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宗祠
1、吴氏宗祠【高淳】吴家祠堂位于南京市高淳县淳溪镇迎蒸门左侧,始建于乾隆四十六年,为砖木结构,皖式风格,分为前、中、后三进,总占地面积为2700平方米。这是陈毅率领新四军一支队从皖南东征,开辟茅山根据地抵达江苏境内的第一站。陈毅驻淳期间,激情满怀,提笔疾书,写下了《东征出抵高淳》的壮丽诗篇,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旧址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为省和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吴氏宗祠【徽州】坐落在北岸村中央的吴氏宗祠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重建于道光六年(1826年)。三进五间的祠堂在皖南仍属罕见。门庭为五凤楼,八自墙须弥底座石刻与檐下砖雕、博缝板木雕均极华美。中进亨堂之月梁,楹柱粗硕宏大。檐前由黟青石栏、望柱头刻有石狮。栏板六块镌杭州西湖风景,洗练精致。寝殿台基前立石柱,与两边台阶垂带石栏相接。七方栏板刻有百鹿图通景,群鹿隐现山林间,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中进后廊天井栏杆,由十三块栏板组成。望柱上饰以石狮,栏板上镌礼器,亦极工丽。
吴氏宗祠西南面的三洞石拱廊桥,谓之“风雨廊桥”。风雨廊桥横卧与棉溪河上,古朴典雅,玲珑剔透。桥身建于明末,全长33米,宽于4.7米,高6米。二墩三孔,拱圈均用黄麻条石辅以糯米粥、猕猴桃汁加灰浆交错砌成。廊则起于清中叶,高5米,廊内11间,砖木结构,中间设有佛龛。东侧墙上辟有八个方窗,砖砌龟贝纹,梅花纹。西侧墙上辟八个风洞窗,按花瓶、满月、桂叶、葫芦等样式开出,另开一叶敞窗,外装“美人靠”。桥南原设有“放生河”楷书石碑,禁止河内捕鱼。桥面以茶园石铺设,白墙,青瓦。风雨廊桥是当年徽商走出大山的必经之路,今天又是黄山最长最美的古廊桥,目前也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吴氏宗祠【衢州】吴氏宗祠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明
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
位于衢州市衢江区云溪乡。建于明嘉靖十二年(1532年),坐东朝西偏南。平面呈方形,为四面厅形式,前厅有戏台。前、正二厅面阔三间,通面宽14米,通进深11.5米。悬山顶。明间两缝十架前后双步加后单步。月梁断面呈矩形略向外弧。两端用丁头支承,柱头卷杀,梭形柱,梁柱粗壮。地砖墁地。1998年重修。
4、吴氏宗祠【莆田】吴氏宗祠
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龙华镇貂峰村,建于明英宗天顺二年(公元四六二年),占地面积十亩,明朝嘉靖的国师吴大田威望,仿皇宫式样建造的,内有金阶丹墀,规模宏大,有宋清年代墓志铭一块。广场门前有古井,正门前上方悬挂“吴氏世居”系明探花郎朱迷祚手书,正厅后堂悬挂“黉宫师表”系明代国师吴大田门第。现已列入莆田市名祠,也有水泥村道直通,交通极为方便。
吴氏宗祠的前左方是拱笔亭,系明代兴化府太守岳正创建。亭中有一对联曰:“作亭者谁蒙众太守,问津在是南海慈航”,是岳正亲笔行草手书,其气势壮观一气呵成。但毁于一九五八年,是不可多得的文物之一。相传古时其他吴朱两姓经常恶斗,后一风水先生建亭压邪气,亭子是审判台,荷塘里有砚台,池中有块方形地,水池为墨,旁边有一小塔为笔,现通水泥村道出入极为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