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台市

吉林省九台市是由地级长春市代管的县级市,位于东经125°25’-126°30’,北纬43°51’-44°32’之间,地处吉林省中部的长春平原,幅员面积2 875平方公里(2007年),人口70万(2007年度公安部统计数据)。1932年9月14日设治建县,1988年8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县级)。全市现有3个街道办事处、10个建制镇、2个民族乡。
九台市位于长春市和吉林市两个特大城市之间,西距长春城区43公里,距长春市最近距离8公里。东距吉林市城区76公里,距吉林市最近距离30公里,正处于长吉两大特大中心城市之间的交通走廊地带和长吉经济圈的核心位置。绵长的区域将长春、吉林两大中心城市紧密地连接起来,是长吉一体化发展的最重要结点和经济的集聚区。
九台市东及东北隔松花江与舒兰、榆树两市相望,南与长春市双阳区连接,东南与永吉县毗邻,西与长春市宽城区为邻,北与德惠市接壤。九台市属松嫩平原东南边缘与长白山余脉过渡的台地,境内地形地势呈西南、东北狭长状,东南高,西北低。境内河网密布,低山耸生。一江三河(松花江、饮马河、沐石河、雾开河)纵贯南北,长白山余脉即大黑山脉横亘东西。
作为一个北方城市,九台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秦、汉时代,夫余国就在这里创造了塞外文明。清朝时,为保护满族在东北的发祥地,实行封禁政策,修筑柳条边墙,并沿边墙走向设置边台,九台因位于法特哈边门(在今舒兰市法特镇)向西南的第九个边台而得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九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正以其独有的综合优势成为长吉经济带上的必兴之地。
历史沿革清朝统治者把东北视为他们的发祥地,因此在入关后,为了巩固后方根据地,不使汉人占据、开发,以保护清朝统治者独占东北特产的权益,于康熙九年至二十年(1670年-1681年)在吉林省境内修筑柳条边新边(俗称边墙〕,防止汉人和蒙古人进入,并在境内沿边墙设有四个边门,共置二十八个边台,今九台市就是这二十八个边台之一,是从头台数起的第九台。九台分上九台、下九台。设县时,县城位于下九台,后改为九台,成为县名。
九台地区在两汉时期为夫余国的属地。夫余灭亡后,从南北朝到隋唐初期,属勿吉、靺鞨地。唐代,接受唐王朝册封的渤海国称号,属渤海的夫余府(治今农安)辖境。辽代为东京道黄龙府(治今农安)辖境。金代为上京路济州(即辽代的黄龙府)辖境;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济州改为隆州;贞祐(1213年-1217年)初,为隆安府(治今农安),今九台市亦随之归属隆安府。元代属开元路辖境(开元路治曾在今农安,后又迁到今辽宁开原)。明代属奴儿干都司管辖。
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政府把这一带封为禁区,在吉林省境内修筑柳条边墙,并在封禁区的“紧要关口”安设卡伦(为卡哨之意)或“设立封堆”,以防汉人和蒙古人进入。至咸丰十年(1860年),由于国内外形势的逼迫,才完全开放。光绪四年(1878年)设立垦务局,并积极鼓励开发垦种。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改吉林将军为行省,正式设立吉林省。民国初年改东三省总督为奉天都督,不兼辖吉、黑两省,这时东北三省开始分治。伪满大同元年(1932年)由地方绅商请准设治,从永吉县、长春县、德惠县的部分地区析置为九台县,隶属吉林省。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6月5日,国民政府公布东北新省区方案,仍隶属于吉林省。
