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米特里·门捷列夫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0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俄文:Дми́трий Ива́нович Менделе́ев,1834年2月7日-1907年2月2日),19世纪俄国科学家,发现化学元素的周期性,依照原子量,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季米特里·门捷列夫
伊利亚·叶菲莫维奇·列宾所绘之门德列夫

生平生于俄国西伯利亚的托博尔斯克市,这个时代,正是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期,科学技术的发明、改良一日千里,化学也同其它科学一样,取得了惊人的进展。1850年门捷列夫进入彼得堡高等师范学校物理数学系,1855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先后到过辛菲罗波尔、敖德萨担任中学教师。1857年他被彼得堡大学破格任命为化学讲师。他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就此发表了世界上第一份元素周期表,按原子量的大小顺序排的同时,将原子价相似的元素上下排成纵列。在今日的化学教科书中,都附有一张“元素周期表”。1906年,诺贝尔化学奖委员会决定的人选是发明周期表的门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但是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化学家阿伦尼乌斯强力杯葛,因为门捷列夫曾批评过阿伦尼乌斯的研究论文,得罪了阿累尼阿斯,因此丢掉了得奖的机会。次年(1907年)2月2日,这位享有世界盛誉的俄国化学家因心肌梗塞与世长辞,那一天距离他的73岁生日只有六天。

元素周期表彼得堡大学的门捷列夫研究元素周期律,花费了二十年的时间,当时已经发现了63种元素,但是这些元素显得杂乱无章,有一些科学家试着将这些元素整理成周期表,如:法国人尚古多(B. De Chancortois,1820年-1886年)提出的关于元性质的“螺旋图”,德国的迈耶尔(J. L. Meyer,1830年-1895年)发表的“六元素表”,以及英国人纽兰兹(J. A. R Newlands,1837年-1898年)发表的关于元素性质的“八音律”,但成果皆不尽理想;门捷列夫为了实现这个愿望,

季米特里·门捷列夫
第一份英文版本(俄文第五版)的元素周期

常常废寝忘食,好几天都在办公室走来走去,百思不得其解;有一天,门捷列夫坐在椅子上睡着了,突然他被惊醒,因为他梦见了一张清晰的元素周期表,他急忙把梦里的那张表画了下来,后来发现这个周期表只有一处需要修正。有人打趣地说:“让我们带着要解决的问题去做梦吧!”

门捷列夫在他的周期表里为“未知元素”预留了空位,在随后的几年中,门捷列夫预言的类硼、类铝、类硅等11种未知元素陆续被发现,即以后发现的钪、镓、锗,各种性质与他的预言惊人地吻合,特别是后来发现的氦、氖、氩、氪、氙和氡又给元素周期表增加了新的惰性气体。他的名著、伴随着元素周期律而诞生的《化学原理》,在十九世纪后期和二十世纪初,被国际化学界公认为标准著作,前后共出了八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化学家。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指出“门捷列夫不自觉地应用黑格尔的量转化为质的规律,完成了科学上的一个勋业,这个勋业可以和勒维烈计算尚未知道的行星海王星的轨道的勋业居于同等地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