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勒工名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0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物勒工名

所谓“物勒工名”是一种春秋时期开始出现的制度,指器物的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勒,我们可以理解成刻的意思,物就是所有的器物,在器物上面要刻上制造者的名字,。

吕氏春秋上首次提到了“物勒工名”,意思是:器物的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

吕氏春秋上说:物勒工名,意思是,器物的制造者要把

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

对于历史学家来说,这些看似普通的文字透露的是秦国军事工业的管理机密。吕不韦

作为内阁总理,是兵器生产的最高监管人。他的下面是工师,就是各兵工厂的厂长,监制

这只戈的厂长叫“蕺”。

在厂长的下边是丞,类似车间主任,这位主任的名字叫“义”。

而亲手制作这只戈的工匠,叫“成”。

专家由此推断:秦国的军工管理制度分为四级。从相帮、工师、丞到一个个工匠,层

层负责,任何一个质量问题都可以通过兵器上刻的名字查到责任人。我们已经无法知道管

理的细节,但秦国的法律对失职者的惩罚是非常严酷的,这就是物勒工名的用意。

我国《唐律疏议》中明文记载,“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功 有不当,必行其罪”。

"物勒工名"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早期阶段手工业生产管理模式的具体反映,对提高手工业产品质量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