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百科
分享
 
 
 

储安平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3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储安平

储安平

●生平简介储安平: (1909.7一1966.9):江苏宜兴人。出身於宜兴望族,出生後六天丧母,十四岁丧父,依赖祖母抚养,生活节俭。1928年入上海光华大学英文系,1932年毕业。1933年起,在南京《中央日报》任副刊编辑。1936年赴英国伦敦大学做研究工作。1938年回国至重庆,先後担任《中央日报》撰述,编辑,复旦大学教授,中央政治学校研究员。1940年8月,在湖南安化县蓝田国立师范学校任教师。《英国采风录》《英人法人中国人》为这一时期作品。《英国与印度》一书则是其讲授英国史和世界政治概论的讲稿。并在桂林《力报》任主笔。1945年春,在湖南辰溪《中国晨报》任主笔。日军占领桂林後,他在重庆创办《客观》周刊,共出版十七期。1946年春赴上海,9月1日创办《观察》半月刊,任社长和主编,兼任复旦大学教授。1948年12月25日被国民党查封停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历任国家出版总署专员,新华书店副总经理,出版总署发行局副局长。1954年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宣传部副部长,并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7年任《光明日报》总编辑。1958年1月被划为资产阶级右派分子。1966年9月失踪(或死因不明),时年57岁。

●时间年表幼年丧母,由伯父储南强抚养长大,就读于光华大学新闻系和英国文学系。

1929年曾向鲁迅主编的《奔流》杂志投过稿,在《流沙》、《国闻周报》等报刊发表过作品。

1931年编过一本叫《中日问题各家论见》的政论集。

1932年大学毕业,为《中央日报》副刊编辑,後又主编过一本月刊《文学时代》。

1931-1934年大约写了十二三篇小说,自认为文学才能不高,所以开始转向政治学。

1935年考入伦敦大学政治系,师从著名自由主义思想家拉斯教授。在英国期间,担任《中央日报》驻欧洲记者,无固定薪水,只领稿酬。

1938年归国,到《中央日报》任主笔兼国际版编辑,其後到中央政治学校研究院任研究员。

1941年,到湘西"国立兰田师范学院"教英国史和世界政治概论。抗战时,他在湖南、重庆多所学校任教。

1945年春在湖南任《中国晨报》主笔,年底到重庆编《客观》杂志,1946年到上海创办《观察》。他的政论文字思路清晰,语言犀利,很有一番指点江山、针砭时弊的味道,成为当时自由主义思想运动的一面旗帜。

1947年,他在题为《施用闷药前後的心理与感觉》一文中告诉人们:他不惧怕肉体的死亡,惧怕的是一个人的生命完全操之於他人,一切听人摆布,失去表示自我意志的能力。

1949年到北平参加中共领导的"新政协",并参加民盟和九三学社。11月《观察》复刊,仍任主编。

1950年5月第14期後,《观察》改名为《新观察》,主编为黎澍。储安平调任新闻出版总署新华书店总店的副总经理。

1952年,改任中央出版总署发行局副局长。

1957年4 月1日,出任《光明日报》总编辑。

1957年6月1日,在统战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发言,提出震撼全国的"党天下"之谏。《光明日报》社长章伯钧阅後钦佩不已,称"储安平是个勇士"。6月8日 毛泽东起草《组织力量反击右派分子的倡狂进攻》的党内指示。全国反右斗争开始。8月,储安平、徐铸成等被打成大右派,被撤职并送郊县劳动改造。

