周边8镇)农副产品集散地。在“割尾巴”的岁月里,金峰比石狮还出名。到了改革开放初期,金峰还成了该省“草根工业”的发祥地。1985年金峰建成全省镇级最大的农贸市场。但此后有几年时间,金峰镇容镇貌没有多少变化,街道窄短,路面凹凸不平,甚至脏乱差,与一起被称为该省沿海四大名镇的涵江、石码、石狮比,那时的金峰落后了。
历史沿革金峰原名甘墩,别称炉峰,百年前曾有人在千年古刹“皇恩寺”上作“鸦池通玉井,镜石照金峰”的对联,后人遂以金峰取代甘墩、炉峰。解放前,金峰是联保驻地,辖15保。解放初,设第三区人民政府,辖金峰、梅花、潭头、湖南等地。
1958年,成立金峰人民公社,辖金峰、梅花、湖南。1961年,梅花、湖南划出另立公社。1962年金峰人民公社设隶属公社的金峰镇。1984年10月撤社设镇(原隶属公社的镇也一并撤销),成立金峰镇。目前,金峰已发展成为长乐市的经贸重镇和金漳经济片区的中心城镇及福州市次中心城镇。
自然环境金峰镇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境内南面多丘陵,西面多山地,中部一片平原。境内最高峰为官财谭山,海拔542.7米,主要河流有陈塘港,其迂回相连,流经本镇11个村,具有排涝、灌溉等功能。对外交通
宽55米,长5.42公里的胪峰大道联接长乐国际机场公路,镇区距福州45公里、长乐松下深水港码头30公里、长乐国际机场15公里。随着琅岐大桥通车,金峰向北通道也已打开,东南通道—一金漳路己初步确定,目前正在论证之中,另有金潭、峡梅、金湖等公路联通周边乡镇,交通十分便捷。全镇现已基本实现进村(村间)道路水泥化。目前,以胪峰大道为主轴的城镇路网已经形成。金峰现有800多部各类客货车日夜往返于广州、厦门、石狮、福州、城关等地以及周边乡镇,形成源源不断的人流、物流、商品流、信息流。
人口民族目前,金峰镇常住人口有10万多人(其中外来人口3万多人),均为汉族,农业人口占69000多人,占89%。非农业人口7400多人,占11%。其中归侨、侨眷10000多人,有8000多人旅外侨胞和港澳同胞。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美洲、欧洲等20个国家和地区。金峰镇行政辖凤洋、塘下、集仙、塔光、三星、前林、首峰、首台、华阳、华刘、仙高、陈店、后团、凤山、金峰、六林、兰田、锦凤、陈墩头、金峰居委会、胪峰居委会等21个村(居)委会。目前,金峰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镇功能日益提高。现金峰镇自来水可供水1.3万吨(实际日供水5000吨);有11万伏变电站1座;程控电话装机容量1.8万门。1997年6月该镇荣获福州地区第一个“电话万户镇”,现有电话入户1.5万门。随着胪峰广场、新农贸市场、闽运金峰车站、民营客运站、国税、邮政、电信、交警等公共配套设施和行政办公大楼以及一批娱乐服务设施的建成投用,集行政办公、商住、娱乐、服务等功能于一体以胪峰大道为主轴的新城区中心区已经形成。金峰、佛塔洋、民营科技园区均有项目落户、投产。
对外交通宽55米,长5.42公里的胪峰大道联接长乐国际机场公路,镇区距福州45公里、长乐松下深水港码头30公里、长乐国际机场15公里。随着琅岐大桥通车,金峰向北通道也已打开,东南通道—一金漳路己初步确定,目前正在论证之中,另有金潭、峡梅、金湖等公路联通周边乡镇,交通十分便捷。全镇现已基本实现进村(村间)道路水泥化。目前,以胪峰大道为主轴的城镇路网已经形成。金峰现有800多部各类客货车日夜往返于广州、厦门、石狮、福州、城关等地以及周边乡镇,形成源源不断的人流、物流、商品流、信息流。
经济状况乡镇企业和商业贸易是金峰经济的两大支柱。被誉为“草根工业”的金峰乡镇企业,近年来;通过多元化投入,加大技改力度,开辟工业小区等措施,不断发展壮大。至2001年底全镇乡镇企业总产值达39亿元,乡镇工业产值31.l亿元,其中纺织业产值达23.3亿元,占工业产值的74.8%、在乡镇工业中,主要有纺织印染、食品饮料、塑料制品、服装制品、建筑材料、竹木制品、医药保建、彩色印刷等8个行业共700多家企业。金峰的商业贸易历史悠久,明末清初以来,就逐渐成为长乐“北乡”100多个村的农副产品集散地。1985年该镇投资建成了占地1.2万多平方米的金峰综合市场,1991年进行了扩建和改建。1992年总造价1600多万元的商业城又投入使用。1998年,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的胪峰广场取代原先日显窄小的综合市场。镇区现已形成“两纵三横”商业街和六个不同功能、各具特色的商贸小区:一是以胪峰广场农贸市场为群体的农副产品、副食品批零小区;二是以建材及装饰材料批发市场为群体的各类建筑装修材料批零小区;三是以西南街服装城、旧商业城为群体的各类服装、鞋帽、小商品批零小区;四是以兴乐购物中心、永康商场、弘鑫商场为群体的各类电子、电器、通讯设备等商品小区;五是以名人俱乐部、源达娱乐城为群体的娱乐服务区;六是以凤洋蔬菜批发市场为主体的各类蔬果批零小区。建设大市场,促进了大流通,2001年,第三产业值8.69亿元,比增47%。
