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综合症

【考试综合症概述】“考试综合症”是指考试前精神过度紧张,出现失眠、头痛,参加考试的时候头脑发胀、心跳过速,手脚不自主地颤抖,口干舌燥,出汗多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两眼发黑,发生昏厥。主要是由于精神压力太大,过于紧张,同时也不适应考试环境,考前准备不充分,对考试信心不足,有一种恐惧的心理,当然也与本人的性格、体质有关系。对平素有“考试综合症”的人,应加强体质锻炼,增强身体素质,考前保证睡眠,以便在考试时更好地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
能否适应考试,获得好成绩,不仅取决于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更取决于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情况。它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坚强的意志和自觉果断的心理能力。缺乏任何一方面必备的心理能力,都可能导致考试失败,诱发多种情绪障碍和身心功能紊乱,产生考试综合症。
学生由于某种主客观因素,当面临重大的考试时,产生紧张心理,偶尔考试失败是在所难免的。这是一种正常的应急性心理反应,不能视为心理疾病。所谓考试综合症,是指必须多次反复或经常面临考试情境屡屡出现相似的病症,如不及时纠治,常可导致恶性循环,直至无法应考的严重程度。
考试综合症是一种对考试情景紧张恐惧、无法自行调试的心理疾病。因此治疗本症的有效措施,首先是消除考试前各种心理压力,纠正不正确的用脑与应考方法。
【考试综合症的主要表现】
①考试前心神不定,精神极度焦虑,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
②考试前或考试当天出现各种不良生理反应,如发烧、头晕、头痛、心跳加快、出虚汗,甚至休克,产生所谓晕场等现象。
③考试时感到头脑出现空白,思维能力降低,手足无措,心慌意乱,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思维,对考不好的严重后果感到恐惧。
【引起考试综合症的原因】1.心理压力过大,由于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期望过高或提出过分的不恰当的要求,以致学生心理压力过大。
2.由于错误地夸大了考试与个人前途之间的关系,令考生情绪过分紧张。
3.缺乏自信心,有严重的自卑感,错误地低估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水平,总担心自己对考试准备得不充分,不能取得好成绩。
4.考前过度疲劳,由于考前不适当地减少睡眠时间,而过度疲劳,或平时身体健康状况差,加上心理紧张,食欲下降,营养不良,影响了大脑供血。
5.临场过分紧张,如考题难度过大,考试时间太紧,监考人员过于严肃,造成不适当的紧张气氛。考前准备不充分,文具不齐备,考题形式与考生认识能力差别过大,考生难以理解考题的意义。上述种种情况,均可导致临场考试过分紧张。
【考试综合症的心理学基础】1.从心理学角度看,考试综合症无非是“回忆”受到了紧张情绪的干扰。学生在考试时往往担心自己考得不好,会影响升级升学,甚至怕影响前途和命运。 这些杂念及由此而引起的情绪波动和紧张心情,实际上造成了压力,阻碍了“回忆”的正常进行。
2.从生理机制方面看,紧张心情和情绪波动之所以能起干扰作用,是大脑皮质上的神经活动过程产生了负诱导,引起了抑制,因而妨碍了“回忆”。原来人脑的活动有一种称为“相互诱导”的规律。当大脑皮质的一个区域里产生出一个兴奋中心后就会引起(或加强)其他区域的抑制状态(负诱导),“怯场”现象正是大脑皮质神经活动过程“相互诱导”规律的表现。
3.当学生在考试中产生情绪波动或紧张心情时,大脑皮质上即出现一个与它相应的优势兴奋中心,由于这个优势兴奋中心的存在,按照神经活动过程“相互诱导”的规律,使储存住处的那个部分大脑皮质出现了抑制状态,以致本来很熟悉的知识也“回忆”不起来了,由这种诱导引起的抑制又会按照“相互诱导”的规律反过来增强大脑皮质上与精神波动相互联系部分的兴奋(正诱导),因而使情绪波动更趋激烈。如此循环往复,使整个大脑的联系系统的化学变化发生混乱,直到最后抑制发展到超限的程度,而引起“怯场”的严重局面。