1966年文革,遭受更大窘迫。8月31日与老舍同一日投湖自杀,未遂。9月上旬,突然失踪。

●储安平与《客观》《客观》周刊1945年11月创刊于重庆,发行人张稚琴,主编储安平,编辑有吴世昌、陈维稷、张德昌、钱清廉、聂绀弩。储安平以"安平"署名,为《客观》撰写"客观一周"专栏文章。他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认为国民党的腐败已使它失去了革命的活力,尤其以一党专政抗拒国家民主化进程。他也批评共产党,承认共产党有刻苦精神,但不承认极端的社会主义能适行於中国,认为在一个讲究"一致"的政党统治下,人民是不会有真正的民主和自由的,因为人民有无思想言论的自由,是一个国家有无民主的前提。他较为笃信英国的民主制度,要求走军队国家化和民主宪政的和平道路,指出用武力相斗是难以走上民主道路的。他还希望大量培养中国的自由主义知识份子及其中产阶级,"为了达到造成一个民主的中国的目的,我们应当用种种方法以鼓励中国的中产阶级抬头,成为民主政治的干部。其中特别对於自由思想的大学教授及著作家等,应鼓励他们出面说话,建立一个民主国家所不可缺少的健全的舆论"(《客观》第12期第1页)《客观》共出17期,储安平主编了12期。13期起改由吴世昌主编。

●储安平与《观察》1946年9月,储安平在上海创刊《观察》,该周刊继承了《客观》的自由主义作风,以知识份子的良知和责任感,要求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立场,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地进行自由评说,希冀靠言论的力量影响政府的决策,并以此唤起社会的良知。《观察》云集了一大批最著名的自由主义作者,认为有权利用言论的力量批评政府及各方面力量,以坦率、公允和智慧的笔调吸引了大量的知识份子读者,销量从400份迅速飙升到10万份,左右著舆论界自由主义运动的风向。《观察》文章多以精英知识份子放言论事,以犀利的笔锋,对政治、军事、经济的焦点问题作了尽可能客观的报导和评论,时局艰危亦不避让,自许"实亦因为今日国家这仅有的一点正气,却寄托在我们肩上,虽然刀枪环绕,亦不能不冒为之"。储安平在《观察》上所作政论时评,主要是对国民党腐败政治的批评,给学生运动以同情与支持,维护言论自由权利和价值,及讨论美国对华的有关政策等。《观察》每出满24期,储安平就要写一篇总结性的报告书。多次对国民党政府的强烈批评引起国民党的不满,1948年12月《观察》被国民党查封。

1949年11月复刊,改为半月刊,储安平仍为主编,然而,复刊後的《观察》,其自由主义的风格荡然无存,乃至一些封面形式也面目全非。同时,他为复刊後的《观察》写了三篇署名文章,已毫无昔日的锋芒。全盘否定了以往《观察》的意义和价值。刊物的基调由过去的以"暴露性、批判性"为主变成了以"积极性、鼓舞性"为主,侧重介绍战斗英雄、劳动模范、生产能手等社会的新人物、新气象,这和储安平原来的办报宗旨大相径庭。1950年5月第14期後,改名为《新观察》,主编为黎澍。储安平调任新闻出版总署新华书店总店的副总经理,从此离开了自己倾尽心血创办的刊物。

在国民党的高压下,他可以说是冒著很大的危险抗议对《观察》的查封,然而在复刊上,他又基本上否定了自己的过去,这其中有多少是出於政治压力?有多少是出自真诚?一时不好妄下结论,但在储安平转变的过程中的确有很多令人深思的东西。

●储安平与"党天下"1957年4 月1日,出任《光明日报》总编辑。在共产党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并要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相互监督"的时风中,储安平似乎恢复了40年代後期创办《观察》时的精神状态。

1957年6月1日,在统战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发言,提出震撼全国的"党天下"之谏。即随後发表於第二天《光明日报》的《向毛主席、周总理提些意见》一文,认为"党领导国家并不等於这个国家即为党所有,大家拥护党,但并没忘了自己也还是这个国家的主人。政党取得政权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它的理想,推行它的政策。为了保证政策的贯彻,巩固已得的地位,党需要使自己经常保持强大,需要掌握国家机关中的某些枢纽,这一切都是很自然的。但是在全国范围内,无论大小单位,甚至一个科一个组,都要安排一个党员做头儿,事无巨细,都要看党员的颜色行事,都要党员点了头才算数,这样的做法,是不是太过分了一点?"《光明日报》社长章伯钧阅後钦佩不已,称"储安平是个勇士"。

