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空权
世界空军先期理论家、意大利将军朱里奥•杜黑在80年前就系统阐述了制空权,他
指出:“掌握制空权表示一种态势,能阻止敌人飞行,同时能保持自己飞行。……
掌握制空权就是胜利。没有制空权,就注定要失败,并接受战胜者愿意强加的任何
条件。”
对于杜黑关于制空权的理论,我军学术’界在肯定其有积极意义的同时,认为其作
用有“夸大”和程度“绝对”之弊。关于“夸大说”,1989年版《中国大百科全
书,军事》的“制空权”词条指出:杜黑“夸大制空权的作用,认为夺取了制空权
就有剥夺敌人生存的可能,就可取得战争的胜利”;“杜黑,C”词条指出:“杜
黑认为,空军夺得制空权后,随之对敌国行政、经济中心以及其它城市等重要目标
进行集中轰炸,摧毁敌国物质和精神的抵抗,即可赢得战争胜利。……他夸大空军
的作用。”关于“绝对说”,1994年版的《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制空权”词条指
出:“第二次世界大战证实了制空权的重要性。……战争实践纠正了战前制空权理
论绝对化倾向,证明了为保障军队作战,既不需要、也不可能取得全面的绝对制空
权,从而确定了一定时问一定地域的相对制空权概念。”该词条在谈到“现代条件
下争夺制空权的特点、方法和要求”时指出:“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取得全面绝对制
空权,只能取得一定时间内、一定地区(方向)和一定程度的局部的相对制空权。”
空中战争实践是空中战争理论能否成立及其价值的真正裁判员,也是正确战争理论
的讲解员。通过研究近几十年的战争实践,人们对于杜黑指出的制空权的极端重要
性的意义正在取得共识。邓小平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精辟地指出:“不管如何,
今后作战,陆海空军,首先要有强大的空军,要取得制空权。否则,什么仗也打不
下来。”海湾战争后,美国国防部在论述“空中优势和制空权”问题时指出:“在
未来对付拥有军事高技术装备之敌的冲突中,争夺制空权的战斗将是战争胜负的决
定因素。伊拉克军事机器的命运,将使人们几十年都难以忘却。”前苏联空军参谋
长马柳科夫中将发表的关于制空权重要性的评论更是余味无穷,他说:“制空权对
拥有制空权的国家和放弃制空权的国家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海湾战争提供了一个
可以载入教科书的范例。”制空权意义的“夸大说”已经淡化,并逐步退出军事学
术舞台。当然,今天的制空权概念,已非杜黑时代的完全传统意义的制空权;今天
的制空权乃是与一定程度的制电磁权乃至一定程度的制信息权、制天权融为一体的
控制权。我们研究新时期的制空权应该放到这个新的基点上。
当今,对于“不需要取得全面的绝对制空权”的说法已不会有多少人赞成,因为战
争实践说明,制空权掌握的程度越高,战争就越顺利。但对于杜黑制空权理论的
“绝对说”批判却在继续延伸,“取得全面的绝对制空权是不可能的”观点还不时
出现。一些军事著作在谈到主要方向作战时,也在套用“取得一定时间、一定地区
(方向)和一定程度的局部的相对制空权”。很明显,这是对杜黑全面制空权理论的
否定。
从长期战争实践、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空中战争实践看,批判杜黑全面制空权
理论“绝对化”和把相对制空权绝对化,不仅在哲学上不是无懈可击的,也不仅在
战争实践中是已经被否定的,而且若把它作为我军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则是不科学
的和有害的。
战争实践特别是“二战”的实践告诉我们,在世界大战的作战双方势均力敌、战场
遍及全球的情况下,要想取得全面的战略制空权是极其困难的。美、英两国夺取对
德国作战的战略制空权用了4年,苏联在苏德战场夺取战略制空权用了2年多。制空
权在许多重大战役中表现出对于全面制空权的相对性。因此,时至今日,即使是当
今世界上拥有最强大空军的国家,也不敢轻言夺取全面的绝对制空权。美国军事当
局较多的是使用空中优势术语,而较少使用制空权概念。正像1992年版美国空军条
令AFMl—1《美国空军航空航天基本理论》指出的:“对航空航天环境的绝对控制
是制空制天作战的理想目的。空军人员必须特别清楚地认识到,制空制天权一般地
说,只是程度问题。只要敌人拥有能实施有效干预的航空航天部队,要取得绝对的
制空权(空中霸权)或制天权便是不可能的”3“制空制天很少达到绝对的程度”。
但是,绝对制空权概念并非天方夜谭,从理论上讲,一切取决于条件,只要条件具
备,特别是力量条件和战场空间条件具备,就有可能取得3从战争实践看,它已是
战争中多次发生的事情。美国国防部在向其国会呈送的《海湾战争》最后报告中指
出:“早在开战的最初几个小时,联军就卓有成效地获得了空中优势”3“在D十10
日联军宣布掌提了制空权(而且是在空战史上设防较为严密的空域),这就保证了联
