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上海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0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美丽上海

基本资料中文片名

美丽上海

外文片名

Shanghai Story

影片类型

剧情

片长

China:100 min

国家/地区

中国

对白语言

汉语普通话

色彩

彩色

演职员表导演 Director

彭小莲 Xiaolian Peng

编剧 Writer

彭小莲Xiaolian Peng

演员 Actor

王祖贤Joey Wong

郑振瑶Zhenyao Zheng

冯远征Yuanzheng Feng

顾美华Josephine Koo .....静雯

赵有亮Youliang Zhao

人物介绍母亲--唐鄞清 女 郑振瑶饰 80左右/资本家老太太

老大--良浩 男 赵有亮饰 60年代的老大学生,分到西北

老二--静雯 女 顾美华饰 老三届,插队归来的知青,离婚

老三--阿荣 男 冯远征饰 文革后第一届大学生,律师

老三妻子--黄惠娟 女宋茹惠饰 国营大百货公司里的会计师

老四--小妹 女 王祖贤饰 文革后最早出去美国的自费生

张医生--张丹丹 女娜仁花饰 文革后毕业的博士生、单身

第三代--诘妮 女刘晓靓饰 静雯女儿,外语学院大二学生

第三代--大梦 男 陈大梦饰 阿荣儿子,初中二年级学生

第四代--贝贝 女 李琳饰 老大的孙女/西北出生长大的孩子制作发行[/title]制作公司

上海电影集团公司Shanghai Film Group [中国]

汤臣电影公司 Tomson Films

上映日期

中国

China

2004年6月11日 ..... (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剧情介绍版本一

这是一部描述上海没落贵族,大资本家家庭生活的电影。

母亲和父亲真诚相爱,在法租界的上个世纪20年代建造的豪华富丽的别墅里过着优越的生活。

文革使父亲蒙冤而死,也使这个贵族家庭的四个孩子从此走上了完全不同的生活道路。

大哥良浩,家庭问题,大学毕业被送到西北,完全被生活的磨难改变了。二姐静雯,高中毕业,被发配去了贵州农村插队。不幸的婚姻给她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三弟阿荣从事着律师职业。但是,金钱的充裕并没有给他带来幸福的家庭生活。小妹,文革结束时,去了美国。但是根深蒂固的中国文化情结,始终让她有一份不安全感。

分散在各地的儿女们,因为母亲的病情,纷纷回到已经破败的家中。昔日的恩恩怨怨又重新浮现在眼前。

版本二

上个世纪20年代,上海的一个大资本家家庭,母亲和父亲真诚相爱,在法租界的豪华别墅里过着优越的生活。但解放后,“文革”令父亲含冤死去,这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的四个孩子也从此走上了完全不同的生活道路。大哥良浩因家庭出身问题,大学毕业被迫远赴西北,在生活的磨难下改变得面目全非。二姐静雯高中毕业便被发配到贵州农村插队,并饱受不幸婚姻的折磨。三弟阿荣成为律师,但物质上的富足并没有给他带来幸福的家庭生活。小妹在文革结束后远赴美国,根深蒂固的中国文化情结始终让她难以融入异乡的生活,总怀着不安全感……因为母亲病重,分散在各地的儿女纷纷回到这个已经破败的家中,往日恩怨重新浮现在眼前……

幕后制作《美丽上海》是一部描述上海没落贵族、大资本家家庭生活的电影,该片的投资方是上海汤臣影片公司。汤臣公司自1995年投资制作电影《霸王别姬》后,一直因没有优秀剧本而未投资拍摄任何电影,2002年,制片人被彭小莲笔下的上海没落贵族家庭的故事所感动,出资1000万元,拍摄此片。该片早在2003年前就已完成,但因档期问题迟迟没有上映。

在彭小莲的计划中,这部《美丽上海》将与《假装没感觉》以及她筹备中的下一部影片《上海伦巴》共同组成一个三部曲,分别讲述生活在老式花园洋房、石库门以及老式公寓中普通上海人的故事。息影多年的王祖贤在片中的表演抛弃了以往的惊艳,将一个朴实的普通女性演得活灵活现。彭小莲对她感到非常满意。

获奖纪录导演彭小莲带着这部作品四处参加国际电影节,并获得第24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彭小莲)、最佳女主角(郑振瑶)、最佳男配角(冯远征)、第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金爵奖”。

