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FY9
2005 FY9 发现 A
发现者 米高·布朗、乍德·特鲁希略、大卫·拉比诺维茨
发现日期 2005年3月31日
其他编号 (无) B
天体分类 外海王星天体
轨道资料 C
历元 2005年8月18日
离心率 (e) 0.15
半主轴 (a) 6.846×1015米 (45.64 AU)
近日点 (q) 5.807×1015米 (38.71 AU)
远日点 (Q) 7.885×1015米 (52.57 AU)
公转周期 (P) 112000 日 (308 年)
平均公转速度 4.419 km/s
轨道倾角 (i) 29.00°
升交点黄经 (Ω) 79.42°
近日点引数 (ω) 245.85°
平均近点角 (M) 213.92°
物理资料
直径 ?
质量 ?×10? kg
密度 ? g/cm³
表面重力 ? m/s²
逃逸速度 ? km/s
自转周期 ? d
光谱分类 ?
绝对星等 0.1
反照率 ?
表面平均温度 ~? K
2005 FY9是一颗大型的柯伊伯带天体,由米高·布朗 (天文学家)领导的小组於2005年3月31日发现,并与另外两颗大型外海王星天体2003 EL61及2003 UB313,於同年7月29日一同对外公布。
该天体由Spitzer太空望远镜侦测得到,虽然它比2003 EL61亮,但大小则与2003 EL61相近,初步估计其直径约为冥王星的50%到75%。它是继2003 UB313和冥王星後,最大的柯伊伯带天体之一。
这颗天体的视星等为17等,是除冥王星以外,亮度最高的柯伊伯带天体。根据发现者布朗的研究结果,它的表面与冥王星相似。
该天体的绕日公转周期为308年,其轨道倾角及离心率也与冥王星相似。
与其他已知的较大型柯伊伯带天体不同,人们尚未发现2005 FY9拥有自己的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