6月8日 毛泽东起草《组织力量反击右派分子的倡狂进攻》的党内指示。全国反右斗争开始。在遭受各方面的猛烈批评後,8月,储安平、徐铸成等被打成大右派,被撤职并送郊县劳动改造。

●著作小说及散文

〔1〕说谎者(小说集) 上海书店1992年12月影印版

〔2〕给弟弟们的信(散文集) 开明书店1936年出版

〔3〕英国风采录 商务印书馆1945年出版

〔4〕英人法人中国人 观察丛书1948年出版

〔5〕英国和印度 科学书店40年代出版

〔6〕玛纳斯河垦区-新疆旅 中国青年出版社1956年出版

〔7〕新疆新面貌-新疆旅行通信集 作家出版社出版1957年出版

〔8〕关於"睡庙求医"的故事(1928年) 原载《语丝》第4卷第18期,1928,4月30日

〔9〕小病 原载《真美善》第6卷第6期,1930,10月16日

〔10〕残花(1930,5月) 同上

〔11〕母亲(1930,8月13日) 原载《真美美》第7卷第1号,1930,1月16日

〔12〕墙(1930,11月28日) 原载《新月》第3卷第7期

〔13〕一条河流般的忧郁(1931年) 原载《新月》第3卷第12期

〔14〕一段军行散记(1932年1月1期) 原载《新月》第4卷第1期

〔15〕悼志摩先生 同上

〔16〕施用闷药前後的心理与感觉 原载《观察》第2卷第9期

〔17〕来京记(1933年2月) 原载《语丝》第3卷第14期,1933,4月1日

〔18〕豁蒙楼暮色 原载《新月》第4卷第7期,1933,6月1日

〔19〕记田汉先生 原载1935年《中央日报·文学周刊》第38期

〔20〕我们的志趣和态度 原载《观察》第1卷第1期,1946,9月1日

政论和报告书

〔21〕布洛克及其名著-《十二个》 原载《北新》1928,5月16日

〔22〕《新评论》发刊词 原载《新评论》1940,1月

〔23〕论剧本-西南剧展献言之一 原载1944,2月15日《力报》

〔24〕论剧人-西南剧展献言之二 原载1944,2月16日《力报》

〔25〕论观众-西南剧展献言之三 原载1944,2月17日《力报》

〔26〕《客观》政论 原载《客观》第7期,1945,12月22日

〔27〕失败的统治 原载《观察》第1卷第3期,1946,9月14日

〔28〕我们对於美国的感觉 原载《观察》第1卷第11期,1946,11月9日

〔29〕论上海民乱 原载《观察》第1卷第16期,1946,12月14日

〔30〕论张君劢 原载《观察》第1卷第19期,1947,1月4日

〔31〕辛勤·忍耐·向前 原载《观察》第1卷第24期,1947,2月8日

〔32〕中国的政局 原载《观察》第2卷第2期,1947,3月8日

〔33〕三百二十位读者意见的分析与解释 原载《观察》第2卷第12期,1947,5月17日

〔34〕大局浮动、学潮如火 原载《观察》第2卷第13期,1947年5月24日

〔35〕论文汇、新民、联合三报被封及大公报在这次学潮中所表现的态度,原载《观察》第2卷第14期,1947,5月31日

〔36〕学生扯起义旗,历史正在创造 同上

〔37〕读孙科谈话 原载《观察》第2卷第18期,1947,6月28日

〔38〕政府应对〈纽约下午报〉的攻击采取步骤表明态度,原载《观察》第2卷第22期,1947月7日26日

〔39〕艰难·风险·沉著 原载《观察》第2卷第24期,1947,8月9日

〔40〕"为中国农业试探一条出路"刊出後的回应,原载《观察》第3卷第5期,1947,9月27日

〔41〕白报纸! 原载《观察》第3卷第9期,1947,10月25日

〔42〕评蒲立特的偏私的,不健康的访华报告 同上

〔43〕评《出版法修正草案》 原载《观察》第3卷第15期,1947,12月6日

〔44〕论全国专科以上学校开除学生全国专科以上学校不得准其入学之不妥,原载《观察》第3卷第16期,1947,12月13日

