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孔类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0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下孔类

从大约3亿年前直到7000多万年以后的三叠纪时期恐龙刚刚兴起之前不久,异齿龙这样的动物是陆地上的统治者。

它们属于一类叫做下孔类(或称单弓类)的陆生脊椎动物。下孔类的意思是“合在一起的弓”,因它们头骨的每一侧都只有一个开孔而得名。下孔类中有一些是植食性的,但大多数是凶恶的肉食性动物,具有强大的上下颌和带锯齿的餐刀—样的牙齿。虽然它们从小于60厘米的动物演化而来,但下孔类很快就出现了3米长、重达200公斤的种。它们代替了大多数3亿年前更早的大型爬行动物——无孔类(或称缺弓类)(意为“无弓的”),例如植食性的锯齿龙类。身体像河马一样大的锯齿龙类是龟类的祖先,行动笨拙而缓慢,它们竞争不过下孔类。

异齿龙经常被归入恐龙类,这是大错特错了。异齿龙生活的时代比任何恐龙都早得多。它们与我们人类的亲缘关系比与恐龙的关系还要近。

物种名称 下孔类

拉丁文名 synapsida

物种食物 植物或肉

生存年代 石炭纪晚期至三叠纪

辨认要决头骨侧下方有一个颞颥孔

下孔类亦称“似哺乳类爬行动物”。古爬行动物的一亚纲。进步类型已甚接近哺乳动物,是爬行动物进化为哺乳动物的过渡类群。头骨侧下方有一个颞颥孔。种类繁多,体形变化很大。生存于石炭纪晚期至三叠纪。如卞氏兽、水龙兽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