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聋
天生就是聋子,一般和地哑连用,表示天生聋哑
【来历】
在一些文昌祠中,在主神文昌帝君的两侧,常塑两位童子塑。这两位侍童,即俗称"天聋"、"地哑"。在许多文昌帝君的画像中,也常出现这两位童子。探溯本源,天聋、地哑实即原始社会农耕民族信仰中的最大神圣天父、地母。地母比天父早出。大地负载万物,生育万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生活、繁衍的根本。因此远古先民特别崇拜大地。受农耕初期母系氏族社会的影响,人们便取大地生育万物,为万物之母之含义,称这位由大地崇拜而产生的神灵为"地母"。天父是父系社会出现後产生的男性苍天大神。古人以天为阳,以地为阴,认为阴阳相配才能化生万物。所以古代神话称,天父与地母结为配偶,天覆於地,向地下雨,致使地母受孕而滋生万物。
“天聋”、“地哑”是文昌帝君的两位侍童,在一些文昌祠中,都可以看到他们分立与主神文昌帝君的两侧,在许多文昌帝君的画像中,也经常出现这两位童子。
“天聋”、“地哑”本为原始社会农耕民族信仰的最大神圣:天父、地母。地母的出现早於天父。大地赋予人类生存的生产资料,让人类能够自给自足,它承载万物,孕育万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根本。因此远古先民更加崇敬大地。距今约十至二三万年的旧石器时代中、晚期,远古社会由原始人群阶段进入母系氏族社会。妇女在氏族里居於领导地位,是母系氏族社会的重要特徵。人类对母性的崇拜达到了一个高度,於是人们便取大地生育万物,为万物之母的含义,称这位由大地崇拜而产生的神灵为“地母”。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准发展日渐加速,男子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等主要的生产部门中逐渐占据主导的地位,於是母权制自然过渡为父权制。父系氏族公社逐渐形成。从此,以父权为中心的个体家庭成为与氏族对抗的力量,原始社会逐渐趋於解体。男子依靠经济上的优势,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天父便是父系社会出现後产生的男性苍天大神。古人以天为阳,以地为阴,认为阴阳相配才能化生万物。在古代神话还有这麽一说,天父与地母结为配偶,天覆於地,向地下雨,致使地母受孕而滋生万物。《礼记》记载:“地载万物,天垂象,取财於地,取法於天,是以尊天而亲地也。"人类的一切都来自於天地,天地运分昼夜,剖断四季,覆载万物,孕育万物,才能有人类生命的延续。因此,人们信仰天父、地母。但对於人们的尊奉,天地总是默然无声,从不居功自傲。而《地母经》也有此种说法,地母自称“夫君本是玄童子,他聋我哑配成双。”於是人们又称天父、地母为天聋、地哑。相传地母圣诞是十月十八日,过去道士多於此日念诵《地母经》,祈祷喜获丰收,人民富足安康,生活幸福美满。
《地母经》
地母本是无忌土。包养先天与後天。
夫君本是玄童子,他聋我哑配成双。
神与气合化天地,气与神合产贤人。
真气为母母是气,真神为子子是神。
阴阳会合真造化,造化天地产贤君。
虽然不会人言语,三九二八时时行。
子母不离怀胎孕,身怀有孕十年整。
十年胎足卦爻定,胎满产出六贤君。
天皇地皇人皇氏,伏羲轩辕与神农。
天父、地母被当作文昌帝君的随童后,它的地位有所下降,它的职能、形象也已改变。当道士在地母圣诞为地母念诵《地母经》,谁也联想不到这天同时也是文昌阁内地哑的圣诞。可见地母与地哑其实已是截然不同的神圣。
为何在文昌帝君的旁边安排天聋地哑呢?据《历代神仙通监》的第十一卷中记载:“梓潼真君)道号六阳,每出驾白骡,随二童,曰天聋、地哑。真君为文章之司命,贵贱所系,故用聋哑於侧,使其知者不能言,言者不能知,天机弗泄也。”古人十年寒窗苦读就为了功成名就,但却担心考官的腐败与考场黑幕,於是在文昌帝君安排天聋地哑,防止泄漏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