电影点评上海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尤其是在秋天的时候。精致的洋房外花园中一颗孤立的枫树,满院铺满厚厚的红叶,油画般得场景美的让人心醉。上海也从来也不乏故事,延长婉约的弄堂角落中饶舌的上海方言编织着一个又一个关于世俗生活的精致故事。

不喜欢小市民的市侩,却爱极了小市民的真实。在我的感觉中,上海是一个极具区域特色的城市,也许正是这些特立独行的气质,才使得那么多的导演将摄像机对准了上海。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苏州河》的边缘,我们也可以看到《做头》的精致,以及《美丽上海》的婉约……

影片的开篇就奠定了它的上海气质,一座典型的上海洋房——从旧时候租界遗留下来的建筑,有着精美的外部结构和内部装修,又拥挤着住进去了许多户的人家——中居住着的两鬓斑白的老者,她重病缠身却丰姿绰约。上海的文化中似乎总有一丝阴柔的气息,海派遗韵总是会让人有一丝慵懒别致的感觉。所以,在影视作品中,导演似乎更愿意把上海的精神气质具象化为某个女性形象。《美丽上海》也不例外,我想,在导演彭小莲的心目中,上海才是这部影片的主角,所以,母亲唐鄞清这个有点类似于“精神卫道士”的女性角色,实际就是导演心目中的“上海”的精神气质:即使是被送到医院急救,脸上依旧看不到丝毫的痛苦的表情,或者说,至少在外人面前,将痛苦掩饰,神情优雅而泰然自若。

老演员郑振瑶极擅演母亲的角色,从《城南旧事》中的宋妈到《残月》中的母亲,还有《梦醒时分》中的马母,再到《带轱辘的摇篮》中的姑妈,她总是能将母亲的角色演绎得出神入化。不过,难能可贵的是,出身于安徽,就学于中央戏剧学院的郑振瑶竟然能将这样一个上海女性演绎得拿捏得体、入木三分。所以,能够在这样的群戏中脱颖而出,摘得第十三届金鸡奖得最佳女主角奖也不出人意料。

母亲的重病使得分散在各地的儿女们纷纷回到了这个记载他们童年生活的院落中,最先出现的,是在美国当电脑工程师的小女儿小妹。在整个故事中,小妹一直处于一个矛盾的焦点之中:在外人看来,她有很好的工作,可是个中的辛苦却只有自己知晓;与男朋友相守多年,是同学羡慕的郎才女貌,却因为患病而永远不会有自己的孩子;她很爱自己的父亲和母亲,却在年幼无知的时候被逼写下了所谓的“自白书”……有时候我甚至觉得导演彭小莲过于残忍,将这样的美丽女孩子置于风口浪尖,让她孱弱得如同一叶浮萍般飘摇。

曾有“台湾第一美女”之称的王祖贤,一直都是电影圈中的一个奇迹,当年凭借三部《倩女幽魂》红透半边天,成为九十年代初香港影坛“四大名旦”之一,可是,在她事业的颠峰期,她却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之中,直至2001年,她才又出演了《游园惊梦》,这距离她上一部电影《射雕英雄之东成西就》已经八年之久。而在这之后,又是三年,我们才在《美丽上海》中又看到了她的身影。片中的小妹一如王祖贤给人的感觉,坚强与温柔并重、华丽和颓废也融合得自然而传神。

远在西北的大哥良浩在医院的走廊中与小妹擦肩而过,十几年不曾谋面使得他并没有认出自己的妹妹。良浩的角色似乎更多的是一个悲剧,作为六十年代的老大学生,他为了家庭而支援大西北的建设,并且在那里一呆就是一辈子。在他的身上,我们看不到一点上海人的特点。更多的,是西北的苍凉。这样的境遇使得他在家庭中的地位也十分的微妙,本来身为长兄的他应该是家庭中的顶梁柱,但是,经济上的落魄使得他并不能够直起腰来说话。甚至,在最后分家产这样的时刻,他都是被弟弟阿荣呼唤过来,坐在一个角落上。

