鮟鱇
【名称】鮟鱇
【学名】Lophius litulon
【别名】鹅鱼(goosefishes)
【俗名】海蛤蟆、蛤蟆鱼、老头鱼、结巴鱼
【科属】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硬骨鱼纲(Osteichthyes)
鮟鱇目(Lophiiformes;anglerfishes)
鮟鱇科(Lophiidae)
【种类】有4属约25种,中国产3属3种
【分布区域】 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中国产于东海北部以及黄海。
【形态特征】体前半部平扁呈圆盘形,尾部柱形,一般体长40~60厘米、体重300~800克。头特别大而平扁,口宽大,口内有黑白斑纹,下颌有可倒伏的尖牙1~2行。体柔软、无鳞,背面褐色,腹面灰白色。头及全身边缘有许多皮质突起。背鳍前部有6根相互分离的鳍棘,第一棘位于吻背面且顶端有皮质穗;胸鳍宽大在身体两侧成臂状;臀鳍有8~11根鳍条。各鳍均为深褐色。
【生存现状】鮟鱇目、鮟鱇科的统称。鮟鱇一般底栖,静伏於海底或缓慢活动。肉食性,以「钓饵」引诱猎物,待猎物接近时,便突然猛咬捕捉。主要以鱼类为食,也吃各种无脊椎动物和海鸟。在世界某些地区,鮟鱇作为食品出售。鮟鱇的种类包括大西洋的美洲鮟鱇(Lophius americanus)、欧洲的L. piscatorius及东方的黑鮟鱇(Lophiomus setigerus)。
鮟鱇鱼又叫老人鱼,因为它发出的声音似老人咳嗽。鮟鱇鱼的前端扁平呈圆盘状,身躯向后细尖成柱形,两只眼睛生在头顶上,一张血盆大口长得象身体一样宽,嘴巴边缘长着一排尖端向内的利齿;腹鳍长在喉头,体侧的胸鳍有一个臂,它平时常栖伏水底,紫褐色的体上光滑无鳞但散杂着许多小白点,整个体色与海底颜色很相似。
鮟鱇鱼不大游动,捕食机会少,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它的背鳍发生了变化:第一个背鳍逐渐向头部延伸,背鳍的前三枚鳍棘在头顶前方分离呈丝太,其末端有一根发光的皮瓣。当小鱼在闪光点附近游动时,鮟鱇鱼就摇动它的钓具,引鱼上钩,送入口内。
鮟鱇鱼的胃口很大,它的胃中常充满着鲨鱼等。它生长在黑暗的大海深处,行动缓慢,又不合群生活,在辽阔的海洋中雄鱼很难找到雌鱼,一旦遇到雌鱼,那就终身相附至死,雄鱼一生的营养也由雌鱼供给。久而久之,鮟鱇鱼就形成了这种绝无仅有的配偶关系。
【种类介绍】钢毛拟鮟鱇(Lophiomus setigerus)
单棘躄鱼,又称蟾蜍鱼(sea toads),体色呈浅红色,皮肤有淡黄色斑点,体型硕壮,具有很高食用价值,台湾渔民称之为青蛙,大一点的鱼可以卖到不错的价钱,据说吃起来像青蛙肉。
阿布氏单棘躄鱼(Chaunx abei)
躄鱼,又称蛙鱼(frogfishes),胸鳍呈臂状,肌肉相当发达,适合在珊瑚礁间爬行,基本上他们用爬的会比用游的快多了。身体颜色具有相当多的变化,ㄒ有些种类非常漂亮,通常也会成为人们的水族宠物。
条纹躄鱼(Phrynelox zebrinus)
棘茄鱼,又称蝙蝠鱼(bat fishes),身体通常呈扁平状,全身布满很发达的结状鳞,称之为盾突(bucklers),所以大概也没有人想吃它。同时,他们也是擅长在海底爬行的一群,几乎不太会游泳,这还是以前人所始料未及的。
网纹棘茄鱼(Halicmetus reticulatus)
强生氏鮟鱇 (Melanocetus johnsoni)这种鮟鱇全长只有10厘米。在深海中不大能遇到猎物,所以较自己大的食物都尽量吞下。锐利的牙齿是向内边的,一旦捕到猎物,就不会让它逃脱。
强生氏鮟鱇的胃能像右图一样鼓得大大的,所以大猎物也能吞下。
密棘鮟鱇(Ceratias holboelli)密棘鮟鱇的雌鱼远大于雄鱼,左图大的为雌鱼,全长1-1.2米,小的为雄鱼,只有8-16厘米,雄鱼寄生在雌鱼身上而生活。雄鱼遇到雌鱼时就咬住不放,不久就成为雌鱼身体的一部分。左图雌鱼像腹鳍的部分就是寄生的雄鱼。
羊齿鮟鱇(Gigantactis vanhoeffeni)全长30厘米,具有体长两倍以上长的“钓竿”。
疏棘鮟鱇 (Himantolophus groenlandicus)全长60厘米,具有绳结和绳条一样的“钓竿”。
【经济价值】鱼肉富含维生素A和C。其尾部肌肉可供鲜食或加工制做钱松等,其鱼肚、鱼籽均是高营养食品,皮可制胶,肝可担取鱼肝油,鱼骨是加工明骨鱼粉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