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0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简介桑钦:汉代知名学者,著名地理学家,著《水经》。

《水经》同名异书有两种,一种指北魏郦道元所注的《水经》,另一种指唐代张又新的《煎茶水记》。

1. 《水经》 中国第一部记述水系的专著。著者和成书年代历来说法不一,争议颇多。《隋书·经籍志》载“《水经》三卷郭璞注”,《旧唐书·经籍志》改《隋志》之郭“注”字为“撰”,郭成为作者。但《新唐书·艺文志》称为桑钦撰,宋以后人的著作大多称为桑钦。此书简要记述了137条全国主要河流的水道情况。原文仅1万多字,记载相当简略,缺乏系统性,对水道的来龙去脉及流经地区的地理情况记载不够详细、具体。

《水经注》则是郦道元在《水经》基础上扩充撰成,记载的河流水道1252条,达三十万余字,共40卷。 .

2. 《水经》,《煎茶水记》(下简称为《煎》)是唐代张又新所撰的一部茶书,《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皆有载。《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年版)著录此书,题曰:“唐张又新撰。……后有叶清臣《述煮茶泉品》一篇……清臣所记,称又新此书为《水经》。案《太平广记》三百九十九卷引此书,亦称《水经》,或初名《水经》,后来改题,以别郦道元所志欤?”(参考:陈亮、王勇 “《水经》亦屡读”中的《水经》,《水经》同名异书考辨)

秦朝水经:

秦朝已积累了较丰富的水文地理知识,具体体现就是秦代有了一部水文地理著作,秦代的《水经》。

秦代《水经》,这是后人给取的名字。它附在《山海经·海内东经》末,全文近500字,描述26条水道的发源地、流向和归宿。叙述的基本地理事实与《汉志》及汉代《水经》没有矛盾。所记水道分布范围,大体与秦帝国疆域相一致。它所包含的某些水道,如泾水、温水、白水、(不是汉代《水经》中的温水和白水),甚至连汉代《水经》都未著录。秦代《水经》中记载了26条水道,比起只记述了9条主要河流的《禹贡》篇来,有了很大的进步。

汉朝水经汉朝灭亡秦朝后,也很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并投入很大力量治理黄河。出现了召信臣、王景等有名的水利专家。同时也出现了汉末《水经》这样的水文地理著作。 汉末《水经》是一部争议较多的作品,它的写作年代和作者,至今仍无定论。由于郦道元注《水经》时,没有注明《水经》的作者,至使后来的疑难增多。汉末《水经》,按《唐六典注》的说法是共记水道“百三十七”,每条水道各成一篇,并附《禹贡山水泽地所在》60条。描述时,以水道为纲,记述每条水道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地区、归宿、主支流的分布关系等,从而较完整地反映了全国各地的河流水系概貌。原书已失,幸赖郦道元为它作注而存于《水经注》中,流传至今。但只有123篇,比《唐六典注》讲的少14篇。所记水道,繁简不等,并有一些错误。郦道元作注时,曾纠正60余处。以浊漳、清漳两水为例,浊漳水较详细,清漳水简略。这与河流长度有关,河流长,流过的地方多,记述自然也多。河流短,流过的地方少,记述自然简略。 汉末《水经》与秦代《水经》比较,又有了进步。以水道数目论,为秦代《水经》的5倍多,以字数论,约为秦代《水经》的20倍。《水经》所引河流137条,共7000余字,而《水经注》所引河流多达5000条以上,达30.3万余字,共40卷。《水经》所述水道源流,相对简略,而郦注则逐一记述河流源头、流经地区、流域地形、水文、气候、土壤、矿藏、农业、水利、地理沿革、历史故事、碑刻题记等,旁征博引,详加考证,引用书籍多达437种。《水经》和《水经注》为我国的古代的水文地理学留下了丰富的考证资源。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