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0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犬科

外形特征中等体型的食肉动物,体形矫健,四肢细长,善跑,颜面部长,吻端突出,耳较大,直立。前足5指,后足4趾。爪钝不能伸缩,趾行性。毛被丰密,毛色单一或稍有斑点,少数属有变色情况(如白狐属冬毛纯白色,夏毛青灰色)。尾较粗长,尾毛一般蓬松。具有臭腺和肛腺。犬齿粗大,裂齿较发达。嗅、听、视觉灵敏。营地面生活,不会爬树,但能游泳。[1]

分布范围犬科是食肉目中分布最广泛的一科,除了少数岛屿、南极洲外,几乎遍及陆生食肉类的全部分布范围,并且是唯一在白人之前到达澳洲的陆生食肉目成员。

犬科动物中体型最大的是狼,分布于欧亚大陆和北美洲,最北可进入北极圈,其中北极地区的一些狼身体为白色,又称北极狼,但并非独立的物种。

生活习性犬科成员之间的亲缘关系和亚科的划分有很多不同意见,这些意见甚至差异极大。简单的从体型和习性来说,犬科可以分成体型较大,食肉性较强,可以捕食较大型猎物的犬类,以及体型较小,食性略杂,主要捕食小型动物的狐类。

多数种昼夜活动,少数种晨昏活动,仅貉属有冬眠习性。肉食性,偶尔也食植物性食物。繁殖力强,多为1年1胎,每胎产2~13仔。多数种毛皮珍贵,有些种以鼠为食,在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有些种残害家畜和家禽,给畜牧业造成严重损失。狼、狐是多种病原菌的携带者,对人类有一定的危害。[1]

犬科中的狼不仅体型较大,而且还有成群捕捉猎物的习惯,因此可以捕捉原比自己大很多的猎物,成为北方地区最强大的捕猎者之一。与狼同属的其它成员还有北美洲的郊狼、赤狼和非洲及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几种豺(胡狼),它们体型比狼小,不及狼凶猛。家犬也与狼同属,可能是狼的后代,也可能起源于豺,或者是混血,它们之间没有明显的生殖隔离。除了狼以外另外两种集体捕猎的动物是非洲的非洲猎犬(非洲野犬)lycaon pictus和亚洲的豺狗(豺、亚洲野犬)cuon alpinus,它们体型虽然小于狼,但是凶猛程度可能更甚,其中非洲猎犬可能是犬科中唯一纯粹肉食性的成员。类似狐的小型犬科动物的习性更加多样化,典型的狐如广布于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的赤狐vulpes vulpes主要以小型脊椎动物为主食,也吃无脊椎动物、浆果、鸟蛋等。非洲的大耳狐otocyon megalotis则食物基本限于昆虫,以白蚁为主。大耳狐和其它犬科动物成员的关系均比较疏远。犬科唯一爬树能力比较强的成员是北美洲的灰狐urocyon cinereoargenteus,常会爬上树木。东亚的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也偶尔会爬上矮树,貉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见到,外形介于狐和浣熊之间,食性比较杂,也是犬科中吃植物性食物最多的成员之一。

种群现状包括一些平原陆栖、善于疾驰的中小型猛兽。体形矫健,四肢细长,颜面部长,尾毛蓬松。前后足第一趾均较退化,爪粗钝,不能伸缩,肉食性,多数种类成群猎食,但狐主要营独栖生活。犬齿强大,尖长形,上颌第四前臼齿与下颌第一臼齿发育为强大的裂齿。嗅觉特别发达。分布于世界各大陆动物地理区。犬科的动物在我国共有4属,即豺属(Cuon)、犬属(Canis)、貉属(Nyctereutis)、狐属(Vulpes)。狼(Canis lupus)是犬科中体形最大的一种,较家犬略大。吻略尖,口较阔,耳尖长而竖立,尾垂于后腿间,从不扬起。性凶残而多疑,常成群猎食,夜晚狼嚎,其声凄厉。对人畜都能造成危害,又是狂犬病毒的携带者。狼皮可做皮褥、皮袄等。一般认为,家犬(Canis familiaris)的野生祖先就是狼。实验证明,狼与家犬的杂交后代是可育的。赤狐(Vulpes vulpes),是本科中体形较小者。吻部尖长,耳较大,尾大,超过体长之半,尾毛蓬松。栖息在丘陵山地、森林、草原和城市近郊。食性杂,包括各种小兽或鸟类以及野果等。是珍贵的毛皮兽,除猎捕野生种类外,各地多进行人工养狐。著名的银狐是赤狐的一个变种,毛呈黑色而带白毛尖。[2]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