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峰证道寺

云峰证道寺,在临海西南郊云峰山上。
证道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为光孝空师所创,俗称云峰寺。宋宣和中(1119-1125年)毁,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重建,后又数圯数修。元延祐元年(1314年),无尽祖灯禅师始居此修禅,禁足五十余年。明洪武初(1368-1372年),名僧妙净退居于此。崇祯中(1628—1644年),僧湛明重建殿堂。邑人陈函辉尝居寺读书,并请《大藏经》一藏,藏于寺。清顺治中(1644—1661年),僧寂光募捐重修。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重修藏经阁。民国七年(1918年)重建,民国九年(1920年)又重修。现为临海市佛教保留场所。
寺原有大殿、地藏殿、佛堂、藏经阁、方丈室、僧寮、客堂等,今存三门、大雄宝殿、后殿等大小房屋数十间。三门平面三开间,通面阔l0.6米,通进深9.5米,建筑面积100·7平方米。明间脊檩有“中华民国七年岁次戊午桃月”等墨书。三门前尚立有民国九年《重修云峰证道光孝禅寺碑记》一块,邑人王谦篆额,马毓思撰并书。
大雄宝殿平面三开间,通面阔12.4米,通进深10.56米,建筑面积130·9平方米。殿内后壁尚嵌有明代残碑二块,一为《无尽灯禅师行业碑铭》,宋濂撰文,张筹篆额,释宗泐隶书。碑上截已毁,残高128厘米,宽105厘米。一为《重建云峰证道光孝禅寺碑记》,明崇帧间(1628—1644年)寺院住持湛明立,陈函辉撰并书。碑高167厘米,宽88.5厘米。
后殿平面五间,通面阔17.8米。又南端加接一间,南厢房与之相接,宽3.9米,深9.5米。建筑面积206·15平方米。此外,尚有南厢房六间,其中楼房四间,平房二间。楼房通阔11.8米,平房通阔5.4米,深9.1米。总建筑面积156·52平方米。
附:重建云峰证道光孝禅寺碑记
……证道光孝禅寺』……
……浮桥,折而西,岭凡七盘。』山名云峰,峰盖在云中也。其』下有寺,寺依云而冷,环峰而灵。』自梁天监二年,有光孝空禅师』口口辟草,称开山第一祖。唐光』口口其传而嗣,是圣贤之增出』七作。及宋而蓝若倾颓,有无尽灯禅师者奉口山中,禁足修持』四十年。远近咸敦其孝思,重其』梵行,不出山而精庐益焕,宋太』史景濂有碑记之。前乎此者,如』戒阇黎之台称明镜,后乎此者,』口口师之夜走深峦,则又神』口口口口现度生所云不可思』议者矣。函辉髫而口口口侧,正』值中叶凌夷之日,房分头绪,人』别肺肠,未法比丘,少奉戒律,而』独有一少年师,法名如体,字湛』明者,携其二亲葬山中,而事其』师素口口和尚不啻如孝子之』奉慈父母也。辉目击而敬慕生』焉,遂再拜定方外交。如此者荏』苒白驹之隙已三十余载,而吾』师之宣律坐禅,参宗说法,东南』已尊之为龙象,为狮子吼。而其』兢兢业业之一寸心,守身若处』子,退席口口闻如故也,其显而』轨范,细而威仪,虫蚁宣慈,杨枝』解厄,种种诸法事皆不具论,而』即其重兴宝玉刹也,亦有数异』焉!合十爨而归宗,并资圣寺为』云峰一灯,一也;开金绳而界路』也,觉途利往,心地圆通,二也;绀』殿易口口口梁柱,悬记岁时,塔』红则吾再来共眺,非预谶乎?三』也;山门久口口口口官,特惠愿』力,道高则口口口岂得之偶然』乎?四也;天台山诸刹皆有藏经,』而郡城独少,函辉为请之留都,』师蹑口担簦,躬往较口,从沧渤』孤帆,冒险归山,虽龙神水怪,皆』顶礼焉,人力不至于是,五也;归』而率赤髭白足之侣简藏数年,』禁足虔修,几有柳生肘,鸟巢肩』之瑞,六也。师幼即薙发,以朴心』念佛,扫除文字障,及内慧启而』天花坠,说法如富楼那,辨才若』维摩诘,两登戒坛,不啻南山道』宣师之口自负土,诚感博诸』方之口口口戒者,反叩孤峰而』向遮口口利利他正已物正,道』在是矣。而辉因重有感于苦行』之难也,儒之道严三省而始闻』一贯,仙之道经七试而始悟九』还,自古高衲,证祖位未有不从』实地起者,僧那一衣一钵,一坐』一食,奉头陀行,神光利刀断臂,僵立雪中。慧远桑榆之阴高坐提唱,灌顶菜羹水斋冰床雪被,大梅缚茅燕处,沩山抬橡栗充』饥,船子上无片瓦,下无卓锥,风』穴单丁,赵州行脚,道悟风雨晦』冥,栖身丘冢,永明九旬习定,月』叫孤猿,其榜样也。湛师之在峰』顶,昼形一食,宿不离衣,作务执劳,必先于众,真有立死关以学』禅,冥枯木而入静者;即质之陋』巷卓立之子渊,铁杵磨针之玄』武,有以异乎?于是大功德主有』西蜀闵齐瞻郡伯,楚沅宋微玄』令公,郡伯暇约辉登山,从容言』曰:“古人谓孝为百行之首,斗』中有孝悌明王,皆以孝治天下』意也。世称释氏无亲,而兹山以』孝相嗣续,其说将无同乎”?辉起』而对曰:“墨氏之施由亲始,欲人』人亲其亲也。迦文之为毋口口』甚于以天下养也。曾闻曹口口』樵薪,睦州织蒲履,朗法师有荷』亲之担,忍大师建养母之堂,岂』独大目犍连入狱救母之为古』今纯孝哉!寺西北直穷幽谷,有』九里……』姓名并为开列碑右,以劝后……』寺初敕名证道,既以孝恩……』增其额曰光孝,以壬子……』鸠工伊始口甲申……』佛日重辉,皇图永固,皆……』……也。当事者欲勒碑记之。令』函辉作文记其始末,……』腕辞,因再拜和南……』片石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