扮演这样一位悲剧人物的,是中央实验话剧院院长赵有亮。舞台剧演员出身的赵有亮,演出这样一个人物实在是游刃有余。我甚至不敢去直视他的眼神,那岁月的沧桑落下的痕迹让人心疼。尤其是最后四兄妹分家产的那一段戏中,赵有亮将这样大哥矛盾的心理表达得淋漓尽致。

而一直被母亲念在口中的小儿子阿荣是这个家庭中最得意的人,作为文革之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他有着高学历,这央的学历又帮助他赢得了受人尊敬且收入颇丰的职业——律师。事业一帆风顺的他在家庭生活中却相当失败:在兄弟姐妹中他总是一说话就会引来不快甚至争执,以至于好好的兄妹聚会最后也会因为他的语言不欢而散;在自己的小家庭中他是失败的,妻子当着他母亲的面作出了掀翻桌子这样没有教养的行为,并且最终家庭矛盾爆发到不可调和的结局。

剧中,冯远征很好地把握了阿荣地心理特征,大器晚成的冯远征2002年才靠着《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梅湘南一角广为人知。殊不知,冯远征却是在1984年就主演了第一部电影《青春祭》。《美丽上海》中的阿荣,很多诸如与妻子吵架的镜头上都和《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梅湘南有几分神似之处,这样的角色冯远征自然不在话下。不过,冯远征又很好演绎了一个上海男人外强中干的性格特点。冯远征也凭借此片获得了第十三届金鸡奖的最佳男配角奖。

二姐静雯是老三届,插队归来的知青,离婚。她的全部希望都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为了女儿,她甚至抛弃了上海女人特有的精神尊严,不惜去以洗菜擦碗这样的卑贱工作换取生活的钱财。可是,女儿在性方面的开放打破了她对于女儿的完美设想。于是,她哭了。这样一个在很多的时候都可以坚强地面对生活的种种压迫和不公的女性,在自己的精神支柱倾塌的瞬间,终于哭了。

当年不经意走入《似水流年》,却捧得无数荣耀得顾美华,在《美丽上海》中用自己最擅长的生活化的表演,获得了第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金爵奖”,片中她洗尽铅华,化身为一个岁月磨砺而成的辛酸女子,举手投足之间,美丽哀愁的神情叫人油然生叹。而上海电影节的评委们认为,“极其自然的表演风格,恰如其分地将感情艺术发挥到淋漓尽致”。

事实上,《美丽上海》在这样的复杂人物关系设置下,由演员很好地完成了故事情节的进程。在很多的时候,我们似乎看到的是某一个人的精彩,可是,整体而言,却又是各尽其职,同样精彩。导演彭小莲在对于演员的选择上有着女导演独特的细腻,这使得每一个人物都发挥出了自身的特色,简单质朴却又传神出色。难怪影片能够在第十三届金鸡奖的评选上力压《十面埋伏》,所谓“整体把握得当,人物刻画细腻”(金鸡奖评委评语)。相信应该会在中秋之际给观众上演一出国产电影不多见的演技电影!

同名小说美丽上海

作者:彭小莲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页码:231 pages

·ISBN:7806816542

·条码:978780681654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内容简介

华山路上那一大片弄堂洋房被拆掉了,可是小时候的记忆依旧是那么清晰。小妹从美国回来的时候跑到那里,原是打算去看望老同学的,结果一眼看去,是一片绿地,她掉头就走。好像是初恋的情人过世了,也好像是被谁欺骗了,脑子里“轰”地一声,所有的热情就那在一瞬间消失了。记忆里的上海不复存在,这一片绿地对她来说,更像是一片墓地,既不宁静也不幽雅,当年那些挂在阳台上的衣服,那些窗台前的小花,怎么说没有就没有了。小时候的同学,现在他们都搬到哪里去了,是怎么生活的呢?以往他们都从厨房的后门走进走出,地上的瓷砖大大的,上面还镶嵌着彩色的图案。厨房有客厅那么大,每天的小组活动总是选择在哪个同学家的厨房里,大家住在周围,招集起来很容易,而且这些房子底下的大厨房是公用的,于是所有的小朋友都可以坦然地趴在不知是谁家的八仙桌上写作业。他们叫喊、奔跑着,弄堂很深,但是他们精力充沛,从前弄堂穿到后弄堂;这里成了他们最宽敞的活动场地,弄堂口还有修自行车的老头,他把坏掉的内车胎一点一点剪下来,给她们当橡皮筋用。多好的老头啊,他还活着吗?还是回乡下去了?看不见以往的痕迹,留下的是……是一片绿地……