1985年,金峰成为全省首批亿元镇之一。近年来,又相继跨入省百强乡镇、省沿海规划试点镇、省星火技术密集区,全国、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省园林镇、福州市商贸旺镇及第一流经济强镇等行列。2001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42.8亿元,上缴国税2097万元、地税1870万元、涉外税32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310元。
当代的金峰发展的势头也很猛,早在1982年,敢为人先的金峰镇华阳村农民郑良官召集同村人创办了长乐市第一家经编厂,成为福建省乃至全国最早发展经编业的区域之一。1985年,金峰镇陈法官等八户集资六十万元在金峰创办第一家金属压延厂。1993年,该厂扩大为长乐钢铁制品公司与马尾中钢、美籍华人刘文善共组中外合资企业——福州吴航钢铁制品有限公司,投资人民币一亿元,收购占地十六万平方米的国有长乐化肥厂,建设大型轧钢车间,安装具有九十年代国内先进水平的轧钢生产线。该企业已成为长乐最具规模的重点企业。1984年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来长乐市考察时,将金峰经编业这种快速蓬勃发展的现象誉为“草根工业”,金峰镇成为了“草根工业”的发祥地而久负盛名。经过20多年的培育和发展,2004年全镇经编企业总数达400多家,产值近40亿元,实现税金入库近4500万元。
金峰经编企业坚持以科技为核心,以创新为灵魂,近3年来,累计投资4亿多元,引进了包括德国卡尔迈耶、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编设备300多台(套),有力提升了经编产业结构和产品层次,生产的经编产品畅销于美国、欧洲、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全国各大相关专业市场。
加强科学管理,推动了企业管理的规范化运作,把企业从家庭式管理中有效地解放出来,金峰经编企业积极推行IS09001国际质量管理认证体系,现有蜂院针织、宏达经编、福佳经编、金洋纺塑等10多家企业通过认证,还有几十家企业正在申请中。
金峰镇党委和政府围绕做大做强经编产业集群,依托坚实的经编产业基础和纺织产业链配套成龙的优势,针对民间资金充裕和在外企业家众多的特点,积极带队到省内外走访,以亲情招商感动人,以优惠政策和优化环境吸引人,引导和鼓励了众多在外企业家回乡创办经编项目,推动行业发展进程,壮大了经编产业规模,为金蜂经编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在壮大经编业的同时金峰镇着力引导棉纺、化纤等经编上游行业提升规模和档次,加快印染、服装等经编下游产业发展,促进其与经编业的互动发展,降低生产成本,打造和延伸纺织产业链条,提升了整个纺织业发展水平;同时,培育以金峰工业中心片区为核心的金峰工业集中区,不断完善工业发展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有效集聚经编企业,目前已吸引的经编项目投资可达5亿多元,为经编业的发展打造了一个坚实的平台。
文体卫生教育金峰镇现有老年人体育协会、书画协会和集邮协会等群众性文体组织。镇区设有卫星地面接收站,全镇基本实现电视有线化,1999年有线电视与长乐市实现联网。镇区有保龄球馆等各类公共娱乐场所50多家,每个村都建有敬老院、文化中心等。1998年,金峰采用“民办公助”形式,筹资700多万元,建成投用了炉峰公园一期工程,改善了群众休闲、娱乐、健身场所。
全镇现有一所完中、两所初中,在校中学生5000多人,完小学24所,在校小学生9100多人,中小学校教职工近700多人,实现了省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1999年通过了省实验教学普及验收。金峰镇现有一家一级甲等中心卫生院,20个卫生所,卫生所覆盖率100%。
