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社

中国文艺团体。1927年冬成立于上海。领导人田汉。
南国社前身为南国电影剧社。设有文学、绘画、音乐、戏剧、电影等五部,以戏剧活动为义。主要成员有田汉、欧阳予倩、徐志摩、徐悲鸿、周信芳等。其宗旨是“团结能与时代共痛痒之有为青年作艺术上之革命运动”。创办刊物《南国月刊》、《南国周刊》。
南国社成立后即开办南国艺术学院,田汉任院长,田汉、徐悲鸿、欧阳予倩分任文学、美术、戏剧等科主任,以“培植能与时代共痛痒而又有定见实学的艺术学院人才”为办学宗旨。
南国社的戏剧活动主要上演了田汉创作的剧本,有《苏州夜话》、《名优之死》、《湖上的悲剧》、《古潭的声音》、《颤栗》、《南归》、《孙中山之死》、《火之跳舞》、《一致》等。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革命低潮时思想上的矛盾和苦闷。演出在青年中引起强烈反响。
1929年秋,中国共产党提出无产阶级戏剧的口号,南国社进入戏剧活动后期 。1930年6月,南国社在上海演出田汉根据法国梅里美同名小说改编的《卡门》。剧本对人民革命发出了热烈的呼唤,演出后第三天,遭到反动当局禁演。1930年9月 ,南国社被查封,社中绝大部分成员在田汉率领下加入左翼戏剧运动。
南国社的戏剧活动,由于着眼于揭示内容和人物思想,在表现上较彻底地摆脱了对外国戏剧的模仿并挣脱了文明戏的束缚,富有革新精神,在中国话剧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的不少成员,以后成为中国戏剧、电影、音乐、美术等方面的骨干人才,如唐槐秋、陈凝秋(塞克)、陈白尘、赵铭彝、金焰、郑君里、张曙、吴作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