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学院概况】XiangyaSchool of Medicin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前身为湘雅医科大学,1996年9月通过立项审核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由国家卫生部和湖南省政府共建。1914年由湖南育群学会与美国雅礼协会联合创建,是我国创办较早的一所西医高等学校。90多年来,先后更名为湘雅医科大学、国立湘雅医学院、湖南医学院和湖南医科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秉承“公勇勤慎,诚爱谦廉”“求真求确,必邃必专”的院训院风,造就了张孝骞、汤飞凡、谢少文、李振翩等一大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医学专家,享有“南湘雅,北协和”的盛誉。
湘雅医学院坚持“稳定规模,适当发展,提高质量和注重效益”的指导方针,确定了以研究生为重点、本科生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教育并重、积极发展成人教育与继续教育的模式,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多功能的教育体系。临床医学七年制(本硕通读)教学名列前茅,2004年成为第一批(五所)承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医药院校之一。学院设有6个学院、3个附属医院、110个教研室、83个研究室及11个研究所;有遗传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神经病学、胸心外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耳鼻喉科学8个国家重点学科和外科学(普通外科)国家(培养)重点;有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病原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内科学(心血管学)、儿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耳鼻喉科学、外科学(神经外科学)、内科学(肾病)、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生理学、眼科学、外科学(普通外科)13个省级重点学科;有病理学、生理学、人体解剖学、药理学、儿科学、诊断学、内科学、病理生理学、精神病学、医学(卫生)统计学、临床麻醉学11门“国家精品课程”;有7个国家和省部级培训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个部、省重点实验室。设有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精神医学、口腔医学、医药信息、麻醉学、护理学、药学、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等10个本科专业,均属国内一流水平。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MPH(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1个。2003年,同时成为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和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CMB)在中国引入医学教育国际标准的试点院校,是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化本土化研究与实践的排头兵。

湘雅医学院现有教职工1773人(不含附属医院),其中教授级人员179人、副教授级387人、讲师级627人;两院院士3名;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名;国家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及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9名;博士生导师167名,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242名;有151名专家在国际学术团体与全国性学会中任职。
湘雅医学院现有各类学生12000余人。他们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多次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业务统考、临床技能考核中名列前茅。学院设有10余种奖学金和特困生及助学金,年颁奖学金和助学金总额420多万元。奖学金受奖面达41%以上。因该院毕业生外语水平高、业务能力强,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连续几年学生就业率在97%以上。
科学研究在国内占有较高的学术地位。1994~2006年,全院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2741项,其中参加国家“863”高技术项目19项,973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13项,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1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9项,获得多基因遗传性肿瘤多阶段发病过程转录组学规律及其分子机制研究等重大国际合作项目18项。发表科研论文16169篇,出版学术专著362部,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488项,独创了“基因家族-候选疾病基因克隆”新方法,并于1998年成功地克隆了人类神经高频听力下降耳聋的疾病基因,实现了我国本土上克隆遗传性疾病基因零的突破。

学院现占地面积77万多平方米(不含附属医院),图书馆藏书661231册,中外期刊141912册,为全国医学文献资源共享网络中南地区中心馆和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咨询定点单位。三所附属医院共有编制病床3000余张,开放床位4000余张,年门诊量200多万人次,急诊20余万人次,年出院病人7余万人次。三所附属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其中湘雅医院和湘雅二医院为全国“百佳”医院。另有8所临床学院和24个稳定的教学基地,为临床教学和生产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该学院对外科技交流合作十分活跃,与美国雅礼协会、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美中友好协会、世界卫生组织的关系不断发展,与美国、日本、西欧和非洲等25个国家、地区的学术交往日趋扩大加深,先后聘请了近100名外籍专家和教授来校任教,接待前来考察、讲学的外国专家学者1400余人次,1600人出国进修、讲学、科研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获各种资助千余万美元。
【湘雅荣誉】写就半部中国西医史

湘雅医学院是中国按照现代医学教育的规范开始进行本科教育的第一所医学院,湘雅人写就了半部中国西医史。
汤飞凡, 建立起中国第一支防疫队伍,开创中国免疫学。
张孝骞 中国消化病学的奠基人
李振翩病毒疫苗培养法创治人
黄友岐 中国神经病学奠基人,我国神经科鼻祖。
王肇勋中国心电图学创始人,1933年于国内开创了心电图学。
谢志光 我国最早从事放射学和肿瘤学的工作者之一,建国初期,他呼吁全国把对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列为我国卫生方针的四大原则之一
林筱周 利用废旧材料,自制双目手术显微镜,为较早开展显微外科、培养显微外科人才创造了条件,并成功地在国内率先开展此类手术。
韩明 1987年成功开展了国内第一例全胰腺移植,1994年医院成功开展亚洲第一例异位部分肝移植
湘雅的医学界宗师可说是数不胜数,特别是湘雅前七界毕业生,个个都是医学界泰斗。
史无前列之湘雅五连冠