1945年九台解放,设县人民政府,1955年改为县人民委员会,1968年改为县革命委员会,1980年复称县人民政府。1988年8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九台县,设立九台市,所辖区域不变。
1945年10月,隶属于吉合区行政委员会长春地区,成立九台镇政府。1946年1月,九台镇政府转移,国民党军队进入九台。
1946年2月,划归吉林省吉林分省管辖。3月,九台镇政府迁回九台;5月,再次转移。1946年1月和5月,国民党在九台两次设立县政府,统治这个地方。此后九台属敌占区,归吉林省吉北专区管辖。
1947年10月17日,九台解放,置县政府。同年将四家子区划归双阳县管辖,双庙子区划归长春县管辖。设城关区等9个区。
1948年3月,划归吉林省吉北专区管辖。调整为20个区,增卢家区等。区下设村。
1948年7月,划归为吉林省直辖县。
1949年,九台县政府更名为九台县人民政府。同年将长春县双庙子区划回九台县管辖。增升阳区。改为22个区,198个村。
1950年,将各区名重新按序数命名。
1955年,九台县人民政府更名为九台县人民委员会。同年,将长春市卡伦区划归九台县管辖。
1955年,改为23个区,212个村。
1956年7月3日,设立怀德专区。九台县划归怀德专区管辖。10月6日,怀德专区更名为公主岭专区。
1956年,改为4个镇、77个乡。
1957年,将泡子、吉家、布海、双庙子、升阳、长山乡划归德惠县管辖,将德惠县太合、义合、城子街乡划归九台县管辖。
1958年初,改为2个镇、30个乡。撤销卡伦镇等。此后又划分为九台镇、营城镇、沐石河、其塔木、上河湾、土们岭、龙家堡、波泥河、朝阳、城子街、卡伦11个公社。
1958年10月23日,撤销公主岭专区,九台县划归长春市管辖。
1960年,增舍岭、加工河、饮马河、西营城、放牛沟、胡家、卢家、庆阳、城郊9个公社,增至20个公社。
1961年,增六台、苇子沟、三台、纪家、鸡鸣山、兴隆、二道沟7个公社,增至27个公社。
1964年,撤销胡家人民公社,增胡家回族乡。改为2个镇,1个民族乡,24个公社。
1965年,增卡伦镇。全县辖3个镇,1个民族乡,24个公社。
1966年1月10日,设立德惠专区。九台县划归德惠专区管辖。
1968年,撤销九台县人民委员会,成立九台县革命委员会。
1969年7月3日,撤销德惠专区,九台县划归长春市管辖。
1969年,仍为3个镇,25个公社(民族乡在成立革委会时撤销)。
1976年,撤销城郊、朝阳、舍岭3个公社,增九郊、春阳、沿江3个公社。
1980年,撤销九台县革命委员会,成立九台县人民政府。
1981年,撤销胡家人民公社,增设胡家回族乡公社。改为3个镇、1个民族乡、24个公社。
1983年,撤销沿江乡,增莽卡满族乡。改为3个镇、23个乡、2个民族乡。
1984年,撤销上河湾、其塔木、土们岭、沐石河、西营城、饮马河、城子街乡,增上河湾、其塔木、土们岭、沐石河、西营城、饮马河、城子街镇。改为10个镇、16个乡、2个民族乡。
1985年,撤销卡伦、龙家堡乡,增龙家堡镇。改为11个镇、14个乡、2个民族乡。
1988年4月26日,经省政府批准,撤销营城镇,将其所辖区域并入九台镇。改为10个镇、14个乡、2个民族乡。
1988年9月15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政函[1988]第175号文件”通知:民政部1988年8月30日“民[1988]行批15号”文件批复,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九台县,设立九台市(县级市),以原九台县的行政区域为九台市的行政区域,由省直辖,长春市代管。
1989年,撤销九台镇,增团结、工农、南山、火石岭、营城街,改为5个街道、9个镇、14个乡、2个民族乡。