城镇规划建镇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金峰坚持规划先行方针,1998年完成了镇总体规划编制(修编),城镇建设初具规模。目前,金峰在建和拟建的项目有星级宾馆、文体中心、福州金峰纺织城、旧城改造工程、农村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等。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金峰将认真实施科教兴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商贸旺镇和小城镇建设为目标,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城镇中心区)、两条主轴(胪峰大道、星光大道)、三大项目(福州金峰纺织城、民营科技园区、旧城改造)、四个片区(城镇东西南北四个片区)”的总体战略布局,不断挖掘潜力,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力争把金峰建设成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商贸繁荣、工业发达的新型城镇,使金峰以崭新的面貌迈向新的世纪。
附:长乐市金峰镇总体规划调整(2007—2020) 规划公示内容
一、城镇概况
全镇辖区面积29.88平方公里,下辖19个行政村和两个居委会,2006年全镇人口约10万(其中外来人口约3.5万人),是长乐“北乡”经济、集贸中心,也是未来大福州海、陆、空交通枢纽中心区域所在。
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总目标
(1)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尊重历史、延续文脉、新旧并举,分期发展。
(2)社会经济发展目标:2010年实现社会总产值120亿元,2020年实现社会总产值310亿元。
三、城镇性质
闽江口城镇群重要节点、新长乐经济中心、城市次中心、商贸重镇、以先进加工为主导的工贸重镇。
四、镇域空间布局规划
至规划期末,金峰镇域将最终形成“一心、两轴、三区”的空间布局形态。
“一心”即城镇建设核心地带,是金峰市政新区所在地。是本镇的行政、商贸、文化、交通及产业发展的中心地带。
“两轴”即东西向的胪峰大道城镇发展轴和南北向的星光路城镇发展轴。
“三区”即金峰中心镇区、产业区及远景金峰区域中心建设用地控制区。
五、城镇规模
(1)人口规模
镇域人口规模:近期(2010年)14.5万人;远期(2020年)16.0万人
镇区人口规模:近期(2010年)12.0万人;远期(2020年)15.0万人
(2)用地规模
1、近期用地规模
至2010年规划建设用地958公顷,人均建设用地79.83m2。
2、远期用地规模
至2020年规划建设用地1521.51公顷,人均建设用地101.5m2。
六、镇区空间拓展
镇区用地拓展重点是往北,其中居住区和公共服务设施往胪峰大道两侧发展,工业仓储在现状中心工业区基础上往北发展。
七、功能布局结构
结合金峰现状城镇布局,考虑发展的可能性,规划建构一个“一城两区四轴组团式生态开放型”结构。
“一城”按城市标准建设的金峰城镇群中心城市。
“两区”即指金峰中心镇区与金峰产业区。
“四轴”即由四条主要城镇干道形成的城市综合发展轴线。
“组团式”即指由城镇主干道、溪流、绿化分隔的市政新区组团、老城商住组团、华阳居住组团、集仙居住组团、锦凤居住组团。
“生态开放式结构”即指将山体绿化、溪渠绿化、风景区绿化等生态开放空间巧妙地借入城镇空间。
从而规划布局居住地主要集中在老城、华阳及集仙居住组团;工业主要集中在产业区;物流市场集中在胪峰大道西入口处,便于货物与交通的集散;绿化则集中在溪流沿岸,市政新区广场、大型公园等集中绿化用地。
八、道路交通规划
1、区域交通规划
机场专用道、福州东绕城高速公路、梅花港快速疏港通道、峡漳线、潭鹤路。
2、对外交通规划
对外交通规划即以区域性交通大干道为依托,通过外环路、二环路与金湖路,使陆路交通疏散至上述五条区域交通干道上,空中交通则依托区域东侧的长乐国际机场,海上交通则通过两港连接线转至松下海港,形成完善的海、陆、空交通体系。
3、镇区道路交通规划
规划路网以“三横四纵一环”主要干道构成的镇区路网基本骨架。
三横:
——镇区中部贯穿东西的45米宽的胪峰大道;
——镇区北部连接金峰两个产业区的32米宽的西环路;
——镇区南部连接城镇东入口和湖南的32米宽的金湖路。
