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景港
旧为长江分支入洞庭湖的出口。旧志称“景口”,又名“源港”。一说北岸为北景口,南岸为南景口。另说镇区原有两条小港,北为北景港,南为南景港。南景港久废。
北景港镇位于华容县南部。镇域东濒西湖与南山乡为邻,南临藕池河与南县明山头镇相望,西抵张家湾大桥与操军镇毗连,北环牛氏湖与新河乡接壤。辖区旧名禹甸垸,原为牛氏湖、西湖及藕池河滩涂、淤洲。1902年前后由各地流入县境的移民组织开垦。据传于1902年古历3月20日起土动工。因地处禹山之麓,禹山及附近诸山又名南山,取《诗经》“自古南山,神禹甸之”之义,名禹甸垸。
北景港镇镇域建国前属景港乡,建国后划为景港、横洲、中岭、北岭、禹九等乡,属2区;1956年撤区并乡为景港乡;1958年与新河乡合并成立新景人民公社,1961年规模缩小,定为景港公社。1984年实行镇带村体制,为北景港镇。辖27个村、两个渔场、1个林场、2个街道居委会。集雨面积75.7平方公里,有水田32531亩,旱土19747亩,总人口39227人。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20110万元,各类税收510万元,镇财政总收入62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450元。
镇区名北景港。旧为长江虎渡口分流水入洞庭的出口,旧志称“景口”,又名“源港”。因镇区原有两条小港,一曰北景港,一曰南景港。南景港久废。北景港形成集镇甚早。早期街道建于藕池河堤上。1953年为整修河堤迁入堤内。1951年即建为2区区属镇,1956年为县属镇,1958年改为社属镇,1966年再度为县属镇,1969年复为社属镇,1980年恢复为县属镇,1984年与景港公社合并,为北景港镇镇区。1980年复镇时有建成区1 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300人。经十数年的经营,至2000年,建成区为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900人。街道总长度为1.3公里。其中五三路,长800米;工农街,长345米;上市街,长157米。镇区于1977年10月架起了连接南北的康乐大桥;街道两旁楼房矗立、厂房店铺、商业网点、星罗棋布。通往南华公路的汽车,往返沱江与内港的机船,穿织如梭,自然构成镇区水陆交通网。文教卫生事业也随之巨变。县办的华容二中,镇办的初级中学和中心完小、幼儿园环布镇区。地区医院新修了门诊部、家属楼。广播站、文化站、影剧院、敬老院和贸易市场也陆续建成。县级部门下伸的生资、药材、工商、银行、税务、油脂等20多个单位布设境内。镇区工业兴起极早,乃是附近地区农副产品加工基地。1956年建有全县最早的农机修配厂、服装综合厂等,年工业总产值200余万元。镇风机厂经与长沙风机厂联营后,产品畅销东南亚各地。鞭炮、白酒、皮鞋、家用器具等传统产品的生产,成为流通湘鄂的主要货源。2000年,产生于镇区的国内生产总值8800万元,各类税收270万元,财政总收入320万元。文化事业突飞猛进,户户通广播,家家有电视。居民初步达到了小康水平。
北景港
龚光戎
集市连渠网,四周公路通。
昔称小上海,今更物华丰。
北景港今昔
温敬宪
几间茅舍畔河坡,狭窄经程脏气多。
屋宇参差俱破旧,路途低塌尽岩砣。
奸商霸道超狐鼠,恶棍横行胜虎魔。
人过此街无净处,星稀民户受欺磨。
景港成街五十年,梳妆城镇勇征先。
勤劳破旧旋宏策,智慧推陈扮美颜。
玉宇琼楼铺锦市,大商小贩创新天。
车人往返如潮涌,百卉争开季季妍。
北景港
徐金阳
明山北望藕池河,上下车船景港多。
教育花开萦老镇,人灵地杰四时歌。
赞北景港镇
张作焕
脱贫政策广宣传,十亿神州换地天。
北景港边春意闹,藕池河畔凯歌连。
高楼挺拔冲霄汉,小巷纵横飘酒帘。
集贸市场今胜昔,繁荣经济写新篇。
农科桥集镇
农科桥集镇位于北景港镇域中心部位。原为石桥村村部。因设有镇农科站,故称农科桥。1997年10月1日新景水泥公路通车后,沥水载重型的益华渠公路从农科桥穿通省“1804”线,使农科桥成了周边村组政治、商贸、加工、文化的繁华中心,形成了交通、教育、商贸、产加销一体的小集镇。建成区面积0.1平方公里,集镇居民108户、382人,集贸市场200平方米,商贸门店112个。农村商业网点联通省内外,农副产品加工业、林文家俱业、机车修理业、电视广播维修业、信息产业、科技中心、饮食业等服务行业和养殖业得到发展。2000年产生于集镇的国内生产总值500万元,各类税收8万元,财政收入10万元。
农科桥
龚光戎
通渠两岸一桥连,上走机车下走船。
楼阁整齐如栉比,几间茅屋忆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