1992年,撤销兴隆、苇子沟、放牛沟乡、增兴隆、苇子沟、放牛沟镇,改为5个街道办事处、12个镇、11个乡、2个民族乡。
1998年3月4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卡伦镇更名为卡伦湖镇。
2000年6月30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放牛沟镇更名为东湖镇。
2000年,九台市辖5个街道、12个镇、13个乡。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799 729人,其中:团结街道 39 094人、工农街道 38 910人、南山街道 28 242人、营城街道 28 028人、火石岭街道 28 121人、沐石河镇 32 564人、城子街镇 25 185人、其塔木镇 46 386人、上河湾镇 27 655人、西营城镇 23 541人、土们岭镇 14 265人、饮马河镇 22 439人、龙家堡镇 33 326人、卡伦湖镇 48 992人、苇子沟镇 28 419人、兴隆镇 21 562人、东湖镇 25 287人、九郊乡 36 361人、春阳乡 17 172人、纪家乡 17 063人、庆阳乡 27 756人、卢家乡 24 524人、六台乡 24 285人、胡家乡 22 605人、莽卡乡 30 820人、三台乡 21 994人、二道沟乡 13 125人、加工河乡 17 199人、波泥河乡 17 176人、鸡鸣山乡 17 633人。
2002年,九台市辖3个街道、13个镇、2个民族乡。总人口83.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8万人。
2003年,九台市辖:九台街道、营城街道、九郊街道、土们岭镇、西营城镇、沐石河镇、其塔木镇、上河湾镇、龙家堡镇、卡伦湖镇、东湖镇、城子街镇、兴隆镇、苇子沟镇、纪家镇、波泥河镇、莽卡满族乡、胡家回族乡。
2004年,九台市辖:九台街道(办事处驻曙光大街)、九郊街道(办事处驻团结街)、营城街道(办事处驻营城街)、卡伦湖镇(镇政府驻卡伦街)、上河湾镇(镇政府驻上河湾)、其塔木镇、土们岭镇、沐石河镇、西营城镇、城子街镇、龙家堡镇、苇子沟镇(镇政府驻杨家烧锅)、兴隆镇(镇政府驻赵朝阳沟)、东湖镇(镇政府驻放牛沟)、纪家镇(镇政府驻青云堂)、波泥河镇、胡家回族乡(乡政府驻胡家屯)、莽卡满族乡(乡政府驻舍岭)。
2005年,将九台市的卡伦湖镇、龙嘉镇(原龙家堡镇)、东湖镇划归长春市二道区管辖。
截至2006年底,九台市辖3个街道、10个镇、2个乡,10个社区、310个村。
幅员面积九台市幅员面积2 875平方公里(2007年),占长春地区(20 565平方公里)总面积的13.98%。这是2005年之前的统计数据:在耕地240.2万亩,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4亩,其中粮豆作物面积217.5万亩,人均3.62亩,市属林地面积97.4万亩,草地面积19.68万亩,水域面积37.92万亩。
交通 电力长(春)图(们)铁路自西向东贯穿乡镇、街道办事处和九台市区,有铁路周转站8个,境内经过里程66公里;公路网四通八达,省、县、乡三级公路35条,等级公路总长 705公里,长吉高速公路从境内穿过,紧邻长春龙嘉国际机场,九台已形成陆空齐备的交通优势,全市有6KV变电站13座,高压输电配电线路 302公里,城乡通电率达100%。
气象条件九台市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2900小时,无霜期140—155天。年平均气温4.7℃,平均气温年较差39.5℃,平均气温日较差12.3℃。年平均降水量577毫米,年平均风力 8级以上大风日16天左右,多西南风向,平均风速3.4米/秒。
