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林学院
西南林学院地处有着“动植物王国”之称的云南省,校址位于美丽春城昆明市,占地面积83.18公顷,与“世界园艺博览园”毗邻。学校发端于1939年成立的云南大学森林系。1978年经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云南林学院”,直属原林业部管理。1980年开始招生,1983年更名为西南林学院。1991年,由距昆明市40余公里外的安宁楸木园村迁至现址。2000年,在全国高等学校结构及布局调整中,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 以地方管理为主。经过26年的奋发图强、艰苦创业,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林学学科为主干,以生物环境学科为特色,农、理、工、文、法、管等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教学型高等学校,同时也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高等林业院校。
学校logo学校现设有资源学院、保护生物学学院、园林学院、交通机械与土木工程学院、木质科学与装饰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生态旅游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人文社会科学系、外语系、基础部13个教学单位。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规模12316人,其中硕士研究生789人,本科生10449人,成人本科脱产在籍学生1058人。还有来自越南、老挝及美国的留学生。
学校作为改革开放后我国第一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现有农学、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8个学科门类,其中农学、工
学、管理学3个学科门类为主要学科。现有省部级重点学科9个,其中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2个;省部级以上重点或重点建设专业11个,其中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现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现有本科普通专业45个,其中3个主要学科普通本科专业共覆盖一级学科17个。
学校现有教职工总数943人,其中专任教师635人,兼任教师157人,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564人,占总数71.21%;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74人,占总数21.97%;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404人,其中具有正教授职务的教师112人。入选国家“百千万工程”一层次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人,国家林业局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国家林业局突出贡献专家5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5人,博士生导师11人。有2人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人荣获“省级优秀教师”称号,1人荣获“全国林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徐永椿教授由于在植物分类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荣获中国林业最高奖——梁希奖;杨元昌教授以其在野生动物保护与研究中取得的卓越成就,荣获荷兰王国颁发的“金方舟奖”,被誉为“亚洲野生动物保护神”;杨宇明教授因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荣获美国菲尔德博物馆颁发的2004年度Parker/Gentry环境保护杰出创新奖,成为世界第九、亚洲第一个获此殊荣的科学家。
经过多年发展,我校拥有了一批区域特色明显、学科优势突出的研究成果。在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竹类研究、森林保护、木质科学与技术等方面,居同类研究前沿;在园林规划设计、生态旅游等领域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昆虫、鸟类、鱼类等方面研究取得突出成绩。学校一直非常重视植物、动物、木材、昆虫、病理标本室的建设,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40余万份馆藏。其中植物标本的种类、数量、质量在国内位居前列,植物标本馆于1992年被英国皇家植物园列为中国10个入选世界大标本馆之一。2004年,建成了设施先进、建筑面积达5984m2,集教学、科研及标本收藏为一体的标本馆。主编的《云南森林》、《云南树木图志》,《云南森林病害》、《云南瓢虫志》等多部专著,荣获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多项奖励。“九五”、“十五”期间,我校共有112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90项。在研项目150项,研究经费2000多万元。
学校目前占地面积1537亩;校舍建筑面积44.4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24.8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0229.50万元;适用图书102.27万册;拥有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超星电子图书系统,校园计算机网络覆盖教务管理、学生选课、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办公自动化等应用系统;共有教学实践基地65个,其中实习林场4个,实习工厂10个;并建成了拥有馆藏标本40余万份、设施先进、类型齐全、独具特色的综合标本馆,其中植物标本的种类、数量、质量在国内位居前列,植物标本分馆于1992年被英国皇家植物园列为中国10个入选世界大标本馆之一。
学校重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泰国、菲律宾、越南等国高校建立校际关系,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环境基金会、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麦克亚瑟基金会、福特基金会等国际机构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先后有200多人出国留学、讲学、考察及进行合作研究,聘请外教、外籍专家300多人。
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工作成绩显著。近三年内,我校新生第一志愿录取率保持在65%以上,平均为70.54%。在全国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学校2004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评为良好,“面向边疆民族地区培养森林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创业型人才”确定为办学特色;近两届共获
得省级教学成果18项,其中“学分制研究与实践”、“知识创新 促进林业GIS课程系列教材建设”、“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林学专业建设与示范”荣获一等奖。经过几十年锲而不舍地艰苦努力和发展积淀,学校拥有了一批区域特色明显、学科优势突出的研究成果。在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竹类研究、森林保护、木质科学与技术等方面,居同类研究前沿,在园林规划设计、生态旅游等领域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昆虫、鸟类、鱼类等方面研究取得突出成绩。学校近5年科研合同经费达15783万元;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3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工程咨询奖1项、教育部科技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省级自然科学一等奖4项;建立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人才培养基地11个,其中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1个,国家林业局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育重点实验室1个。
26年来,“西林人”默默奉献、无怨无悔,为我国林业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为西部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近几年来,在强化教学中心地位, 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科教兴国”,“科教兴林”的志向。从1993年起, 学校6次被中宣部、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等14部委授予“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1988年以来,我校一直保持着“昆明市文明单位”称号,2002年又荣获“省级文明学校”称号,并先后被云南省教育厅授予“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省级优秀教务管理单位”、“云南省高校就业先进单位”称号。
继往开来,“十一五”期间,学校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围绕力争建成西南林业大学和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两大综合发展目标,转变教育思想,深化教学改革,突出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层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办学实力,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学校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学院主要领导 党委书记:陈宝昆 院长:刘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