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缘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0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二十四缘

二十四缘缘,梵语pratyaya,巴利语paccaya,乃助成诸法生起之意。此二十四缘系锡兰分别上座部特有之名数,巴利七论至发趣论始立。此即:(一)因缘。(二)所缘缘。(三)增上缘。(四)无间缘,无间为缘之意,如善法对无记法,无记法对不善法为无间之缘。(五)等无间缘。(六)俱生缘,法生起之际,与其俱生起而为缘。(七)相互缘,相互生起、支持而为缘。(八)所依缘,因依处及依止之相而为缘,例如色对依之转起之意界、意识界而言,彼为所依缘。(九)依止缘,作为强力原因之缘。此缘比所依缘更为强力。 (十)前生缘,于前而生起、作用之缘。(十一)后生缘,后生之心心所法对前生之身而言,为后生之缘。(十二)修习缘,令随后而来之物练达强力之缘。(十三)业缘,依心加行之业而为缘。(十四)异熟缘,如异熟之四无色蕴,相互为异熟之缘,(十五)食缘,依支持色、非色而为缘之段食等。(十六)根缘,因增上之作用而为缘。(十七)道缘,如八正道、十二支道对其相应法及等起色而言,彼为道之缘。(十八)静虑缘,为审虑之缘。(十九)相应缘,如四无色蕴相互为相应缘,所依、所缘为一,同时生灭、相应。(廿)不相应缘。(廿一)有缘。(廿二)非有缘。(廿三)去缘,如等无间去之心心所法对现起之心心所法为去缘。(廿四)不去缘,依不离去之状态而为缘之义。汉译诸论中,大毗婆沙论卷二十一、俱舍论卷七、瑜伽师地论卷三、成唯识论卷七,皆以四缘说最普遍。舍利弗阿毗昙论卷二十五则举十缘说。[清净道论( Visuddhimagga, 17)、南方上座部论书解说、B.C. Law: A History of Pa^liLiterature, vol. l]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