行政 人口截至2009年,全市共有2个民族乡、10个建制镇,3个办事处、310个村。1932年建县,1988年撤县设市。到2002年末,总人口83.1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3.41万人,非农业人口 19.78万人。在总人口中,除汉族外,有满、回、朝、蒙、壮、瑶、苗、彝、藏、赫哲、土家、锡伯、水族等13个少数民族,共有少数民族人口7.8万人。
2007年,按照公安部的统计数据,九台市人口为70万人
土地资源九台市土地资源丰富。总面积28.75万公顷(2008年),平地居多, 多为黑土和草甸土类,属中、高等肥力。
水利资源九台市河流水系比较发达,属富水区。除大小20多条河流外,有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10余座。总储水量7亿立方米以上,水能蕴藏量约3 000千瓦,已开发 一半左右。年境内大气降水近20亿立方米,可形成地表径流将近3亿立方米。境内客水极其丰富,仅松花江每年可利用水资源就有156亿立方米,目前只开发3.6%,潜力很大。
野生动植物资源据初步调查,全市有各种野生经济植物106科322种,其中,药材223种,主要有桔梗、五味子、刺五加、生麻、防风等;饲料用类130种,主要有野苜蓿、野大豆;食用类21种,如蕨莱、榛蘑、黄花菜等;还有黄菠萝、落叶桦、胡桃楸、胡枝子、蔓蒲、乌拉草等工副业原料25种。每年可收购的野生植物达70多种。境内还有—定数量的野生经济动物和水产资源。野生经济动物主要有狐狸、山兔、豹猫、沙鸡、鹌鹑等26种。鱼类有14科50多种,并生长着蚌、虾、龟水产类动物,这些动植物资源,不仅有利于城乡工副业发展,而且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农牧业资源全市每年可产出80亿斤秸秆,对发展牛、羊、鹅等食草动物养殖业十分有利。
矿产资源2005年之前,九台市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原煤、钠基膨润土、珍珠岩、大理石、石灰石、石英石、萤石、矿泉水、沸石、黄金、白银等矿藏26种。原煤主要分布于营城、放牛沟等两大煤田,储量3.2亿吨以上,可开采百余年。珍珠岩为九台市优势矿种之—,产地9处,占长春地区的90%,储量 5 300万吨。沸石储量2 652万吨,有16处蕴藏点,占长春地区的85%。钠基膨润土,产地10处,储量1 364万吨,现已大规模开采,其土质可与驰名世界的美国怀俄明型粘土媲美。饮马河两岸地下矿泉水丰富,其中兴隆镇阎家村的钙镁型矿泉水和九台城南的硅钙型矿泉水,都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地处饮马河畔的市啤酒厂有6眼机井,其水质都是优质矿泉水,专家认定是国内少有的饮用水。
旅游资源九台市拥有一江三河(松花江、饮马河、沐石河、雾开河)、一脉五峰(大黑山脉、大楞山峰、马大山峰、马达砬子峰、八台岭峰)和大小水库约20座。市级名胜古迹约20处,还有已开发的石头口门水库风景区、马虎头山和松花江心群岛等风景区等,山水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很大。
传说轶事1.传 说
水 上 二 老
清时,在加工河屯东有一个大水泡,深不可测。每逢阴雾之时,便有两个老者坐于水面上,隐隐约约,似在饮酒。咸丰年间,涨大水两次,全屯被淹没,曾有人看见二老随波逐浪而下。从此,该泡淤浅,再也看不见二老出现了。
石 狮 逃 亡
舍岭村境内西尤屯,曾有古庙一座,门旁有一石头狮子。当地人说,该庙过去并无石狮,是宣统元年,松花江涨水,由水中冲来二石狮,沉于庙门两旁,水消后留于此地。后来某年某夜,守庙道士忽见二石狮在门前跃跃欲动,正惊讶之际,忽由庙殿中奔出一大汉手持大刀跑至门前,举刀向石狮砍下,左边石狮突然御风逃走,右边石狮未及逃去,已被一刀砍伤左胯,血流如注,站住不能行,而持刀人忽然不见,故庙旁只剩一只石狮。行路者至该屯时多往观之,验看石狮左胯,果有红色一片,状如血迹。