〔45〕我们建议政府调查并公布白报纸配给情形,原载《观察》第3卷第19期,1948,1月3日

〔46〕风浪·熬炼·撑住 原载《观察》第3卷第24期,1948,2月7日

〔47〕论程梦明案兼社会有心人能否合拢来做一点事情 同上

〔48〕国大评论 原载《观察》第4卷第9期,1948,4月24日

〔49〕第二个"闻一多事件"万万制造不得 原载《观察》第4卷第10期,1948,5月1日

〔50〕评翁文灝内阁 原载《观察》第4 卷第15期,1948,6月5日

〔51〕政府利刃指向〈观察〉 原载《观察》第4卷第20期,1948,7月17日

〔52〕吃苦·苦斗·尽心 原载《观察》第4卷第23、24期1948,8月7日

〔53〕一场烂污 原载《观察》第5卷第11期,1948,11月6日

〔54〕政治失常 原载《观察》第5卷第13期,1948,11月20日

〔55〕我们的自我批评·工作任务·编辑方针,原载《观察》第6卷第1期,1949,11月1日

〔56〕中央人民政府开始工作 原载《观察》第6卷第2期,1949,11月16日

〔57〕在哈尔滨所见的新的司法工作和监狱工作,原载《观察》第6卷第4期,1949年12月16日

〔58〕旅大农村中的生产、租佃、劳资、税制、互助情况,原载《观察》第6卷第5期,1950年1月1日

〔59〕向毛主席、周总理提些意见 原载《光明日报》1957,6月2日

●其他到1980年5月8日最後一批右派摘帽,约53万馀顶右派帽子几乎全部一风吹去。但最终"只摘帽子,维持右派原案,不予改正"约100人,其中"大右派"5人,"普通右派"90多名。

5名"大右派"分别是:章伯钧、罗隆基、彭文应、储安平、陈仁炳。

●储安平的失踪之谜1957年之後,储安平基本上就结束了他作为一个知识份子的生涯,因为从此以後他就再没有为人所注意。他成为右派之後,一直由九三学社管著,从一般的生活待遇上说还过得去,只是精神上有很大的压力。他成为右派之後,他的长子曾在《文汇报》上发表过和他脱离关系的声明,那时他的婚姻也不幸福,他平时在家,很少和人交往。那时过去的老朋友只有梁漱溟还和他有些来往,可以想见他的内心是非常孤独的。

1966年文革开始以後,他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关於储安平的死,现在还是一个谜,他的家人也不知道他的最终结局,我曾和他的女儿说起过这件事,她也说不清楚。有人说他是在北京一个地方跳河死了,还有一种说法是他在天津跳海了,也有说他是在青岛跳的海,也有人说他在新疆改造时,逃到苏联去了,前几年还有人写文章说他没有死,而是在江苏某地一个山上当了和尚。这些说法,都是传说,没有一点文献材料为证。所以我们现在只能说,储安平是不知所终,我个人以储安平的个性和他的经历推断,他是有自杀可能的。

他的小儿子,现居澳大利亚的钢琴家储望华在《父亲,你在哪里?》一文中说∶"父亲'失踪'是在1966年9月上旬,那已是8月31日(与作家老舍投太平湖是同一天)在京西青龙桥边潮白河自杀未遂後一个多星期。当时他从关押他的'九三学社'後院小屋回家,看到家裏已是第二次被'红卫兵'抄家。居室、客厅均被洗劫掠夺一空,除了满地的碎纸乱片外,已一无所有。面对这般情景,父亲的心便整个地绝望了。於是他踽踽离开家中,走了出去。------- 到了九月中旬的一天,我接到当时主管'九三学社'中央机关日常事务的梁某女士打来的电话,她问我∶'你父亲有没有到你那裏去?''你知道不知道他目前在哪里?'我说∶'父亲不是被你们押管著吗?你们不是正在筹备批斗他的大会吗?'到了9月20日,中央统战部下达命令∶一定要在10月1日'国庆'之前找到储安平,'以确保首都的安全!'於是'九三学社'派了一名干部(中共党员),并要求我和我二哥协助。我们骑著自行车在北京的东、西城不少街巷转了好几天,查访了过去与父亲曾有来往的朋友们,却毫无结果。