四纵:
——镇区中部贯穿中心区南北向的32米宽的星光路;
——镇区西南端32米宽的双华路;
——镇区中部连接西侧工业区和城镇公建核心区及居住区的36米宽的陈华路:
——镇区北部接至胪峰公园的32米宽的陈塘路及36米宽的金樟路。
一环:
镇区外环线,由外环路、二环路、潭鹤路及南环路组成。
九、近期建设规划
1、道路路网
(1)继续建设星光路,道路红线宽度32米。
(2)建设西环路从星光路至兰粱路段,道路红线宽32米。
(3)建设陈华路从西环路至胪峰大道段,道路红线宽32米。
(4)修建凤顶路从凤前路至金樟路段,道路红线宽24米。
(5)修建风前路从星光路至凤顶略段,道路红线宽24米。
(6)修建金漳路,道路红线宽36米。
另外,在中心片区内修建若干条12—18米的支路。
2、商业金融及其他公建设施
(1)大力发展胪峰大道和星光路两侧新区商业金融等公建设施,依托金漳路的建设,加快其周边旧城改造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使传统商业街区焕发新的生机。对于城镇公共建筑核心区内近期难以实施规划项目的地块要控制使用,或安排一些易于拆迁的临时性建设项目。以利于今后时机成熟时,能顺利地使地块按规划建设为具有较高容积率能充分体现城镇中心区土地价值的公共建筑;
(2)启动市政新区政务中心的建设。
(3)在金漳路与陈塘港交汇处,建设一个二级消防站。
3、工业
近期工业主要完善金峰西侧的中心工业区。
4、居住
近期住宅建设主要是发展中心区内的居住新区,作为城镇中心,住宅区规划要有较高的起点,考虑到金峰人多地少的现状,住宅应考虑以中高层为主。
5、公共绿地
(1)继续城东胪峰山公园的建设。
2在进行中心区住宅与公建建设的同时,着手中心区内陈塘港两条主河道两侧 20米绿化带的建设。
(3)修建金峰小学西面的城镇公园。
(4)建设市政新区广场。
历史事件1974年,原国务院副总理陈永贵到金峰视察。
1984年8月,福建省委、省政府在金峰召开全省乡镇企业现场会,肯定了金峰发展乡镇企业的成绩和经验,提出了“以乡镇企业打头阵”的号召。
1985年,国务院副总理乔石到金峰视察,肯定了金峰发展乡镇企业的成功经验。
1986年,著名经济学家费孝通教授到金峰考察,把金峰的乡镇企业誉为“草根工业”。
199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温家宝到金峰视察。
1994年,原福建省委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叶飞到金峰视察。
1998年6月,福建省委书记陈明义等省市领导到金峰视察乡镇企业。
1999年2月,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副省长潘心诚到金峰视察城镇建设。
2001年6月,福建省委书记宋德福、省长习近平等省市领导到金峰视察。
名优特产食品加工是金峰的传统工艺,当地加工的糕点色、香、味俱全。另外,金峰的鱼丸、五香花生、十香瓜子别有风味,在福州一带很有声誉。
名业名产
金峰的针织经编业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至1999年底,全镇有各类经编机1100多台,主要产品有窗帘纱、蚊帐、床垫布、鞋面料、服装面料等,机台数及经编产品产量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并形成了从产品设计、织造、染整、加工到销售一条龙的生产体系。
福建经纬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宝圈牌”腈纶纱1996年底被评为“福建省名牌产品”。
中日合资长乐健友芦荟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木立芦荟叶粉末”、“阿芦宝C”、“木立芦荟液汁”等产品,1996、1997年先后荣获第三届中国科技新产品博览会金奖、首届国际荣誉联合委员会评选委员会“点子大王”金奖。目前,其研究开发的木立芦荟制品项目被国家科技部列入“星火计划项目”。
长乐闽福石材加工技术研究所1997年2月被评为“省级先进私营企业”,其研制生产的石材磨料模具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福建经纬集团有限公司、福州航港铝业有限公司、长乐健友芦荟制品有限公司、福州市福航纺织有限公司、长乐市针织总厂近年先后被农业部评为“质量管理达标企业”。其中福建经纬集团有限公司1998年被评为福建省明星乡镇企业。金峰帆布厂曾荣获农业部“创业之星”荣誉称号,现为福建省最大帆布生产企业,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名胜古迹真元观。位于金峰镇兰田村鲤山,始建于宋金和元年,距今800多年,其间经过多次修(扩)建,规模不断扩大,香火日盛,特别是每年农历正月、八月初十、十五敬香还愿人流熙攘。
