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里坪国家森林公园

六里坪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承德市兴隆县境内,地理坐标为北纬 40°18′20″—40°21′10″东经117°28′28″—117°35′34″。 处于京、津、唐、承四城市交界处,公园距北京市165公里,距天津市180公里,距承德避暑山庄145公里。公园地处京北黄金旅游线中段,南面距清东陵25公里,北面距雾灵山国家自然保护区20公里,西面距金海湖旅游区、黄崖关长城各50公里,东北距北京天文台兴隆观测站仅为5公里。
公园总面积1500公顷,其中六里坪森林旅游度假区1025公顷,九龙潭观光旅游区1225公顷。
。六里坪森林公园在清朝顺治年间被封为“后龙风水禁地”,专有清兵管护,封闭达270多年。园内山高、林密、水清、石静。奇山怪石的自然景观,享有“北方小黄山”的美誉。共有自然、人文景观30多处。奇异的石瀑群为六里坪森林公园的一大特色。
公园内柳源湖为柳河发源地,海拔近千米的高山湖泊,常年碧波荡漾。这里山水相映,景色宜人。登上六里坪主峰,北望雾灵山,南看清东陵,西眺密云水库,东临天文台,林海茫茫,松涛阵阵,临风面立,心旷神怡。
公园由于曾尘封久远,动、植物生态资源保护良好。目前,公园内保存有300多年的古柞树、桦树、杨树、椴树等高大乔木树种;有100多年的日本樱花,50多年的华山松;山鸡、野兔、野鸽子随处可见;猕猴、金钱豹等珍稀动物也时有出现;柳源湖内鱼儿众多……据统计,公园内各种动植物达2000多种。
地质地貌及土壤情况
六里坪森林公园位于燕山山脉中段中低海拔山区,在中国大地构造分区中,属华北地台燕山沉降带的一部分。燕山沉降带在太古代是一处以蓟县为中心的下沉海侵地带,初期海深达1400多米,晚期海水变浅,深仍达300多米,沉积着巨厚的元古界地层。距今16亿年前,这里经受吕梁运动的影响,使地层产生了褶皱和断裂,并在强烈的岩浆活动中,侵入了酸性岩和基性岩。到奥陶纪末期,即距今4亿年前,在加里东运动中,这里的地壳逐渐上升,形成华北地台带。自侏罗纪末期至白垩纪中期,经过漫长地史演变,沧桑变化, 海水逐渐撤出陆地,分散的陆块互相连接起来。后又受到中新世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强烈震动,大地轮廓才基本定型,燕山山脉隆起。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境内曾有过几次由基性到中酸性的岩浆喷发及侵入活动,其中以燕山期的活动最为强烈。岩浆体及岩脉的分布较为普遍,岩性主要为花岗岩、闪长岩、正长岩为主,其次有多种斑岩。
公园内地貌成因主要为震旦纪的急剧沉降区,沉积了厚达5000米以上的震旦纪岩层,中生代的燕山运动形成了褶皱和断裂。由于内力、外力和地表组成物质相互作用及褶皱、断裂构造运动的作用,造成地貌山峰重叠、切割剧烈、沟谷狭窄、坡陡峰险的巍峨景观。海拔高度在430米—1442米之间,最高峰为1442米的六里坪主峰。
公园内土壤主要为棕壤和褐土,棕壤主要分布在600米以上山地,分为棕壤亚类、生草棕壤亚类、棕壤性土亚类等三个亚类。褐土主要分布在600米以下,发育在山体残积坡积物上,分为淋溶褐土亚类、褐土亚类、草甸褐土亚类、褐土性土四个亚类。阴坡、半阴坡多为壤土和沙壤土,土层厚度多为30厘米—80厘米。阳坡土层较薄,在20厘米—40厘米之间。Ph值在6.5—7.5之间。
气候及水文条件
六里坪森林公园地处中纬度,是暖温带向寒温带过渡区域,气候类型为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型山地气候。气候类型划分为中山中温半湿润区。由于错综复杂的地形和燕山主峰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气候特点是: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少严寒,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降水充沛,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7.5℃—8.5℃,最热月份平均气温22.5℃—23.5℃,最冷月份平均气温-8.6℃—11℃。年降雨量平均为630㎜—800㎜,最大年降水量1126㎜,最小年降水量459㎜,年平均相对湿度60%以上。无霜期140天,全年日照总时数2842小时,年平均日照率64%,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33千卡/cm2 。
公园内水资源丰富,滦河的一级支流—柳河即发源于六里坪森林旅游度假区内,总长96.2公里,年平均流量为1.6亿立方米。在兴隆县大杖子乡柳河口汇入滦河,是全县最长的河流。另一条主要河流泃河即发源于九龙潭观光旅游区内,县境内长度17.4公里,年平均流量0.58亿立方米,流经茅山黄崖关,经蓟县入平谷县海子水库(金海湖风景区)。
公园内地下水不属丰富,园内面积主要为山地,且沟谷切割较深,多是沟谷两侧的地下水补给沟中的地表河流,地表河流均流向园外。
由于公园地处柳河、泃河的发源地,山高林密,大气降水之后,迅速渗入地下,排入河流,水在土壤中停滞时间较短,矿化度低,同时也没有受到人为污染,水质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