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耳翠鸟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0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蓝耳翠鸟

【物种信息】中文学名: 蓝耳翠鸟

中文目名: 佛法僧目

中文科名: 翠鸟科

中文属名:翠鸟属

同物异名: Alcedo meninting Horsfield, 1821

拉丁文目名: CORACIIFORMES

拉丁文科名: Alcedinidae

拉丁文属名: Alcedo

拉丁文种名: meninting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 Horsfield, 1821

英文俗名: Blue-eared Kingfisher

【形态】小型鸟类,体长15厘米左右。雄鸟的前额、头顶、枕部为紫蓝色,密被黑色横斑。眼先为皮黄色,耳覆羽和头侧紫蓝色。上背、腰部和尾上覆羽亮钻蓝色,其中尾上覆羽较暗,尾羽短圆,为暗蓝色或黑色而缀以蓝色。肩部和翅上覆羽为暗蓝色,翅上覆羽还具有钻蓝色的斑点。飞羽为黑色。次级飞羽具有紫蓝色羽缘,最内侧次级飞羽几乎全部为紫蓝色,内 的边缘为棕色,颈部的两侧各有一个长椭圆形的白色或皮黄白色斑。颏部和喉部为白色或皮黄白色,其余下体为栗色或暗红棕色。雌鸟的羽色和雄鸟相似,但嘴基的红色范围较大。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脚亮红色。虹膜-褐色;嘴-黑色(雄鸟),下颚橘黄色(雌鸟);脚-红色。 叫声:拖长音的尖叫声tea-cher。

【分布】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东南亚、印度尼西亚至新几内亚。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繁殖于天山,在西藏西部较低海拔处越冬。亚种bengalensis为常见留鸟,分布于中国包括海南及台湾的东北、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地区,高可至海拔1500米。

【习性】蓝耳翠鸟为留鸟,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常绿阔叶林中河流岸边,尤其是森林茂密而水生动物丰富的林中溪流地带。常单独活动。喜欢栖息于岸边低树枝上。主要以小鱼、虾、水生昆虫和软体动物等为食。

【繁殖】繁殖期为4一8月。营巢于林中河流岸边的石崖上。自己掘洞筑巢。每窝产卵6一8枚。雄鸟和雌鸟轮流孵卵。

【濒危等级】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二级

生效年代: 1989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