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
【拼音】CHONG TU
解释:1.矛盾表面化,发生激烈争斗:武装~|言语~。2.互相矛盾;不协调:文章的论点前后~|因时间~,会开不成了。
【英文】 1.a conflict 2.to clash; to collide
冲突是指发生在同一空间两个或以上事物的互相对抗过程。分为两种:一种是意识的,另一种是物质的。意识以认识为基础,所以是无形的,物质的冲突是可见,有形的。
冲突的特征 主要有:①冲突的直接目的是打败对方,是直接以对方为攻击目标的一种互动行为;②冲突双方必须有直接的交锋;③冲突各方所追求的目标既可能相同又可能不同,这与竞争必须是对共同目标争夺的情况不一样;④冲突在形式上比竞争激烈得多,它往往突破了规则、规章甚至法律的限制,带有明显的破坏性。
冲突的类型 包括:①从规模上划分,有个人之间和集团之间的冲突;②从性质上划分,有经济冲突、政治冲突、思想冲突、文化冲突、宗教冲突、种族冲突、民族冲突,以及阶级冲突和国际冲突等;③从方式和程度上划分,有辩论、口角、拳头、决斗、仇杀、械斗、战争等。
社会学领域最早将冲突作为一种互动类型来研究的是德意志帝国社会学家G.齐美尔。他将冲突划分为4种类型:①战争,即群体之间的冲突;②派别斗争,即群体内部的冲突;③诉讼,即通过法律途径处理的冲突;④非人格的冲突,即思想观念上的冲突。
在心理学中,根据对对象的接近或回避趋向,分为四种冲突:
1 接近-接近冲突:指两个目标具有同等的诱惑力,都是诱发接近趋向的目标时所发生的冲突。例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母亲和妻子同时落水,两个喜欢的人同时发出约会邀请。
2 回避-回避冲突:指一个人必须在两个否定目标中选择其一,即同时面对的两个目标都只能诱发回避趋向时所发生的冲突。例:前有悬崖,后有追兵。必须吃下讨厌的菜,否则挨打。
3 接近-回避冲突:指个体面临的目标既诱发了接近趋向,又诱发了回避趋向,也即必须选择的那件事有利又有弊。例:想吃糖,又怕长蛀牙。一种职业可以赚很多钱,但不正当。
4 双重接近-回避冲突:指个体面临在两个都带来接近-回避冲突的目标中选择其一时产生的冲突。例如:求职时的两个选择:山村教师,某大公司门卫。(弗洛伊德)小女孩对父亲既敬慕又嫉恨,对母亲既依赖又排斥。
冲突的产生及功能 具体冲突的原因可能是各种各样的,但归根结柢是由社会不平等造成的,其中主要是财产、权力和声望分配的不平等。冲突的破坏作用显而易见,但也有刺激社会进步的作用。
对冲突的社会功能,社会学界存在不同意见。结构功能主义对冲突采取否定态度,而冲突理论则强调冲突的正功能,认为一个社会中存在错综复杂的冲突,可以防止社会分裂和社会僵化。
冲突(计算机网络分类)冲突(collision)冲突是以太网中两个节点同时发送数据所致。当从这两个节点发出的帧在物理介质上相遇时,它们将会发生冲突,局域网交换机、网桥和路由器则不会。
电影 冲突外文名称 Serpico(1973)

导演:西德尼·吕美特 Sidney Lumet
编剧:
Peter Maas ....(book)
Waldo Salt ....(screenplay) and
Norman Wexler ....(screenplay)
主演:阿尔·帕西诺Al Pacino
国家/地区: 意大利/美国
对白语言:英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
发行公司: 派拉蒙家庭视频公司 ...
上映日期: 1973年12月5日 美国 ...
更多中文片名:急先锋横扫罪恶城、谢

皮科
类型:剧情/犯罪
片长:129 min
剧情
法兰克是一个年轻而富有理想的警察,他从巡警开始做起,后来成为卧底警察,虽然他的破案率很高,但他不愿意象其他警察那样收受贿赂,这使他显得和其他人格格不入。这种做法也使他身陷危机,因为他的同事们都与他为敌,且不时地陷害他。当检察组开始调查警局内部的贪污内幕时,他又出面作证,因此更陷入危险之中……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警察电影,纽约实景增添了真实感。真正的谢皮科退休后移居欧洲。1976年重拍,后又拍成电视连续剧,但主角均换了人。
影片的开头就十分的出彩,采用倒序的手法让剧情充满了悬念,其中帕西诺的表演无可挑剔并凭借此片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多拉德和米勒人格心理学的冲突理论冲突米勒曾深入细致的研究过弗洛伊德的概念之一------冲突。勒温(1953)较早研究了这个概念。米勒从弗洛伊德和勒温的理论中借用过来,并采用实验的方法进一步深入分析了这个概念,弗洛伊德曾谈到力必多欲望和超我需要之间的连续冲突。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一个人可能同时即吸引对方又被对方排斥,这就是后来称之为接近----回避的冲突,它是米勒研究的四个冲突概念之一。现将四个概念一一分述如下: 接近----接近冲突 这是同时出现两个具有相等诱惑力的目标,冲突介于两个目标之间。这类冲突可用下列图解表示: 目标1 个人 目标2 (+)<-------------------|------------------->(+) 当两个具有相等诱惑力的人请求你在同一个晚上约会,或者当一个人即饥饿又瞌睡时,便会产生接近----接近冲突。这种冲突可以变得十分严重,谚语中有驴子饿死在两个想吃的草料桶旁边的说法,便是证明。不过,在典型的意义上,这类冲突可以通过先达到一个目标后再去达到另一个目标的得法,轻易地得到解决。比如,一个人可以先吃饭后睡觉。 回避----回避冲突 这里,一个人必须在两个否定的目标之间进行选择。例如,一个孩子必须持他讨厌的东西,否则要被打屁股;一个学生必须作他的算术作业,否则就要降级;一个人必须作他不喜欢的工作,否则就要失去收入,一个人碰上这种冲突,真是“我做了,等于受罚;我不做,也要受罚”,我们可以说他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这种冲突可用下列图解表示: 目标1 个人 目标2 (-)<----------------|------------------>(-) 有两类型为典型地刻画了一个有机体存在回避-----回避冲突时的特征:(1)犹豫不决或优柔寡断;(2)逃避。逃避可以是真实地远离冲突情境;也可以是诸如白如做梦式地心里逃避,或全神贯注于其它的思想。 接近----回避冲突 这里,一个人同时被一个目标诱惑和排斥。一个职业具有诱惑力,因为能获得金钱,但它又令人讨厌,因为它使人烦躁,或者妨碍这个人去做更快乐的事情。一个姑娘可能未结婚的设想所诱惑,因为它给她的生活带来安全感,但是,他也可能为结婚后他所担当的性角色而焦虑。这种冲突可用下列图解表示: 个人 目标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