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中学

无为中学办学理念
校训: 明德 博学 求真 超越
教风: 敬业 爱生 严谨 创新
校风: 务实与创新并重 自主与和谐共存
学风: 让学习成为习惯 让探究成为常规
安徽省无为中学创办于1925年,初名“无为县初级中学”。著名的革命烈士、皖中行署主任吕惠生曾三任无中校长。抗战期间,学校几经辗转,抗战胜利后,回迁至无城黉门。1951年,升为地区重点中学,1955年又上升为省管中学。由于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于1956年秋迁至西寺塔下,并定址至今。“文革”期间,学校遭到严重破坏。1978年以后,无为中学古木逢春,宏图大展,全校师生员工励精图治,逐步走出一条高质量、有特色、有良好校风的办学之路。2001年,学校晋升为安徽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学校占地约160亩,建筑面积25000多平方米,绿化率高达80%。逸夫楼、教学楼、办公楼、科学实验楼、图书馆以及学生公寓楼、教师宿舍楼,雄伟壮观,错落有致,布局合理,环境优雅。学校设有55个标准教室,其中逸夫楼安装了闭路电视系统,教学楼有14个教室配备了以液晶实物投影仪为中心的多媒体教学平台。各种配套设施齐全,拥有现代化的实验室、语音室、微机室、报告厅、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以及先进的校园网络系统。图书馆藏书近10万册;体育活动场地14500平方米;学校大餐厅古朴典雅,宽敞整洁。
学校现有5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000余人,专任教师153人,其中高级教师45人,一级教师51人,省级教坛新星3人。学校坚持教学与科研同步,近年来,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参与编写各种教学专著30本,承担省级教研课题3项,国家级教研课题1项。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坚持“名师工程”和“青蓝工程”相统一,已基本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学科配套的骨干教师队伍。
近年来学校趁教育教学改革之东风,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坚持“务实与创新并重,自主与和谐共存”的办学原则,以“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合作,学会创造”为育人目标,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向教研教改要质量,从而使学校工作得到整体推进,办出了规模,办出了特色,也办出了成绩。为增强学生体质,学校每年还举办运动会。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校高考升学率连续十几年稳中有升,并有近百人次在全国和省级学科竞赛中获奖。在科技创新领域,成果尤为显著,“三小”活动成为我校鲜明的办学特色,目前已有60多位学生在省级以上比赛中获奖,其中全国奖项6个,2004年在第三届“亚太经合组织青年科技节”上,陶涛同学发明的“无声喇叭”获得两项大奖,为祖国和学校赢得了荣誉。
无为中学以自己的实力赢得了社会各界和上级部门的赞誉。多家媒体从不同角度报道了无为中学的办学实绩。学校先后荣获“安徽省电化教育先进单位”“安徽省花园式学校”“全国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试行办法》先进单位”“安徽省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巢湖地区规范完中”“安徽省体育卫生国防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文明单位”等称号。
西寺塔高,大江水长。深受吴楚文化浸染的无为中学曾有过辉煌的过去,相信也必将会迎来一个灿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