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喇汗王朝
10世纪中叶,哈喇汗王朝统治者沙土克·布格拉汗(942~956年在位)为了得到中亚地区穆斯林的支持而于955年左右皈依了伊斯兰教,并以“圣战”为名,东征西讨,扩大自己的势力,在占领喀什噶尔后,以之为第二都城。在他去世后,其长子巴依塔什继其位,仍都喀什噶尔。因他的伊斯兰教名为木萨·本·阿布都·克里木,故通常称木萨(956~?年在位)。其弟苏来满,驻巴拉沙衮。木萨死后,子阿布勒·哈桑·阿里嗣位,形成后世所谓的阿里系(长支);苏来满死后,子哈桑继位,形成哈桑系(幼支)。两系虽同为沙土克·布格拉汗之孙,但出于各自的利益,联合时少,而争斗时多。
木萨在位期间,成功地实现了王朝的伊斯兰化。960年,有十二万帐突厥语民众接受了伊斯兰教。史学界认为就是这一年伊斯兰教被木萨宣布为国教。此后便发动了对于阗的“圣战”,虽至死未达目的,但在其子侄时(1009年以前)却变为现实。对于阗的占领,使哈喇汗蔚成中亚大国。其疆域最大时,东至今新疆阿克苏及拜城一带,北抵巴尔喀什湖,西迄两河流域,南包帕米尔高原。境内民族除回鹘、葛逻禄外,尚有样磨、古斯、处月、突骑施、粟特等。
哈喇汗王朝在政治上采用两可汗并立之采邑分国制,国中有阿尔斯兰汗(狮子王)与博格拉汗(雄驼汗)两种汗号。这种制度本身就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形成,为以后的分裂埋下了种子。11世纪中叶,汗国正式分裂为西部(长支)和东部(幼支)两个王朝。前者都撒马尔罕,后者都巴拉沙衮和喀什噶尔。东哈喇汗王朝君主保有桃花石称号,属于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地方王朝,与北宋、辽及后来的金均保持着政治经济联系,而与近邻的西夏却较少往来,且常常处于敌对状态。1095年,西部王朝沦为塞尔柱的附庸。1128年,东部王朝沦为西辽的附庸。1141年,塞尔柱被西辽战败,西部王朝亦由塞尔柱附庸转为西辽附庸。随后,西辽衰落,东、西二部王朝也于1211年和1212年相继灭亡。
哈喇汗王朝时期文化比较发达,涌现出了玉素甫·哈斯·哈吉甫、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等著名学者,他们撰写的《福乐智慧》和《突厥语辞典》在维吾尔族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此外,在哈喇汗王朝晚期还出现了一部有名的伦理学著作——《真理的入门》,作者是维吾尔族盲诗人阿合买提·优格纳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