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扬

1、原中顾委委员、中央党校原校长高扬(1909-2009)1909年阴历8月14日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县吉洞乡礼备沟村。中学就读于明德中学和辽阳县第一高级中学。1928年下半年考上东北大学法学院预科。
“九一八”事变后,他辍学回到家里。1934年7月恢复学籍,就读于迁址北京的东北大学经济管理系。1936年8月毕业。此期间,积极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思想觉悟得到很大提高。他加入了中华民族武装自卫会,后转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不久到河南省许昌县灞陵中学当教员。
1936年12月,经地下党组织介绍,高扬同志前往西安工作,并由宋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担任东北民众救亡会党支部书记。又被派往张学良部队机要秘书处工作,参加了“西安事变”前后的各种救亡活动。
1937年11月,高扬同志在太原参加八路军第一游击纵队。太原沦陷后,他根据上级指示到河北邢台一带开展敌后工作。1938年1月至7月先后任邢台县工委书记、邢台县委书记等职,领导建立了地方抗日政权和武装力量,消灭了当地反动势力,打开了邢台地区的抗日局面。1938年8月至1945年10月,先后任冀豫特委宣传部部长,冀西地委组织部长,太行一地委、七地委书记,同时兼任军分区政治委员。为开辟和建立抗日根据地作出了积极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后,高扬同志被派往东北解放区工作。1945年11月至1946年10月,先后任中共辽宁省分委员会委员、辽阳鞍山中心市委书记、辽宁省第一地委副书记、辽东省辽南地委第二书记、辽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1946年11月至1949年5月,先后任中共辽东省委安东省分委员会委员,安东省委常委,安东省委群众工作委员会副书记、省委妇委书记、省委民运部长和通化地委书记。期间曾自告奋勇率队坚持敌后斗争。1949年6月,任中共沈阳市委第一副书记兼市委组织部长。1950年6月至1954年12月,先后任辽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主席,辽东省委常委,辽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主席,辽东省委书记兼省委统战部部长,这期间还曾担任中共东北局委员、常委、组织部部长、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中共中央东北地区工作部副部长等职。他为推进东北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6年1月,高扬同志调任中央书记处第三办公室副主任,同年4月任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1956年1月,任中央工业交通工作部副部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国民经济建设和工业企业生产的方针,参与制定了一系列振兴和发展工业与交通的政策。
1959年,高扬同志遭到错误批判,被错划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下放到贵州省,先后担任清缜定为右倾机会主义份子,撤职下放贵州,任贵州省清镇钢铁厂副厂长、贵阳汽车制造厂副厂长。尽管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他仍然以积极负责的态度和乐观主义精神投入工作。
1962年6月,经中央批准为高扬同志平反,同年任命他为化学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他率先垂范,勤奋学习化工知识,工作之余请化工学院教师授课,倡导并主编了《化学工业知识丛书》(全21册),为普及化工知识,发展化学工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坚决贯彻党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全国化学工业基本建设和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压缩不合理的逵设项目,集中力量发展有利于国计民生的重点项目。在当时严峻的国际形势下,中央为加强与促进国防建设事业的发展,成立了以周恩来总理为主任的中央专门委员会,他是委员之一,为了落实专委会对化工工业提出的各项任务,他以发展的眼光谋划化工工业发展全局,脚踏实地地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成为化工工业的实干家。
“文化大革命”期间,高扬同志受到林彪、“四人帮”的严重迫害。被打成“三反分子”,撤销化工部部长、党组书记职务,遭到残酷地批斗、审查,并被下放化工部河南省干校劳动。尽管如此,高扬同志仍然保持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1月,高扬同志任中共吉林省革委会副主任、中共吉林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他迎难而上,狠抓揭批“四人帮”工作,从处理大量的冤假错案入手,落实干部和知识分子政策,很快就打开了局面。
1979年4月,高扬同志调任农垦部部长、党组书记。面对“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农垦系统的严峻局面,他着重抓好国营农场的经营管理,率先在国营农场实行改革,推动农垦系统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倡导农工商联合经营,使国营农场的整体效益得到提高。在他的主持下,农垦部对全国农垦工作三十余年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深入系统的总结,并编印了《农垦工作三十一年的基本经验》,对农垦系统的振兴和发展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
1982年6月,高扬同志担任中共河北省委第一书记兼省军区第一政委。他认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面对复杂的局势,为了掌握全省的情况,到河北省第一年就走访了多个县(市)乡(镇)。为了促进全省的安定团结,他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疏导工作和平反冤假错案工作。为了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和经济工作能力,他组织有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的干部撰写经济学文章,并亲自担任主编,出版了《河北经济文章选编》(上、下册),成为全省领导干部学习的重要资料。在他的大力提倡和积极推动下,全省形成了学习经济、研究经济、搞好经济工作的良好风气。高扬同志为开创河北各项工作的新局面付出了艰苦努力,取得了巨大成绩,得到中央的肯定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中共十二大、十三大,高扬同志相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他潜心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各种论著,对新时期党的建设等重大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写出了不少具有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的报告,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
1987年3月,高扬同志任中央党校校长。他以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党的干部教育事业中,积极推进党校各项工作改革,注重提高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他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召开各种层次的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他主持起草了《关于改革中央党校工作的意见》。意见涉及党校教学、科研、机构以及自身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同年11月,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批准了中央党校的改革意见,并转发全党。在主持中央党校工作期间,高扬同志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鼓励党校干部和广大学员多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提高理论修养;理论学习必须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并灵活地用于指导实践活动;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关心党校人才队伍建设。党校的改革和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高扬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八、十二、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共十二大、十三大当选为中顾委委员;第十四、十五、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列席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次代表大会代表;他还担任过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第一、二届理事会顾问。