【怎样才能克服和预防考试综合症】1.要清除心理紧张恐惧情绪,正确对待考试,要轻装上阵。
2.培养自信心,充分地估计自己的知识和才能,不要自高自大,也不要羞怯自卑,想念自己,勇于进取。
3.考试前要认真复习准备,不要打无准备的仗,尤其是在平时要用功学习。
4.考试前要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提倡两次睡眠制度,(夜间睡8小时,午睡1小时),使大脑清醒的状态。
5.在紧张考试复习中间,适当安排文体活动,消除儿童紧张心理和大脑疲劳状态,重大考试前1-2天停止紧张的复习,注意身心松弛,充分休息。
6.考试时发现“怯场”不紧张、惊慌,要自我鼓励,想念自己有能力战胜“怯场”。最好是转移注意,暂停“回忆”,过一会儿等抑制解除后,再“回忆”遗忘的内容,可能就会想得起来了。
7.转移注意力的办法很多:(1)可以安静下来,伏在桌子上休息片刻;(2)如能获得监考人员的允许,可到室外做几次深呼吸,以使紧张的情绪放松;(3)考生可回忆一件令人十分愉快的往事,使自己超脱考场的紧张心理,但上述几种方法的时间均不宜过长,以免影响考试做题的时间。
8.遇到难题,若一时想不出某试题的答案,思维僵化时,可转移注意力,跳过难题,着手做另一个比较容易的问题,然后再回过头来,做这道试题。
9.学校老师应该教育学生如何科学用脑,避免超负荷的“题海战役”、“疲劳战术”。
10.对正患考试综合症的患儿,应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采用“行为治疗”,如脱敏疗法和暴露疗法,使患者恐怖紧张心理逐步脱敏和适应。
11.考试综合症患儿,可在心理门诊医生的指导下,在临考前半个小时左右,服用利他林、佳静安定等药物,注意:(1)药物种类及剂量必须由医生根据经验因人而异地使用:(2)必须在事前试用,适应后方能在考试时服用;(3)千万不要自行随便试用,否则,可因药物剂量不恰当,反会影响正常考试;(4)即使有效,亦只能短期使用,仅为应付考试,决非根治疗法,家长务必认真对待。
12.考试中发生考试综合症时,可先深吸一口气,同时闭目养神,屏住呼吸,稍停一会再慢慢呼出,这样反复多次,可达到全身放松的目的,使自己的紧张心情逐渐平静下来。也可自备一些清凉油、风油精放在鼻前闻一闻,然后可伏在桌子上休息片刻。这样可以避免晕倒或虚脱的发生。
【如何调节“考试综合症”】高考、中考是决定考生人生命运的“关键性考试”,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的巨大压力导致考生过分紧张的心理,使他们患有不同程度的“考试综合症”,严重影响了其水平的发挥。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拥有良好的应试心理、生理状态,在此我们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心理调节技术和其它的有关知识。
运用自我暗示法,可调整人的情绪状态。这一方法是通过语言这个第二信号系统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使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机能得到改善。如感到自己紧张不安时,可反复地暗示自己:“我很平静”“我对考试充满了信心”“紧张算不了什么,我能克服”等。进行放松训练。此法有点象气功,先端坐好,双眼微闭,或只看一个固定的目标,意念丹田,呼吸要深、缓、匀,随着呼气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要随之松弛下来。
这种放松训练,对缓和心理紧张、松弛肌肉都十分有效。注意安排好日常有规律的生活秩序,将复习、锻炼、休息、营养、睡眠五个方面科学地结合起来,统一安排。要尽可能做到作息定时、保证充分的睡眠,并适当进行一些娱乐活动,如看电影、电视,听音乐,唱歌跳舞等,使紧张的神经有松弛的机会。复习的形式应尽量多样化,让温习更有意义、更有乐趣。
比如自己做做老师,用讲解的形式温习;或自己考考自己,会提起自己的注意和兴趣。由于精神紧张,考生的胃肠功能会下降,因此要少吃一些含粗纤维和油腻的食物,多吃一些新鲜绿色的蔬菜水果,最好能每天吃点蜂蜜以防便秘。