全国仅有五次医学院校联考,湘雅医学院五次皆是全国第一。
1978年起卫生部连续三次组织了部属院校的部分毕业生进行基础与临床知识的统考,其中后两次还吸收了不少非部属院校参加。湘雅连续三年名列全国第一,湘雅77 、78、79级本科生全国统考中获得三连冠后,这一考试就被取消了。
1994年,在CMB资助下卫生部进行了全国17所顶尖医学高校联考,湘雅再度名列全国第一。
2002年,因为8年制招生资格问题,国家教育部组织进行七年制考核。2002年11月进行。96级考操作、97考理论,湘雅再度名列全国第一。
【知名校友】汤飞凡 世界“衣原体之父”,第一个成功分离沙眼病毒,从此沙眼病毒被称为“汤氏病毒”,他白手起家,建立起中国第一支防疫队伍,他生产了中国自己的青霉素、狂犬疫苗,白喉疫苗,牛痘疫苗,卡介苗和丙种球蛋白和世界首支班疹伤寒疫苗。成功遏制1950年华北鼠疫大流行,研制出中国的黄热病疫苗。1957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61年,研究出“乙醚杀菌法” ,使中国成功消灭天花病毒,比世界早了16年。1981年被国际沙眼防治组织授予金质奖章,并提名诺贝尔奖,因其意外去世,诺贝尔奖离中国而去。中国现代科学家纪念邮票三名医学家之一。
张孝骞 内科专家、医学教育家、中国消化病学的奠基人,在医学界有“内科全才”之称。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之一,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现代科学家纪念邮票三名医学家之一。
谢少文 微生物学家、免疫学家,30-40年代主要研究传染病,在国际上首次用鸡胚培养斑疹伤寒立克次氏体成功(1934)。50年代开始探讨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的联系。70年代致力于免疫学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推广和标准化,以促进免疫学在中国的发展。在60余年的教学、科研中,对医学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魏曦中国科学院院士,1925年毕业于湘雅医学院,历任上海医学院教授,大连医学院教授兼系主任,大连生物制品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研究所副所长、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教授、名誉所长。
陈文贵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副部长兼中华医学会西南会理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卫生部顾问。
刘耕陶中国工程院院士,生化药理专家。《当代药理学》主编,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药理研究工作近50年,是我国抗肝炎药研究的著名专家和多种新药的主要发明者之一,在我国首先开辟肝脏生化药理学研究领域,对肝细胞损伤与修复、药物代谢酶的诱导及其生物学意义、自由基损伤与抗氧化剂等进行研究,创建了多种国内外没有的动物模型。
刘德培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
黎鳌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外科学、野战外科学和烧伤学家。
李振翩誉满全球的细菌学家和病毒学家,病毒疫苗培养法创治人。享有“科学医星”的美誉;他也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曾和毛泽东一起探索拯救中国的道理,并为推动中美建交和两国之间科学技术的交流而努力,因此获得“中美友好使者”的殊荣。 去世时,美国副总统布什亲自打电话表示哀悼。
齐镇垣一级教授、著名血液病学专家
易见龙一级教授、著名血液生理学专家
凌敏猷一级教授、著名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专家
萧元定一级教授、著名外科学家。
徐维达 一级教授、中国现代第一代一流医学专家
任廷桂一级教授、中国现代第一代一流医学专家
高镜朗一级教授、中国现代第一代一流医学专家
梁鸿训 一级教授、中国现代第一代一流医学专家
彭治朴 一级教授、 中国现代第一代一流医学专家
吴绍青一级教授、中国现代第一代一流医学专家
应元岳一级教授、中国现代第一代一流医学专家
黄友岐一级教授,我国神经精神病学元老,著名神经病学专家。
王肇勋一级教授,内科心血管病专家。
龙伯坚 一级教授,原名毓莹,号伯坚,长沙府攸县人,龙璋之子。中医学家。
胡信德 一级教授,妇产科教授,湖南省妇放科学创始人之一。
林筱周 一级教授,耳鼻喉科学家。
刘泽民一级教授,皮肤病专家,创建了湘雅医院皮肤病学科。
梁觉如 一级教授,儿科学家。
黎光煦 一级教授,著名放射学家。
谢陶瀛一级教授,著名外科专家。
潘世宬著名病理生理学、试验肿瘤学家
卢惠霖著名生物学与医学遗传学、人类优生学家
鲁重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校长,协和医院院长。
田勇泉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90年代初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经腭正中径路切除枢椎脊索瘤”手术,积极推动内镜颅底外科技术的发展;首次建立鼻咽癌发病相关的候选癌基因群和候选抑癌基因群。承担863子课题2项,任《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主编、《中国现代医学杂志》、《中国基层医学杂志》、《湖南医科大学学报》、《中国医院管理杂志》编委。
张阳德博士,外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专家,国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专家。现任国家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主任﹑中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院长,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外科主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国家卫生部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十五”﹑863计划专家委员会纳米生物技术主题和药物筛选动物模型主题专家﹑国家纳米重大专项专家委员会生物医药专家。兼任中华医学会理事﹑湖南省内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省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内镜医师协会副主席。
胡卓伟长江学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特聘教授
袁志民 长江学者,美国Harvard University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张灼华长江学者,中南大学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湘雅学派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秉承“公勇勤慎,诚爱谦廉”“求真求确,必邃必专”的院风,近百年来造就了张孝骞、汤飞凡、谢少文、李振翩等一大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医学专家,享有“南湘雅,北协和”的盛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共为16名为国家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巨匠发行了中国现代科学家纪念邮票,其中医学家三名,分别为毕业于协和医学院的妇产科专家林巧稚、毕业于湘雅医学院的微生物学家汤飞凡与内科学专家张孝骞。湘雅医学院是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与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IME)在中国同时进行两个标准试点研究的两所院校之一,是第一批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的五所院校之一,也是唯一拥有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资助成立的"中国南方医学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的高校。
【科研机构】国家基地
医学遗传学国家实验室(筹建)
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国家外专局(111计划)
癌变与侵袭原理创新引智基地
教育部
教育部癌变与侵袭原理重点实验室
中国人类遗传相关疾病资源库及共享信息平台
教育部药物基因组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卫生部
卫生部癌变原理重点实验室
卫生部肿瘤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
卫生部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卫生部人类干细胞与生殖工程重点实验室
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
卫生部移植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附属医院附属医院名单
湘雅医院
湘雅二医院
湘雅三医院
海口市人民医院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