在黑暗中穿来穿去,最后依稀认不出自己生活过的地方,人们甚至过了自己的家门口,还不知道“家”已经过了……只要前面哪一栋房子在那里装修,大家会停留下来,不由得朝那里看去……但在自己、自己的房子面前,不知道怎么就被忽略了,竟然把家落在身后还全然不知。

拆房子的时候,尘土飞扬,铲土车、大卡车、起吊车轰隆轰隆地开来了。像是一场战争,那一栋一栋的老房子在缓缓地沉落下去,像一个柔弱的女人,没有哭泣没有叫喊,就那么无望地翘盼着,承受着压力一点一点往下陷去……

雨,依然滴滴答答地下个不停,已经是深秋的日子了……还是没有寒冷的感觉。茂密的梧桐树,把路灯给遮挡着,清冷冷的光亮透过树叶投射在地面上,把水塘里的反光照亮了,只看见雨水一滴一滴地落上去,只有湿漉漉的感觉,却依然不觉寒冷。

转过华山路不远的路上,还是可以看见已经不多,但依然是真材实料的红屋顶房子。过去租界上造的老式花园洋房,还没有来得及拆,也许不会拆了。整整一条街,至少有五十多栋,是上世纪初留下来的法国式小洋楼,每一栋小楼都带着一个不小的花园。街道只有二十来米宽,朝南街道上的小楼,那里花园的大门永远是紧锁着,除了有各种各样的小车从那里开进开出以外,很少看见有人从里面徒步走出来的。

他们那里的院墙在不断地修整,一会儿墙头增高了,一会儿上面插上了许多带尖角的碎玻璃,一会儿又在墙壁上种上了爬藤草。现在,有几家的墙头还被彻底砸掉,装上了可以“透绿” 的铁栅栏。从浇铸着复杂图案的铁门后面,可以看见花园里面收拾得干干净净,树上开着花朵,小楼是刚油漆过的,藏在树丛和花朵后面时隐时现,小鸟发出“唧唧喳喳”的叫声,真像童话里七个小矮人住的房子,很是迷人。……真是沮丧,只是转了一个方向,对马路这一排坐北朝南的小楼,能看见的是……除了院子里面戳着竹竿,拉着绳子,终年晾着乱七八糟的衣服和被褥,一点情调都没有。隔壁院子居然把草坪都铲了,在那里种上了蔬菜,瓜藤一直爬到人家院子里,为了这事,两个院子经常吵架。说他们的瓜藤缠死了隔壁院子里的树木;结出来的丝瓜都被隔壁院子里的人摘去烧了吃掉了。

“这是什么年头了,还缺这点蔬菜?你送给我,贴给我钱,我都不要吃这么老的丝瓜……”

“这么牛B,你怎么还住在这里?买大房子去啊。”

“我爱住哪里住哪里,管你屁事!”

……吵到后来,就和院子丝瓜都没有什么关系了,话是越说越难听,最后恨不能要打起来,好在还隔着一堵墙,总算就叫喊几声,骂点难听的就算结束了。

总之,坐北朝南这一边是日趋萧条破败。马路越修越高,他们的墙头就越来越低。铁门生锈了,斑斑驳驳的破了一两个小洞,这似乎专为那些忘记带钥匙的人提供的方便。只要用脚踩在破洞上,一下就爬了上去,然后翻到里面,踩在司别灵锁上,人一缩脖子往下跳去,就安全着地了。从来不记得马路这边,他们的房子和院子是什么时候被修整过的。但是,房租还是每年在涨,房租也每个按月交,但是房子坏了,屋顶漏了也很少有人来问津。夏天,遇上下暴雨的时候,所有的盆盆罐罐都放在滴水的方位上,以便家里的阳台不会被淹了。马路上已经不再被水淹了,但是,水都留到了院子里,于是,住家的人就在那里放上一块又一块破砖头,上面架着木板,踩在上面摇摇晃晃的,出去进来,都像在走“勇敢者”的道路。

