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状病毒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0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丝状病毒科(Filoviridae)只有一个属,即丝状病毒属(Filovirus)。它包括两种病毒,即马尔堡病毒(Marberg virus, MBV)和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 EBV)。

根据早期的形态学观察,将马尔堡病毒归于弹状病毒科,尽管这类病毒在粒子长度、结构及蛋白多肽等方面与弹状病毒存在差异。进一步的形态学及形态发生学、理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马尔堡病毒和埃博拉病毒具有独自的特性。1979年在“病毒学与四级致病因子”会议上,建议设立丝状病毒科,1982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正式承认上述分类,成为一个独立的丝状病毒科。

研究丝状病毒具有重要的意义:(1)这两种病毒均具有极高的传染性,对人类的危害极大,实际操作也要求在P4级的实验室中进行;(2)这两种病毒可引起猴的严重感染,影响养猴业的发展和实验猴的健康;(3)由于特有的生物学性质和致病力,这类病毒有可能用作生物战剂,世界卫生组织也将其列为潜在的生物战剂之一,应该引起人们的防范。

马尔堡病毒和埃博拉病毒均与非洲地区有关。某些毒株可以引起人的严重出血热。据报道,人类的马尔堡病毒感染死亡率约为30%~35%。不同血清型的埃博拉病毒其致病性有很大的差异:扎伊尔型的致死率约为88%;苏丹型的致死率约53%,并有一些亚临床感染;莱斯顿型对人类的致病性很微弱。丝状病毒的自然疫源地和自然发病史尚不清楚。在实验室条件下,这两种病毒可以感染猴、小鼠、豚鼠、仓鼠。某些毒株可以引起人的严重出血热。丝状病毒具有嗜细胞性,主要是网状内皮系统细胞、成纤维细胞和间质组织细胞,尤其是肝实质细胞。病毒在全身各组织器官中分布,肝、肾、脾、肺中含量最高。病理剖检变化因毒株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