炉峰公园位于镇区东面胪峰山。公园规划占地面积50公顷,现已完成一期工程,主要有鹤龄岗、冠峰楼、凌云阁、纪功堂、舒园、思源亭、百步长廊、露天舞场、综合健身场等十几个景点。登临峰顶,方圆百里,一百多个村庄尽收眼底,东南方长乐国际机场银鹰起降清晰可见,清晨还可观海上日出。
历史名人冰心。原名谢婉莹,祖籍金峰镇首台村横岭自然村,是我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她创作的一大批散文、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教育和熏陶了中国一代代读者,并被译成日、英、德、法、意、捷、俄罗斯等多种文字出版。
林准。祖籍金峰镇前林村,是我国著名法学专家,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郑发泽。字云凌,号梅道人,金峰镇陈店村人,我国当代著名中青年书画家,善于画梅。其书画作品被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天安门城楼、宋庆龄故居等珍藏和展览,并远播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他的名字、作品已编入《中国书画篆刻家大辞典》。
2.人名又名阿拉坦奥日格勒,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系蒙古史研究所所长、教授。1937年11月24日生于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图木吉苏木,祖籍内蒙古卓索图盟土默特左旗(今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1962年7月毕业于内蒙古大学历史系并留校,在历史系蒙古史研究室(今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所)从事清代蒙古史的研究工作。1988年任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史研究所所长,兼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兼任内蒙古地名领导小组委员,内蒙古历史学会副理事长,呼和浩特蒙古语文历史学会副理事长等职。侧重于清代蒙古史及蒙古文献、满蒙文历史档案、蒙古宗教史、卫拉特史的研究。主要论著《清代外蒙古北路驿站》,《内蒙古大学学报》1979年第3-4期《喇嘛教与蒙古封建政治》,《内蒙古大学学报》1981年第2期《呼和浩特召庙史》(蒙文整理注释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内蒙古历史地名初探》,《内蒙古社会科学》1984年第2期《论四卫拉特联盟》(蒙文),本论著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论早期四卫拉特联盟》载《蒙古史研究》第一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年7月; 第二部分《论中期卫拉特联盟》,载入《内蒙古大学学报》1985年第3期;第三部分《论晚期卫拉特联盟》,载《内蒙古师大学报》1985年第3、4期。
3.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金峰镇【概况】
金峰镇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境内,位于绵阳市与德阳市的交界处,场填与德阳的慧觉镇场镇想连接,可以绵阳市中心乘坐64路公交车直达。
