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峭壁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0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悬崖峭壁
悬崖峭壁

【词目】悬崖峭壁

【读音】xuán yá qiào bì

【释义】悬崖:又高又陡的山崖。峭壁:陡直的山崖。形容非常险峻的山势。也作“悬崖绝壁”。

【出处】唐·刘长卿《望龙山怀道士许法稜》:“悬崖绝壁几千丈,绿萝袅袅不可攀。”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百十三:“茅山、天台、四明、仙都、委羽、武夷、霍桐、罗浮,无不遍历。到处皆于悬崖峭壁人不及处题云:‘许碏自峨嵋寻偃月子到此。’”《水浒全传》八六回:“众人打一看时,四面尽是高山,左右是悬崖峭壁,只见高山峻岭,无路可登。”《野叟曝言》六三回:“约莫走有一二十里,已到山脚,却是悬崖峭壁,无路可上。”

【示例】姚雪垠《李自成》三卷四章:“在悬崖峭壁的半腰间,稀疏的灯笼在暗影中飘摇前行,纤夫的号子声此起彼伏。”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一章:“中下游,有些地段可行木船,而绝大部分地区都是悬崖绝壁,急流险滩。”

【用法】作宾语、定语;形容山势很险峻。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