到了1968年夏,有一天,几个穿著军装的干部来找我,说他们是'奉周恩来之命,由公安部、统战部等组成储安平专案组,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查寻储安平的下落',希望'我提供情况予以协助'。首先他们要求我提供几张父亲的照片。我颇觉诧异∶凭他们的权力,他们完全可以通过组织途径去向有关部门索取,相信不难获得他的照片,却偏偏来向家人索取照片,实在令我疑虑。事後听说这帮'专案组'的人是有意通过这种试探,来考察我是否和父亲'划清了界线'。"(台湾《传记文学》第55卷,第2期,第59、60页)

据储望华先生回忆,到了1966年秋天,他们寻找父亲的失踪仍然毫无结果,两後之後,又有人来调查储安平的下落,对於这种调查,储安平的家人已完全没有信心了。储望华先生说∶"事实上,这是一个'生死之谜',如果'活'著,为什麼两年来没有任何活动迹象;如果已'死',死亡的时间、地点、方式,又如何得以确证。"储望华先生记得,早在60年代初,储安平曾和他说起过"想要自杀"的想法。自从反右以後,储安平虽然写过检查,虽然被改造,但他在心裏并不以为自己是错的。更不想卑躬屈膝去求得一个"摘帽子"或者"平反"。这不仅是因为他有"脾气强牛"的个人性格,而是因为他身上有一些知识份子"可杀不可辱"的气质。面对"抱负"不能实现,屈辱不堪忍受,想到死是很自然的。那时他正在北京郊区石景山模式口"政协工地"进行劳动改造。

储望华先生回忆说∶"记得有一个寒冷的冬天,我去探望他,给他带去些食品衣物,他独自住在一间阴暗的小茅泥舍中,房间的一半是他睡的'炕',另一半是一格格正在繁殖的菇菌,屋子裏黑暗潮湿,充满著黴腐恶臭,完全不是人住的地方。"这是储安平在文革中的真实生活处境。储望华先生说,1982年6月,他准备去澳大利亚留学时,单位的一位元领导才匆匆拿来一份档,告诉他∶"刚刚接到中央统战部来函,对你父亲正式做出'死亡结论'"。这时储安平已经失踪16年了,这个结论对他的孩子们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一个终身为自由主义理想奋斗的知识份子,最後就这样消失的无影无踪,人们再想起他的时候,对很多人来说,他早已是一个完全的陌生人了。

●储安平在时间中复活-------------------傅国涌

我孤陋寡闻,直到1989年夏天读了戴晴的《储安平与"党天下"》长文,才知道储安平其人。他一手创办的《观察》周刊,他那些掷地有声的热血政论,他前後甩给国民党政权的"一场烂污"等断语都让人感到触目惊心。

此後我便开始留意储安平的文章,当我在1983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思想史资料简编》第五卷(蔡尚思主编,以下简称"简编")发现他的五篇文章,当即毫不犹豫地复印了下来,并装订成小册子,经常翻阅。这大约是1995年的事。差不多也是这一年,在《读书》杂志的补白文章中得知山西有个谢泳先生早就在读《观察》旧刊,研究储安平和《观察》,不禁心向往之。

从那时起,读到储安平在《客观》、《观察》时期的全部政论,几乎成为了我生命中的渴望之一。1998年夏天,我偶尔在一张旧报纸上看到《储安平文集》出版的消息,真是喜出望外,便到处托朋友、家人一起留意此书。当年秋天,当我终於在书店见到此书时,心中确有一种难以抑止的激动,连翻都没翻,就立马掏钱买了下来,尽管书价不低。