绵阳市涪城区金峰镇幅员面积2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08.2公顷,植被面积900公顷,森林覆盖面积753公顷;辖穿山洞、八庙子、新丰、分水、五福寺、大石桥、白果林、莲花池8个行政村,65个村民小组,一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个居民小组;总户数3902户,总人口10841人,其中农业人口9787人,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5358.13万元,增1%;财政总收入112万元,总支出112万元;信用社年末存款余额5380万元、增70%,贷款余额1820万元,减少10%。
【农业】
坚持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农村发展、农业增收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来抓,结合本镇实际,按照“强攻食用菌,发展蚕桑,巩固水稻制种”的思路,依靠龙头企业和协会,引导农民规模化种植,全镇农业总产值11158.13万元,增18%,粮食总产量7682吨。农作物总面积2195公顷,其中水稻534公顷(含水稻制种200公顷),水稻平均亩产600千克;经济作物面积 公顷,其中食用菌120公顷。蔬菜瓜类14290吨。果园面积38公顷,总产342吨。池塘养殖面积224公顷,年出产805.4吨。桑园面积320公顷,蚕茧175吨。年出栏生猪2.5万头,小家禽46.78万只,分别减少7%、23%。
【工业和二三产业】
充分利用绵阳科技城发展优势,抓住工业强镇这一战略,以坚定发展的信心,开放的决心,招商的诚心,合作的热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乡镇企业总产值 万元,。工业总产值4200万元,增63%,利税 万元,实现利润458万元。工业企业总数9个,职工506人。规模工业企业有广汇实业山泉水分厂、久久玻纤厂、金峰化工厂和骨干企业宝峰金属加工厂、川荣食品厂。完成基本建设投资2189万元。
【市场】
有集贸市场2个(含倒座庙小集镇1个)。充分利用一条街道两个乡镇、两个集贸市场的独特竞争优势,继续巩固“万村千乡”市场和新华蜀大丰公司农贸连锁店等骨干商贸网点,促进城乡商业发展。有个体工商户198户,从业人员304人,市场成交额182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2万元,增22%。
【社会事业】
有科普机构1个、专业协会4个,专业合作社2个,会员7250人。科技示范村8个、社24个、240户。科技培训2.2万人次,主要推广食用菌、水稻、油菜制种项目。有中学1所,在校学生303人,教职工22人。镇小学1所,在校学生426人,教职工31人。私立镇幼儿园1所,在校幼儿150人,教职工7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均达100%,文化中心1个、文化站1个、文化室8个、图书室8个。广播电视覆盖率98%,有线电视村通8个,户通1896户,村通率100%,户通率72%。电影放映184场次,观众4.6万人次。镇卫生院1所、村卫生站8个、医院病床30张、卫生专业人员13名。投资40万元对镇敬老院进行全面改造,经省市验收达省二级农村敬老院标准。以金峰雄狮队、金慧篮球队为主体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体活动。
【城镇卫生】
城镇规划面积2平方千米,建成1.8平方千米。已建街6条,其中,以街代路4条。金峰新街长287米、宽7米,金慧街长100米、宽7米,文化街长100米、宽7米,金石街1­--2段长580米、宽18米,金永路街长300米、宽18米,金福路街长180米、宽14米。集镇配套设施完善,公厕2处。由11人组成的街道清扫队伍坚持每天一次统一清扫与分段固定的保洁人员保洁相结合,使整个街道清洁卫生。经验收继续保持市级卫生城镇标准。
【平安和谐】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一套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整体联运治安防范体系。成立夜间巡逻守护队9个,实施乡村警务工程,开通民警广播站。完成司法规范化建设。成立镇法律服务援助站,促进了各种矛盾纠纷化解。
【农民生活】
农民人均纯收入5659元,人均住房面积36.8平方米。百户拥有电话52部,使用宽带网26户。电视普及率98%。公路通车里程80千米,增10%;通车8个村,占100%,社社通公路,村村通交车。居民中有汽车67辆,摩托车596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