军飞机在伊拉克中、高空享有一个安全的行动自由的空域,几乎可以毫无顾虑地投
入作战”。对此,俄军罗季奥诺夫上将指出:“海湾战争中,战争伊始,以美军为
首的多国部队就夺得了绝对制空权。”科索沃战争中,虽然南联盟地面防空力量对
北约空军曾构成一些威胁,但是,78天的空中战争,完全是一边倒的形势,进攻一
方出动飞机38000架次,只损失2架(北约和美国正式公布数),足见进攻一方掌握了
全面制空权。美、英两国空军在伊拉克划定的“禁飞区”飞行20多万架次,伊方虽
与其较量10年,但战果未能实现对战斗机的零的突破,也足见美、英取得绝对制空
权。
实际上美国人对未来历追求的就是全面制空权。美国参联会发表的《2010年联合构
想》中提出的四项作战原则之首要原则为“制胜机动”,意思是在攻击敌方的任何
目标之际要控制住作战空间。美国空军人员解释说:“对于空军来说,这意味着掌
握超出‘空中优势’的制空权。制空权是指完全控制住敌方,从而我方可以泰然自
若地在其领空飞行,而敌人则根本不能飞行。”由此可以看出,现代作战“既不需
要、也不可能取得全面的绝对制空权”和“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取得全面绝对制空
权”的结论,未免失于绝对,不符合实际。而不合实际的根源,在于忽视了影响制
空权因素的三点最重要的变化:一是全面大战的样式已为局部战争样式所代替,当
今制空权主要体现着局部战争的特点;二是部分局部战争作战双方空中力量优劣悬
殊,这与“二战”中相当长时间内双方空中力量势均力敌的情况大不相同;三是高
新技术运用带来的空中力量作战效能巨大提高和进而带来的夺取制空权的高速率,
已为“二战”时期无法相比。
综合分析我军未来主要方向作战的制空权斗争,既要看到夺取全面制空权十分困
难,不宜过望不切实际的理想程度3同时又须防止“相对制空权”概念的过分纠缠
和随意性解释。要把基点放在瘫痪敌人空军和防空力量、基本夺取全面制空权上。
这有四个理由:一是,基本夺取全面制空权(包括制电磁权)是全军战略性战役得以
实施的决定性前提条件,“一定程度的局部的相对制空权”则难以满足要求。未来
战略性战役中的制空权斗争具有全程性、全局性和关键性意义。就程度而言,立足
削弱一些敌空军力量、提供传统意义的空中掩护和对敌空军短时间进行压制都不能
解决问题;我军需要的是获得相当大程度的行动自由权。否则,敌空军仍然横行无
阻,肆意“先制”“反制”,则我空军的突击作战、空降作战、海军行动、陆军行
动均无前提条件可言。因此,正确的选择应是瘫痪敌空军和防空力量,基本取得全
面制空权;二是有限的战场范围和敌军的密集部署难以区分夺取制空权的主次方
向,“一定地区(方向)制空权”概念难以成立。夺取制空权的实质是使敌方的空中
力量和防空力量失去在战场空间范围内的作战能力。’从现代战役制空权范畴看,
三四百公里正面、二三百公里纵深的交战范围,是个狭小天地,双方力量密集部
署,且可以随时任意机动,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很难再分出主次地区和主次方
向。可行的选择是首先从总体上瘫痪敌空军和防空力量,基本夺取全面制空权;三
是战略性战投进程特点难以区分夺取制空权的主次时节,“一定时间的制空权”概
念难以成立。我军未来进行的战争,是通过一次战赂性战役达成目的的作战行动。
从双方战略思想和战备状态着眼,尽管我军战役准备、战役展开到战役实施的各个
阶段、各个时节各有重心和特点,但都十分重要,且步步递进、环环相扣,每一步
都经不起敌人的严重干扰和破坏,对制空权的要求程度并无大的差别。而敌人的基
点恰恰放在对我战役程序和战役结构的破坏上。因此,任何阶段、任何时节若没有
较可靠的制空权,战略性战役难以进行。那种只注重夺取关键时节制空权的基点是
大可怀疑的。可行的选择仍然是首先从总体上瘫痪敌空军和防空力量,基本上夺取
‘全面制空权。四是现代航空和防空兵器的性能使狭小战场夺取制空权斗争很难划
分主次方向。夺取制空权斗争主要是在敌我双方对峙的地区,以航空兵、地面防空
兵、导弹兵、电子对抗’兵等力量,进行空空交战、空地交战、地空交战和电磁空
间的交战。从双方使用的飞机看,都有高速机动和较远航程等作战性能。若以真速
1500千米/小时、坡度25度在高空、平流层转弯飞行,则直径近百公里,在双方混
战的情况下,顷刻之间就可能覆盖目标3从地空导弹看,双方较先进的地空导弹火
力半径都在100多公里,数个战术单位就能覆盖目标。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能区
分清楚夺取制空权的主次方向。
综上所述,从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特点和战场范围的特定情况出发,在制空权理论
的发展上,我们有必要来—个否定之否定。当前,需要强化夺取全面制空权而淡化
局部制空权观念,需要确立首先全力夺取并基本掌握全面制空权观念,并以此为基
点建设足够强大的空中力量和防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