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子粿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0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朴子粿”因用料朴子树叶而得名。朴子树,又名朴只树、朴仔树等,榆科,落叶乔木,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部诸省及台湾岛。朴子树根、皮、叶均可入药。潮汕百草良方载:“本品微苦、凉,有清热、凉血的功用。”

民间采食朴子树叶,传说最早源于饥荒年,百姓采摘树叶充饥,其它树叶苦涩难以入口,唯独朴子树叶别有滋味,而且吃后,胃、肠感觉舒适。因此,每逢饥荒年,朴子树叶均被一扫而光。

后来,每逢清明时节,正值朴子树萌发新叶,民间采其嫩叶,和粳米舂制成粉末,加上发酵粉、白糖,和水拌成浆状,舀入陶模,蒸熟成粿品,祭祀祖先。一直流传下来。“朴子粿”主要流行于粤东潮汕地区,为民俗食品之一。朴子树叶富含叶绿素,色翠、味甘,具有清热、去积、和胃的功效。加上朴子树叶特有的芳香,不愧为时尚绿色食品,深受老少欢迎。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