此外,人体在紧张情绪中,都会消耗大量的维生素C,所以补充维生素C是必不可少的。在进入考场前,考生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一些对地话,翻看一些有趣的画册,做一些放松性的动作来减少自己的紧张情绪。考试开始后,若出现走神或怯场等问题时,不必为此惊慌失措。这时只需坚持冷静地思考试券上的题目,不用多久这种怯场或走神的心理干扰就自然会被抑止,进而调整机体步入最佳的状态来完成考试。遇到难题卡壳时,要善于做自己的“思想工作”。比如对于苦思不得其解的难题时,不要去想“这下全完了”这类的内容,而要自慰:“对我难,对别人也同样不容易,我不必为此而影响情绪”。当考生遇到时间不多却仍有许多题目未做的情况时,也非常容易慌乱,常常是做这道题时又惦念着那一道,结果哪道也没做好。所以如果发生了这种情况,一定要有个合理的目标和合理的决策。
合理的目标是在保证一定的正确率的前提下,能做多少算多少;而合理的决策则意味着考生此时选择所做的题目,应该是自己比较有把握和分值较高的,同时还要考虑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把几方面综合考虑后,再做出一个明智的选择。
【正确面对“考试综合症”】『“综合症”的四种表现』
1、认为“分数最重要”
作为学生,把成绩放在首位,是理所当然的。但部分学生也许是由于来自多方面的切,对集体关心不够,集体活动也不积极参与,同学关系也处理的不够恰当等。然而这种“成绩唯一”的功利心理,对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而且具有这种心理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极差,往往会导致成绩的上下波动而有极大的变化,经受不住挫折。
2、以自我为中心
班级中部分学习成绩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由于他们所处的“角色”是高不成、低不就的位置,受教师关注偏少,容易形成一种学习目标不明确,易于满足于现状的心理,但他们个人的基本素质又决定他们不会与学习“特困户”、思想品德“落伍者”在一起,他们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中间一族”。
3、自暴自弃学习
随着学习负担的增加,一些学困生对学习更无信心,如得不到关心、帮助,在彻底抛弃了最后一点自信心后,他们往往就会自暴自弃,放任自流。
4、消极对抗老师
学习成绩和行为习惯不理想的学生,不但难以得到老师友好的重点关注,而且可能长期处于老师“监控”之下,他们往往会不理解教师的用意,排除一切外来教育,对老师有敌视倾向。
“综合症”的调解方法
老师:给学生调节心理
1、借助环境进行心理调节
略作留意,哪怕在讲台上摆上一束鲜花,在教室角落摆上报刊、杂志,都会让学生觉得舒适、温馨。另外,教室中的黑板报也是一道风景线,有经验的老师就不会让这一块“风景”成为摆设;另外,学生能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极其重要的。
2、通过学习指导进行心理调节
学生学习的压力来自多方面,包括主客观方面,但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而造成的。对于这样的学生要调整他们的现有心理,就先要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还有,学习方法的好坏,也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方面,由于学习方法不得当而造成的成绩不理想,对学生积极性的挫伤大大超过其它因素。及时的、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会使学生学习突飞猛进,其效果大大超过老师许多苦口婆心的思想教育。
学生:给自己一份好心情
1、松弛训练
端坐,微闭双目。脑中想一个“松”字,依次松弛头顶、额头、下巴、颈部、双肩、双臂、手、胸、腰、腹、腿、脚……这些部位的肌肉。这有利于脉率、血压的稳定,能提高肢端温度并获得轻松感。
2、深呼吸
在烦躁不安时,可暂时放下书本作业,放松端坐、微闭双目做2-3分钟的深呼吸。即闻花香那样缓缓吸气、慢慢吐气。对考试恐惧者,也可在卷子发下的前一刻做此练习。
3、睡个好觉
睡眠不仅能保持第二天头脑清醒,还有保存记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