当《储安平文集》面世时,离储安平"活不见人、死不见屍"已足有三十二个年头。编者张新颖说:"储安平基本的重要著述大致都搜罗在这裏了",我满以为这下可以领略到曾经打动过千万心灵的储安平政论的全貌了,可是当我在"文集"下册第3页读到这样一个"编者"注时,心就凉了半截:"但由於历史环境和思想的限制,作者对当时的局势和某些问题的认识也有偏颇、不当之处。为了尊重历史,我们除没有收入个别文章(篇目仍列出)及对少数篇章的文字稍加删节外(删节的地方加省略号,并用符号标出),其馀的都按原貌收在这裏了。"在"大致"之外,"文字稍加删节"的"少数篇章"有《国民党的病症》、《共产党与"国家"》、《中国的政局》等,全文没有收入但标明了"存目"的篇目有:《阎锡山》、《共产党与民主自由》、《停战令下,战仍不停》、《协商成就》等。其实,上述《共产党与民主自由》、《共产党与"国家"》、《中国的政局》等篇,早在1983年出版的"简编"就曾全文收录,公开面世。1989年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梁漱溟 王实味 储安平》一书也曾大量引述"文集"中被删节的那些内容,我都有幸读到过。差不多同时出版的一些著作如谢泳的《〈观察〉研究》等也都引述了其中一些内容。也因此,那些被删节的句子、段落和仅"存目"的篇目,很长时间成了我挥之不去的隐痛。好在1999年岳麓书社出版了《观察》周刊的影印本,我邮购了一套,总算了却了读一读储安平和《观察》的一点微小心愿。

当然,《储安平文集》尽管有种种不如人意之处,毕竟有助於世人重新认识曾以言论报国为天职的储安平,在这个意义上,无论如何我们都还是得感谢编者的搜罗和成全之功。在文集下册第3页有一条不起眼的注解,编者说:"储安平的这些文章由於仗义执言、饱含锋芒,对当时国民党腐败、黑暗的统治作了尖锐、有力的批判而产生极大的影响,赢得人们--尤其是知识界的好评。"

半个多世纪後,重读储安平那些痛快淋漓的激扬文字,我们依然只能望书兴叹--

"我们要求终止一党专政。这种一党专政的终止,决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终止,必须同时是一种精神上的终止。一党专政在精神上的主要特征和主要苦痛,是人民的各种基本公民权利没有保障。人民的基本公民权利包括人身自由、居住自由、职业自由、财产自由、宗教自由、言论自由、集会自由及结社自由。其中人身自由尤为一切自由的基本。我们所以要求上述各种基本的公民权利,仅仅是因为只有人民能获得上述的基本民权,人民的智慧的、道德的、身体的能力,始能作充分优性的发展,以充实国家的生命,培养社会的活力,提高政治的道德,促进文化的进步;从而产生合理的政治活动和安定的社会秩序。"

"为国家服役绝非任官之谓。一个从事言论的人,假如环境允许他秉其智慧,凭其良心,公平论政,他对国家所能有的贡献,未必在一个部长之下。"

他尖锐地指出:"国民党执政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他所采用以维护其政权的方法;只此一著,毁坏全局。政党要获取政权,原为题中必有之义:在野的要想法获取政权,在朝的要维护其既得的政权;中外古今,无有例外。""欧美的政党都是以政绩来维护政权,无论内政外交、经济文化,执政当局总是处处为国家前途著想,时时替人民的福利打算。只要政绩良好,人民自然拥护政府,政权自然不会动摇。这是一条积极的以政绩来维护政权的道路。相反,国民党走的是一条消极的只知道加强政治控制来维护既得政权的死路。""历观往史,没有一个政府能够不顾人民而犹能长久维持其政权者。不顾人民苦乐的政府,必然失去人心;不为人民福利打算的施政,必然不能使国家社会得到健全的发展。……政绩窳败,人心怨愤;人心怨愤,政权动摇;政权动摇,执政者的控制势需加紧;压制越紧,反动更烈。如此回圈,互为因果,而终必全盘倾溃,不能收拾。"

