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高原
伊朗高原(英文:Iranian plateau,又称Persian plateau)
概述西亚中部高原。包括高原本身及四周山地。占有伊朗大部,东部在阿富汗,东南部属巴基斯坦。位于帕米尔高原和亚美尼亚高原之间,北邻里海、图兰低地和兴都库什山脉、科彼特山脉与厄尔布尔士山脉;南滨波斯湾、阿曼湾和阿拉伯海;东
伊朗高原缘有基尔塔尔山脉与苏莱曼山脉;西南缘是扎格罗斯山脉,南部有莫克兰山脉。各山都很高峻,山脉与谷地交错排列。为一四周环山的闭塞式山间高原。包括伊朗全部及阿富汗、巴基斯坦部分地区。东西长2500千米,南北宽1500千米,面积约270万平方千米。内部地势起伏不大,海拔1000~1500米,多山间盆地,其间盐沼、荒漠广布。高原内部有卡维尔、卢特与雷吉斯坦三个荒漠。绝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大陆性草原和沙漠气候,冬夏温差大、雨量少,水源大都来自高山降水。河、湖两岸零星散布的绿洲是高原主要人口聚居地,发展灌溉农业和畜牧业,主要生产小麦、甜菜、葡萄和绵羊。农业、居民点、交通线受地形与水源的限制,大部集中在山麓地带与山谷中。中等高度山地为夏季牧场。地处南亚、印度洋的阿拉伯海、波斯湾、阿拉伯半岛、高加索、里海、中亚与帕米尔高原之间,古代为众多文化中心所怀抱,近代又处在国际交通要冲,战略地位重要。伊朗高原是由于阿拉伯版块与欧亚大陆版块碰撞之后形成的多折山脉带地形。伊朗高原是亚热带干旱和半干旱气候,降水稀少,寒暑变化剧烈,温度年较差和日较差均很大。绝大部分地区为草原、荒漠,但可以放牧。有水的绿洲可以种植小麦、棉花。有煤、铁、铅、锌、铜等矿。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近代仍为国际交通要冲。
历史伊朗高原历史悠久,在公元前出现过埃兰王国、米底王国、波斯王国、帕提亚王国和帕西亚王国(由帕提亚独立出来)。帕西亚王国在3世纪中改称波斯王国,建都泰西封。踏入6世纪中,伊朗高原陷入阿拉伯的短暂统治。
10多年后,巴万德出现,曾强大一时;塔希尔、塔巴里斯坦扎伊德政权、撒法尔、穆萨菲尔、齐亚尔、布伊德
伊朗高原和卡库雅等国,但也为时不长。直到约1040年,大塞尔柱建国,曾引起十字军东侵。但其后出现克尔曼、伊斯梅尔派政权和塞尔古里等割据政权。约1160年,大塞尔柱被推翻。
蒙古帝国在1256年入侵,建立伊儿汗国(旭列兀王朝)。伊儿汗国在约1350年亡,伊朗高原由西察合台统治;曾出现穆扎法尔、呼罗珊沙巴大尔政权、哈拉·克永鲁和阿克·克永鲁等地区政权。约1502年,伊斯迈尔一世建立波斯王国。
1925年,礼萨·汗在政变后登基;1935年改国名为伊朗王国;1979年什叶派夺权,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至今。20世纪出现了吉朗苏维埃共和国和库尔德斯坦共和国。
范围伊朗高原由小亚细亚和高加索开始,一直向东延伸,包括现今阿富汗的绝大部分和巴基斯坦的很大部分。伊朗高原面积约250万平方公里。
其东部边界是兴都库什山脉,它将伊朗与印度分开;其西部边界是扎格罗斯山脉,它将伊朗高原与底格里斯河谷分开;
其南部边界是印度洋和波斯湾;其北部边界是阿拉斯河、里海、科彼特山链、阿姆河以南的帕罗帕米苏斯山。伊朗高原周围被雄伟的高山所包围,高原中央是辽濶的内陆盆地,没有河流通往大海。从伊朗高原各山脉内坡流出的河流,全都消失在这个乾燥贫瘠的盆地之中。伊朗农业条件最好的地区,是毗邻两河流域的胡泽斯坦地区,还有北部、西北部山链的山麓与河谷地区,特别是里海、高加索山脉的斜坡地区。伊朗高原的总面积有370万平方公里。
自然分区
按照自然地理环境,伊朗高原可以划分为五个特征明显的自然地区:
扎格罗斯地区
内陆茺漠盆地或中央茺漠盆地
里海沿岸地区
古代的帕提亚地区
东伊朗地区
自然环境伊朗高原海拔一般在900—1500米之间。中央部分大部为较平坦。高原上多小型内陆盆地。北部有厄尔布尔士山脉,海拔2400—3000千米,主峰达马万德山海拔5671米,是一座死火山,为伊朗最高峰。西南部为厄尔布尔士山与科彼特山,东部为加恩-比尔兼德高地,北部有厄尔布兹山脉,德马万德峰海拔5670米,为伊最高峰。西部和西南部是宽阔的扎格罗斯山山系,约占国土面积一半。中部为干燥的盆地,形成许多沙漠,有卡维尔荒漠与卢特荒漠,平均海拔1,000余米。里海沿岸狭窄的平原上,覆盖着肥沃的冲积土。西北部是亚美尼亚高原的一部分,多山间盆地,有全国最大的乌尔米耶湖。西南部和南部为许多平行的山岭,把伊朗内地与海隔开。东部地区是干燥的盆地,形成许多沙漠,著名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东南部在伊朗境内。
气候植被西亚的伊朗高原,地处亚热带大陆的内部,属于亚热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干旱气候的形成是由于深居内陆距海远或因有山地阻挡,湿润的海洋气流难以到达,又兼这里地处亚热带,故夏季高温,冬季温和。半干旱气候属于由干旱气候向其他气候的过渡类型。这里的植被类型属于荒漠草原,通常生长有旱生灌木及禾本科植物,土壤属于半荒漠的淡棕色土。
伊朗东部和内地属大陆性亚热带草原和沙漠气候,寒暑变化剧烈,夏热,冬冷多风,内地形成大片的草原、沙漠和盐沼。西部山地区受地中海式气候影响,年平均降水量达500毫米以上,东部沙漠地区减少到100毫米左右,沿里海一带年平均降水量达1000毫米以上,炎热潮湿,可生长亚热带植物。
重要城市德黑兰:伊朗首都,人口约为600万。11世纪建立的古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铁路枢纽。有纺
织、石油提炼、汽车装配、制药、水泥等工业。
阿巴丹:人口约30万。为著名的石油城。有规模很大的炼油厂和设备完善的石油化工厂。波斯湾上的哈尔克岛,是伊朗原油的输出中心和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输出港之一。
阿瓦士:人口33万。位于石油蕴藏丰富的胡齐斯坦省。伊朗纵贯铁路上的要站之一。为石油提炼中心和转运站。
大不里士:人口约60万。8世纪起曾长期为伊朗首都。农畜产品重要贸易中心。以织毯、制革等手工业著名。地震较频繁。
伊斯法罕:人口100万。伊朗古都,古代“丝绸之路”的南路要站。全国最大纺织工业中心,金属制品亦著名。马
什哈德:人口67万,是伊朗横贯铁路的东部终点。向为印度、阿富汗同德黑兰间的商队贸易中心。是黄麻、丝、茶和面粉等商品的重要集散地。为什叶派伊斯兰教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