恭恭敬敬地看着对面的变化,坐北朝南房子里的人,倒也都没有什么怨言,这让人们看见了一个时代的变化,甚至连妒忌的愿望都被忘记了。马路对面住的都是大官,一栋房子里只住一户人家,这里是七十二家房客。一栋小楼加上汽车间有十间屋子,却住了十二户人家。因为汽车间大,划成了两间。有时,坐北朝南的地方,有摄制组选景看中了要来拍电影,可是最后总是谈不成。因为,他们的大队人马一旦开来,发电车一旦轰隆隆地响起来,特别是他们的12K大灯一旦把街道照得跟白天一样时,那个倒霉的导演还没来得及喊“预备/开始”,警察就来了。说是,大官家来电话了,不仅影响他们的休息,更重要的是影响他们的安全,领导的安全!出了事情,谁担负得起这个责任啊!

这时候,剧组里的制片一定第一个冲了出来,一把将警察拉到一边,大声说:“我们事先都是跟你们公安局打过招呼了,跟里委会也都说好的……”

“你不要跟我来这套……”

听到警察说这句话的时候,照明已经开始在那里收摊子了,大家都知道这次是一定没戏了。一定是制片有意在那里大声叫喊,私底下却偷偷在给警察塞钱,但是被拒绝了。你想想,这里的大官,谁敢碰啊!给钱也不行。

只是人多还是热闹,坐北朝南小楼里的人,都会跑出来凑热闹议论议论,在那里为制片主任帮腔,因为他们都拿到了那么一点好处。这时候,警察是讲“原则”的,他不能为了这点蝇头小利把自己的职业给耽误了,大官是谁都惹不起的。他挂着那张老脸,怎么也不通融,说是不能拍就是不能拍,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没有办法,大家只能把家伙都收拾起来。那些得了好处的居民,这时候还在那里说现成话:“没有花头。”

对面显得十分神秘。有时候院子的门突然开了,从里面冲出一个像是跑黑道的年轻人,很壮实,手上脖子上都挂着重重的金家伙。他拉着皮带,牵着两条凶猛的大狼狗,人们一见他出来,就自觉地奔到马路这边,为他让出一条路来。那小伙子不说话,狗也不叫,在街道上急速地奔跑着。马路这边的人齐唰唰地站成一排看着,也不说话。大概是想说什么也说不出来。小伙子沐浴在阳光下,像被剧场的聚光灯追赶着,照得通明透亮;回头看一眼朝北的一面,光线黯淡,一大片阴影投在地面上。大家直着眼睛在那里观赏着。这时候,小街真的变成了舞台,有人在表演,有人在认真地欣赏。秩序井然,连服务员都不需要。欢乐,卑微,还有羡慕在微风里流动着,叶子就在人们头上,把所有的情绪都煽动起来了。大伙儿跟着在那里喘息,从身体的边缘感觉到一份急促的渴望。

大概紧闭大门的小楼,口风太紧,所以谁都听不到里面的故事;只有我们,坐北朝南的小楼,随便说个人家;小楼里的故事都是琐琐碎碎又惊心动魄的。

媒体推荐

华山路上那一大片弄堂洋房被拆掉了,可是小时候的记忆依旧是那么清晰。小妹从美国回来的时候跑到那里,原是打算去看望老同学的,结果一眼看去,是一片绿地,她掉头就走。好像是初恋的情人过世了,也好像是被谁欺骗了,脑子里“轰”地一声,所有的热情就那在一瞬间消失了。记忆里的上海不复存在,这一片绿地对她来说,更...

编辑推荐

本书故事内容新颖,情感丰富,特别是作为剧本,在2004年度金鸡奖上获得4项大奖,其独特、精彩之处,只能身临,才能体会出它的美妙!

目录

引子

弄堂深处的“城堡”

回家路上

草原上的儿子

长别离后的相会

“城堡”的晚餐

无奈的“城堡”

如今的日子

逃辟

对“城堡”的思念

叶落归根

归来

不再华丽的苍凉

我们回家吧

家里的故事

选择

多雨的季节

喧嚣的城市

骚动的雨夜

往事

过去的日子

谁做错了

害怕回家

梦幻的昨天

现实的今天

不再寂寞的童年

回家的愿望

没收有不敢的宴席

梧桐树

宽容

团圆

家,在哪里

尾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