在国民党治下的上海,他公开发表了如此批评国民党政府的言论--

"若从历史的眼光看,这个前後统治了中国二十年的政府,实实在在耽误了中国的国运,它阻碍了中国的进步。而其一切过失之中,本文作者认为现政权最大最不能宽恕的罪恶,就是由於它的缺德的统治,大大的促成了中国人民道德的堕落。在这个政府的作风和统治之下,一切不守法的、不道德的、没有良心人格的人,都比一般奉公守法洁身自好的人,容易生活下去。在这个政府的作风和治理下,除了极少数坚贞的人物,仍能保持他们的人品、意趣和工作理想之外,大多数人都已趋於取巧、投机、幸进、不守信用、不负责任、不讲公道、强凶霸道、为劣作恶。在这种混乱的情形之下,大家已失去了生活的目标,失去了努力的自信,失去了一切崇高的理想,结果是人的品格愈降愈低,社会的风气愈来愈坏。"

《观察》的高峰

如果说储安平以其金石般的政论达到了那个时代书生议政的又一个高峰,从《失败的统治》到《一场烂污》、《政治失常》,他为国民党二十多年的统治下了最後的断语,言论之激烈、论述之精辟,都足以引起一阵阵的惊叹叹为。那麼他所创办的《观察》周刊更是攀上了百年言论史的一个新高峰,成了一座几乎难以跨越的丰碑。

9月1日,确乎是百年言论史上一个不寻常的日子,张季鸾、胡政之他们接续《大公报》星火是这一天。1933年,因为刘煜生之死引发新闻界及社会各界的抗议风波,9月1日,国民党当局被迫作出积极的回应,一年後这一天被新闻界自发地定为"记者节"。永垂史册的《观察》周刊也诞生於1946年9月1日。这一切或许都只是历史的巧合。在《观察》创刊号上,储安平以"编者"名义发表了《我们的志趣和态度》,诚恳地表示"我们对於政治感觉兴趣的方式,只是公开的陈述和公开的批评,而非权谋或煽动"。同时,他提出"民主"、"自由"、"进步"、"理性"四个基本原则,并表明刊物将采取"公平的、独立的、建设的、客观的"态度。以後,在《观察》存在的近三年半岁月中,储安平大致上信守并践行了他在创刊号上提出的这些"信约"。

1947年5月,当上海《文汇报》、《新民报》等三报同时被国民党当局封杀时,他没有顾及自身的安危。当国民党当局宣布民盟为"非法组织"予以取缔,面对恶劣的政治气候,1947年11月8日,《观察》在头条位置发表了周炳琳、金岳霖等四十八位教授《我们对於政府压迫民盟的看法》,以及董时进《我对於政府取缔民盟的感想》。

1948年7月,当南京《新民报》遭永久停刊处分,国民党政府磨刀霍霍,新闻界黑云压城,《观察》风雨飘摇之际,储安平还无所畏惧地发表了正气凛然的《政府利刃,指向观察》一文。

在动汤复杂、扰攘不安的百年中国史上,小小的《观察》周刊的确提供了一个相容并包的论政平台,自"五四"以来成长起来的几代知识精英几乎都以"特约撰稿人"的身份聚集在一起,储安平以他的执著、热情和勇气完成了百年言论史上蔚为壮观的谢幕演出,《观察》最高一期发行量超过了10万份,为那个混乱、黑暗、丑陋的时代画上了一个句号。

炮火连天,风雨如磐,但《观察》并不是孤立的,不说《大公报》这样有著世界声誉的民间报纸,差不多同时的民间刊物就有《世纪评论》、《新路》等一大批周刊,它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在1949年到来之前嘎然终止。1948年12月24日,《观察》的凋谢,对储安平而言,那也是意味著他生命的颠峰时代永远结束了。

"储安平正在复活"

