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桥

1、永和桥 天津市永和桥,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位于中国天津市,津汉公路(天津至汉沽)跨越永定新河的公路桥。1987年建成。设计抗震烈度8度。桥梁为全长512.4米的五跨连续梁,分跨为26.15+99.85+260+99.85+26.55米,悬挂于双塔的梁长468米,除端跨(2米×41.6米)为就地灌筑外,其余全部为120吨重的混凝土预制件74块悬臂拼装胶接而成。桥面宽13.6米,梁高2米,带风嘴。门型桥塔高55.8米 ,滑升模板施工。主墩用沉井基础,其他墩台用高桩承台。唐山大地震曾使汉沽大桥、滦河大桥发生岸坡滑移,永和桥处于强地震带,为避免桥台滑移破坏主孔,故选用5孔连续梁漂浮体系。
2、永和桥 浙江龙泉安仁

永和桥,位于浙江省龙泉市安仁镇,横卧西溪之上。是一座木石结构的悬臂式廊桥。始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清初毁于火,康熙五十七年(1719年)重建,其后屡有修葺。桥五墩四孔,全长约125米,宽7米,桥墩用条石砌筑,石墩上置悬挑木数层,构成悬臂结构,再架以木梁,铺桥板。桥上覆44间重檐廊屋,桥侧围以栏杆。
永和桥在安仁镇项边村。原名永宁桥,取名永宁,清顺治间毁于火,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重建,易名永和桥。三墩四孔,木构悬臂式。木石结构。东西走向,长125.7,宽6.40-7.50米,矢高13米。条石错缝平砌桥墩,墩宽均为2.80米,南向有分水雁翅,墩上木梁双向平衡展出,逐层加距伸出,纵铺桥面。桥上廊屋42间,重檐顶。当心间屋顶升起,为歇山顶,翼角起翘。1991-1999年曾多次维修加固。
3、 安阳名胜古迹永和桥安阳名胜古迹永和桥,亦称永定桥,位于安阳城东20公里永和集村,洹河故道。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为拱券石桥,全长39.5米,宽6.8米,现露高8米。三个桥券,雕刻精秀。中间大券正中,雕刻一条巨形蛟龙头,怒目俯视,龙须倒竖,二爪各攥一火焰宝珠,形象逼真。两侧雕龙乘云,飞马腾空,雄狮怒吼,牛跃羊跳。两个小券正中,分别雕刻蛟龙头和王字虎,两侧雕刻蔓草卷叶。桥栏由石栏板、望柱、抱鼓石构成。栏板浮雕历史故事和各种花卉,望柱之上雕雄狮和仙桃,呈跳狮捕仙桃之势。该桥石雕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该桥创建于隋代。《旧五代史·梁太祖本纪》载:“魏军屯于内黄,丙辰,帝与之接战,自内黄至永定桥。”《省通志》载:“永和桥在府城东四十里,即此桥,宋改永定县为永和,故桥也易名”。说明该桥原以永定县而称永定桥,宋改永定县为永和,而桥也改为永和桥。《嘉靖彰德府志》载:“大明弘治六年(1493年),知府鲍恺重修东有永和桥。”永和集为平原,该桥千余立方的桥石全由百里之外的西山运来,修建此桥工程艰巨。千四百余年来,一直使用,充分展示出古代工匠造桥技术之高超。永和桥弧长略短于赵州桥,堪称中原第一桥。由于年深日久,桥面已被磨得铮光溜滑。中间有两道车辙痕迹,辙深8厘米,宽13厘米,两辙相距1.27米,对研究古代车马工具演变情况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