骆 驼 石
二道沟屯东北处,有座山叫骆驼石。山间怪石罗列,中间有块巨石,形如骆驼,鞍峰对峙,头尾皆无。相传清初,该石是一全形大骆驼,曾于夏夜间,潜入民间偷食禾苗,后为雷电击碎,头颅尾足崩落四周。因年久剥蚀失其形象,仅存腰部,至今遗迹尚存。
石 羊 屯
上河湾乡境内,有个屯子叫石羊。据当地传说,距今约一百五十年前,正当麦熟时,某人月夜田旁护麦,见有绵羊数头于田内食麦,便加驱赶,而那些绵羊如无闻状,竟然不动。某人开枪射击,有三只扑地而倒,其余奔逃无踪。某人将死羊拖出麦田外,详细观察,已变为石羊,该屯因而得名。
老 古 洞
六台村大沟屯南有一山,位于群山之中,系官马山之主脉,高十余丈,上有岩石耸立,西北岩下有门,其形似洞,深丈余。传闻明代有人凿洞修炼。至清代咸丰时,常于阴雾中有木鱼声悠然入耳,晴日则寂然无声,故名之曰老古洞。迄今数百年,形迹虽存,残痕无多。
饮 马 河
乾隆东巡,走马阅边,行至下九台西南,坐骑长嘶不驯。乾隆下马,马脱缰而去,乾隆跟踪寻找,见马正饮于一河,安祥温顺。乾隆召当地老者问河名,老者回答:“此河从南向北流,人们都叫它南北河。”乾隆略加思忖道:“这条河应叫饮马河。”由此传开,而得其名。
龙 棚
龙棚屯住着个年轻的木匠张祥,人品出众手艺超群。东海龙王翻修龙宫将他请去,经过九九八十一天,龙宫修得更加富丽堂皇。龙王款待张祥,席间泄露了天机,说今年天将大旱,龙棚这里九十九天不能下雨。张祥求龙王行雨解救乡亲,龙王不肯。张祥一怒之下砍断一根龙宫大柱。龙王无奈,答应可让张祥自己变做一条龙回乡行雨。张祥慨然应允。临行,龙王送给张祥一颗金豆,令其含在口中,嘱咐金豆万一失落即难再回。大雨三天,乡亲祝拜,张祥一乐,不料金豆落下,只听轰隆一声,张祥坠地,人们见龙掉了下来,忙泼水搭棚相护。七天七夜,龙王行雨救回张祥。从此该屯就得了“龙棚”之名。
上 河 湾
相传清康熙时,此地只有住户两三家,为一荒僻村落。当时有勇汉在村前毙一老虎,得名曰伤虎湾,后讹作上河湾。
大 顶 山
加工河屯西有大顶山,为该村最高处,邻山百姓常以此山为晴雨之标准。此山有雾气笼罩时,不久必雨,虽久雨不晴;此山之雾气急消时,天必速晴,屡验不差。
2.轶 闻
天星坠九台 地下留坑穴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地质科学院遥感地质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根据卫星摄像及航空照片,发现上河湾一带的环形水系是一个古老的陨石坑,这是上亿年前一个巨大的宇宙来客——陨石坠落该地时撞击成的坑穴。这一发现揭开了这里山水的成因之谜。
从卫星摄像上可以看到,以九台市上河湾镇为中心,即东经126°11’,北 纬44°29’为中心,直径30公里,周围有一个环形水系,为沐石河和松花江畔的低洼湿地所围绕,中心为海拔600米高的山地。后来经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地质科学家实地考察,该区由花岗岩、石灰岩、各种片岩和安山岩等构成了中央高地、边缘洼地和周围的环状围埂地形。还发现了岩石被陨石冲击后发生的一系列现象,如岩石受冲击而熔融,形成了冲击熔融岩;陨石冲击岩石后使岩石破碎,并由这些破碎岩石构成了冲击角烁岩;有的岩石被陨石冲击后受热熔化为流体,再快速冷却成为冲击玻璃;以及岩石受冲击后留下的震裂锥,岩石中的长石和石英矿物被冲击后形成的冲击微页理等等。这些现象表明,上河湾镇一带的岩石在大陨石的冲击下,已经发生变质,这种变质作用叫做冲击变质作用。上河湾镇的陨击事件,是地质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可能造成当时生物的绝灭,气候的突然变化等,因此具有较大的科学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