1949年到来也曾经让储安平欢欣鼓舞,但他已不可能再拥有他心爱的《观察》,更不可能再去写那些汪洋恣肆的文字了。1949年11的复刊的《观察》已不是当年的《观察》,1950年5月1日创刊的《新观察》更是另一本刊物了,储安平也早已不在其中。他只能去写当时就没人注意、今天更没人去读的通讯《新疆新面貌》,去当新华书店总店副总经理、出版总署发行局副局长,当然还当过将近70天的《光明日报》总编辑(1957年4月1日-6月8日)。

但储安平毕竟是储安平,他心中的理想从来都没有死去。1957年他没有能抵挡住执政党反复的动员,在要求"对老和尚也提些意见"的循循善诱之下,这个曾以论政为业的书生终於开口了。6月1日,在统战部最後一次民主人士座谈会上,他作了题为《向毛主席、周总理提些意见》的发言,这就是著名的"党天下"发言(被称为"右派分子对党倡狂进攻的代表作")。发言稿共1200字,从标题到内容我们都可以发现已失去《客观》、《观察》时期的锋芒和棱角,发言是那样严谨、有分寸,那样温和、含蓄、婉转,那麼的字斟句酌。发言稿不仅是列印好的,还特别注有"光明日报总编辑储安平发言稿"、"希用原题、原文勿删"字样。此时书生意气的储安平并不知道毛泽东起草的党内档《事情正在起变化》已发下半个月,距《人民日报》社论《这是为什麼》发表也只有一星期了!储安平终於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作为1980年"不予改正"的5名大右派之一,储安平之死至今还是一个谜,无数人已为此写过无数的文章,从戴晴的《储安平与"党天下"》到邓加荣的《寻找储安平》,再到馀开伟的《储安平生死之谜又一说》(《书屋》1999年第2期),我们至今还不知道他到底是"投河自杀"、"滔海而死",还是被红卫兵活活打死了("虐杀毙命"),或者是出家当了和尚。也许永远都无法知道了。无论怎麼死的,储安平终究是在1966年"文革"爆发後"活不见人,死不见屍"了。但是人们永远忘不了他那些掷地有声的政论,忘不了他先知般的预言,忘不了他给亲身经历过的那些时代所下的著名论断。储安平死了?储安平还活著?"储安平正在复活",饱经忧患、才气纵横的章诒和女士如是说。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何用java替换看不见的字符比如零宽空格​十六进制U+200B
 干货   2023-09-10
网页字号不能单数吗,网页字体大小为什么一般都是偶数
 干货   2023-09-06
java.lang.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4096
 干货   2023-09-06
Noto Sans CJK SC字体下载地址
 干货   2023-08-30
window.navigator和navigator的区别是什么?
 干货   2023-08-23
js获取referer、useragent、浏览器语言
 干货   2023-08-23
oscache遇到404时会不会缓存?
 干货   2023-08-23
linux下用rm -rf *删除大量文件太慢怎么解决?
 干货   2023-08-08
刀郎新歌破世界纪录!
 娱乐   2023-08-01
js实现放大缩小页面
 干货   2023-07-31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百态   2023-07-31
英语学习:过去完成时The Past Perfect Tense举例说明
 干货   2023-07-31
Mysql常用sql命令语句整理
 干货   2023-07-30
科学家复活了46000年前的虫子
 探索   2023-07-29
英语学习:过去进行时The Past Continuous Tense举例说明
 干货   2023-07-28
meta name="applicable-device"告知页面适合哪种终端设备:PC端、移动端还是自适应
 干货   2023-07-28
只用css如何实现打字机特效?
 百态   2023-07-15
css怎么实现上下滚动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三角形?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椭圆形?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圆形?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正方形?
 干货   2023-06-28
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蜘蛛爬虫ip大全
 干货   2023-06-22
javascript简易动态时间代码
 干货   2023-06-20
感谢员工的付出和激励的话怎么说?
 干货   2023-06-18
 
>>返回首页<<
 
 
静静地坐在废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无际,忽然觉得,凄凉也很美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