高扬同志政治立场坚定、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对党和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无限忠诚;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无论是身处顺境还是遭受错误处理,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把自己的命运与党和国家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始终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和恩怨,体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他自觉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勇于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敢于坚持真理、坚持原则,坚持实事求是。他大局意识强。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对工作兢兢业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他作风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生活朴素,清正廉洁,严于律己,克己奉公。他长期在多个地方和部门担任主要领导职务,对于重丈问题,坚持集体讨论决定,重视发挥集体智慧。作为一名党的高级干部,他从不搞特殊,到基层调研,尽量轻车简从,反对迎来送往,主动和群众打成一片,体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
高扬同志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丰富的历史知识和良好的古今文学修养。他长期担任党的高级领导干部职务,积累了丰富的党建工作弪验,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对加强党的建设十分关心,对一些重大问题常提出自己的看法、意见和建议,并在《人民日报》、《党建研究》等报刊上发表《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研究提纲》等大量文章。反映了老一辈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新的历史时期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殷切希望。
高扬同志非常关心杂文事业的发展。任河北省委第一书记期间,他支持成立河北杂文协会、创办《杂文界》和《杂文报》,对思想解放起了推动作用。在工作之余,他撰写了近百篇短小精悍的杂文,北京杂文协会编辑出版了《高扬杂文散文集》。他善于抓住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辩证分析,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在弘扬正气、针砭时弊、促进工作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皖年,高扬同志还担任全国杂文联谊会顾问,积极参加杂文研讨活动。
高扬同志从青年学生时起,就投身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事业;新中国建立后,他满腔热情地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进入新时期,他坚决拥护和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晚年患病期间,仍然以坚强的毅力,坚持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体现了一个革命者矢志不渝的坚定信仰和高度的政治修养。
2009年3月29日,高扬同志在北京病逝,享年100岁。
2、作家高扬,河北省满城县人,生于1939年,1967年毕业于河北大学中文系。历任张家口4619部队军垦战士,邯郸市郊区西大屯学校、市第十八中学教师及市第二十六中学教师、副校长,邯郸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文学创作一级。
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评论集《喝彩集》,散文集《雪照》、《多彩的土地》(与人合集),评论《生命的燃烧感情的倾泻》、《长城雄姿,燕赵大气》、《“大运河文学”的艺术和审美》等。评论《运河滩上乡土香》获河北省第一届文艺理论金鹿奖,散文《晚秋》获河北省散文学会舒奇杯散文优秀奖,散文《酒场》获第三届河北省散文名作一等奖,杂文《忙》获2000年度河北省副刊好作品一等奖,评论集《喝彩集》获华北区第一届文艺理论评奖二等奖,评论《“大运河文学”的艺术和审美》获华北区第二届文艺理论评奖二等奖。
3、革命烈士高扬,又名高漾辉,湖南省平江县人,1928年秋收起义后参加红军,负责训练俘虏和报纸编辑。抗战期间担任过抗日救亡团体放映队政治指导员。1939年周恩来同志在重庆派他到云南个旧锡矿担任《曙光日报》主编,次年到重庆,任《新华日报》副刊编辑。1941年到苏中任二地委宣传部长。1943年在对日伪反“清乡”斗争中,他参加苏中区党委巡视团,考察四分区的对敌斗争工作,并作为中共苏中宝应县委代表,指导临泽区的开辟工作。1944年9月,他担任范水区委书记。1945年冬,他调任中共江都县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次年3月15日,在江都河南斗争中不幸于刘家(现属谢桥镇)被国民党反动派军队包围,在突围中英勇牺牲。
4、北魏孝文文昭皇后高照容之父高颺或高扬,北魏孝文文昭皇后高照容之父。
5、山东轻工业学院教授曾先后在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加拿大新伯伦瑞克大学制浆造纸研究中心、美国缅因大学(University of Maine, Orono, ME. USA)化学与生物工程系、加拿大新伯伦瑞克大学制浆造纸研究与教育中心(University of New Brunswick, Fredericton, N.B. Canada)、加拿大魁北克大学(Université du Québec à Trois-Rivières, QC. Canada)制浆造纸研究中心(CRPP-UQTR)等单位任职,2007年4月从加拿大回到山东轻工业学院制浆造纸学科工作,受聘为“纤维资源的制浆造纸性能及生物技术”学术方向带头人。
2003年至2007年,在加拿大新伯伦瑞克大学(University of New Brunswick, NB. Canada)从事纸浆纤维特性及纸张性能改进方面的课题研究(加拿大自然科学和工程研究基金-合作研究发展基金,加拿大创新基金,加拿大大西洋地区振兴基金)。
2000年至2003年,在美国缅因大学(University of Maine, ME. USA)从事:(1)碱法制浆得率与纸浆成分及纤维素聚合度关系的研究;(2)新型氧脱木素设备(激波发生设备)的中试运行。
1997年至1998年,在加拿大新伯伦瑞克大学(University of New Brunswick, NB. Canada)从事氧脱木素工艺改进的研究。
1998年,在加拿大魁北克大学(Universite du Quebec at Trois-Rivieres, QC. Canada)从事化学机械法制浆废液活性污泥法生化处理的研究。
参加的科研项目(国内部分)
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和完成的: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基金项目2项,广东省博 士后科学研究资助金项目1项
作为课题组主要成员参加完成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项,轻工业部晋冀鲁豫纸板基地科技攻关项目1项,国家教委高等院校博士点专项基金项目1项,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纤维素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基金项目1项,轻工业科技发展基金项目1项,广东省科委团队项目1项,广东省科委高新技术成果孵化项目1项。
6、公务员高扬,安徽省利辛县人,生于1980年,2007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获管理学硕士。现任江苏省扬州市国土资源局副主任科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