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庆

王文庆(1882~1925)初名军,字文卿,后改文庆。少时就读于东湖中学堂,学业优异。后渡日本,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期间,结识了陶成章、龚宝铨、魏兰等同志,即积极投身反清反封建的革命活动。归国后,于1905年加入光复会,不久又加入同盟会。1906年春,在日的同盟会总部派遣刘道一等返国,联络哥老会等会党准备在湘赣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等地起义,并派王文庆返浙,组织浙江会党配合响应。12月4日,湖南提前起义,浙江计划泄露,王文庆被迫再次出走日本。1907年,王文庆与陶成章、龚宝铨等相继回国,文庆在上海主持起东学堂,重新积蓄革命力量。徐锡麟、秋瑾被杀害后,王文庆亦遭通缉,不得已再赴南洋。在南洋期间,王文庆经常与孙中山、黄兴等共同商讨革命大计。为再次发动起义,文庆积极组织教育会,从华侨中筹募款项,尽心竭力。广州起义失败后,王文庆和陶成章等回到杭州,在西湖白云庵设立了秘密联络机关,运动新军加入光复会。又在上海建立了光复会总部机关——锐进学社。辛亥起义成功后,王文庆在上海与李燮和共同组织了攻打江南制造局的战斗。尔后,又与屈映光、尹维峻、周六介、张伯岐筹急返杭州,在杭州发动新军起义,王文庆亲率敢死队投入战斗。继尔光复南京的战斗全面展开,王文庆又亲率八百名敢死队员冲锋陷阵。特别是五百名台州兵最为勇敢。清军“骤见台州兵四面而至,不知所以,皆溃入城,遂塞朝阳门不复出。”于1911年12月2日光复了南京。南京光复后,王文庆参加了临时政府的筹备工作,并当选为临时参议院议员。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后,因文庆“血战功高”,委为南洋宣慰使。文庆至北京,看到袁的所作所为完全背离了孙中山的政治主张和《临时约法》,遂坚不就职。1916年4月,浙江宣告独立,王文庆被公推为浙江临时参议会议长、省长,不久改任浙江民政长。翌年,王文庆应孙中山之召,南下广州组织策动粤浙两军联合“护法”,并当选为护法国会参议院议员。1925年2月3日,王文庆因积劳成族,在上海福民医院去世,年仅四十三岁。王文庆的一生是不断革命的一生,是不断探求真理的一生。项士元先生痛悼之词有云:“呜呼,创造吾中华民国之革命耆勋,竟联翩长逝矣!”又云;“文庆一生奔走国事,艰危备尝,身后不但无一钱一粟之遗,且葬费亦无之,其尽瘁社会,不私生产,诚可与中山先生并垂不朽也夫。”后人为了纪念他,因将临海城内的一条街命名为“文庆街”。
图为王文庆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