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宫

南京学宫位于南京秦淮风光带 。
学宫位于大成殿后街北,原有“东南第一学”门坊,包括明德堂、尊经阁、青云楼、崇圣祠等古建筑。明德堂是学宫的主体建筑,科举时代秀才每月逢朔望都到这里听训导宣讲。全国的学宫都称“明伦堂”,而夫子庙的学宫独称“明德堂”,据说是宋代文天祥题写的“明德堂”匾额之故。1986年明德堂维修时又修复了两旁的“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四斋。
揭阳学宫

揭阳学宫也“孔庙”、“文庙”、“夫子庙”“红学”,位于广东省揭阳市区韩祠路口东侧。建于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距今已有867年的历史。清嘉庆七年(1579年),光绪二年(1876年)重修。
揭阳学宫采用中轴线布局,高台基殿堂式结构。主要建筑物有照壁、棂星门、泮桥、泮池、大成门、大成殿、东西庑、东西斋、崇圣祠、尊经阁等,红瓦绿檐,造型富丽堂皇,庄严肃穆,是广东省同类建筑物之最大者,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艺术水平。现存总面积20020平方米,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是广东现存同类建筑规模景大、具清代建筑风格、保存最完好者。作为封建社会揭阳的唯一官学,学宫肩负着培育科举人才的重任。
大革命时期,揭阳学宫是革命活动的场所。1925年5月和10月,周恩来在第一、二次东征时曾在此办公。1927年秋天,南昌起义部队到达揭阳时,周恩来、贺龙、叶挺等领导人也曾在学官明伦堂召开军事会议。1957年,学宫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又被命名为广东唯一的“周恩来同志革命活动旧址”,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现学宫所在地正建设揭阳学宫广场,以更好保护其历史风貌。
龙川佗城学宫

位于佗城镇小东门,是历朝祭孔的庙宇和管理儒学的机关,亦称孔庙。据旧 志记载,龙川县于唐代始建学宫于城北。现存的孔庙建于清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占地面积7287平方米,建筑规模极为宏伟。庙前有照壁、长 廊、丹墀路、泮池、大门、棂星门;两侧为东西庑廊;正中为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五王殿等。各自独立建筑,又浑然一体,设计新颖,构筑 奇特,显示出中国古建筑工艺的高超。大成殿为孔庙的主体建筑,清嘉庆元年(公元1790年),御颁“至圣先师大成殿”的金匾悬挂于殿门上。清末民初,庙宇曾一度被县行政机关占用,后划给县立第一高级小学作校舍。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尚存,被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且勒石标志。学宫文化研究专著《学宫时代》称,在全国可查考的204座学宫和14处考棚中,只有河北定州和广东龙川两地目前还是学宫与考棚并存。
河北涿州学宫

涿州学宫,位于河北省涿州市城内文昌祠街。唐大历初年始建,元、明、清、民国均有不同程度修葺。建国后,因城市改建,学宫这一处古建筑群大部分被拆毁,原建筑只存大成殿、戟门、泮池桥及元至正二年(1342年)“涿州重修孔子庙碑”一通。
大成殿,单檐庑殿顶大式建筑,面阔三间14.66米,进深三间9.14米,檐柱高5.5米。檐部施斗拱,雅伍墨旋子彩绘。殿前设月台宽17.96米,进深12.44米,高0.85米。大殿曾因年久失修毁坏严重,后于1997年10月至11月得到全面修缮。历时两月工期,经整修补配木构架、翻新墙体、重固台基、规整屋脊、彩绘油饰、增补装修,至此大殿焕然一新,并树碑为记。
戟门,单檐硬山顶,面阔三间9.4米,进深两间7.5米。檐部饰雅伍墨旋子彩绘。1994年曾对此门进行修缮,同时发现“元至正重修孔子庙碑”,遵照文物就地保护的原则,将此碑立于大成殿月台前右侧。此碑为螭首、龟座,碑身高2.15米、宽1.04米、厚0.3米,碑首高1.1米、宽1.16米、厚0.3米。碑阳刻楷书重修经过,碑阴刻楷书捐资人名。碑额篆书“涿州重修孔子庙碑”,该碑保存完好无损。
泮池桥是学宫规制中代表性建筑,为石制单孔拱桥,两侧有石栏杆。原桥位于戟门外,1997年修缮大成殿时平移至戟门内并加以修葺,使之得以妥善保护。
涿州学宫现为河北省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