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东

1.刘震东
( 1893年—1938年2月22日),字曦洲,山东沂水(沂南县张庄)人。东北讲武堂毕业。抗日爱国将领。少时入私塾读书。后因家贫辍学,随父攻雕花木工,兼习书法、绘画。后入沂水县衙做事。1912年只身去东北投奉军。后编入国民党军队。历任营长、团长。曾一度进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深受张学良器重,后被任命为保定警备司令。曾任东北军7师6旅旅长,15师中将师长,东北军总司令部中将参议,东北边防军总司令部中将主任参事,义勇军5军团总指挥,察哈尔抗日同盟军骑兵挺进军1军2旅旅长,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第2挺进军23师师长,西北“督剿”专员,西安行营参议兼总务处长,5战区高参兼2路游击司令。
1938年2月18日于日军板垣师团从青岛登陆,分两路进攻欲占领临沂,直取徐州。在山东莒县城墙督战时,被日军击中头部,身亡殉国。后被追赠中将军衔。
刘震东活动年谱
1925年任东北军7师6旅旅长
1927年10月升任15师中将师长。
1928年初任东北军总司令部中将参议。后入陆大学习。毕业后任东北边防军总司令部中将主任参事。
1931年组织义勇军,任5军团总指挥,率部转战于辽宁、热河、察哈尔一带,与日军顽强作战。
1932年6月2日率部参加以冯玉祥、吉鸿昌、方振武等为主的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任骑兵挺进军1军2旅旅长。
1933年2月该部遍入抗日义勇军1军团。5月任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第2挺进军23师师长。同年10月,同盟军失败,到北平军分会任参议。该师后为29军收编,缩为1个团。
1935年6月任西北“督剿”专员。
1935年冬随张学良去西安,任国民党西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务处长。
1936年12月任西安行营参议兼总务处长。 “西安事变”发生,他竭力主张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并到处奔走,“事变”后,在编遣东北军时,被解除兵权。
1937年12月被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委任为5战区高参兼2路游击司令。 他在徐州和家乡一带招募兵勇,筹集军饷。同时致函董必武等八路军党政领导人,要求派政工干部来游击队工作,很快组成一支400余人的队伍。
1938年2月18日,日军坂垣师团、田野联队为主力的日伪军5000余人,自诸城南犯。20日下午,他奉国民革命军第四十军
军长庞炳勋命令率部进莒县城防守,当即成立城防指挥部,他和四十军一一五旅旅长朱家麟分别担任总指挥和副总指挥。23日凌晨日军兵临莒城。田野联队向莒城发起猛烈攻击,轰塌城墙多处。他冒着炮火在城墙上检查指挥,打退日军几次进攻,
1938年2月22日于山东莒县在指挥战斗时中弹阵亡。
战后,重庆《新华日报》发表了题为《莒城我军奋勇杀敌,刘震东氏壮烈牺牲》的长篇报道。第五战区在徐州为刘震东举行隆重追悼会,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主祭。同年12月,在重庆举行范筑先、刘震东等21位抗日烈
士追悼会,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等人为烈士送了花圈和挽联。挽辞为:“战事方酣忍看多士丧亡显其忠勇,吾侪尚在誓必长期抗战还我山河。”
1938年3月9日国民政府追赠中将军衔。
2.刘震东
男 ,笔名:阿东,字清人,号清逸斋主人,江苏东台人。自幼习书画,得书画名家佟韦、沈鹏等老师指点受益匪浅。书画作品曾入选全国书画大赛展览并获金银奖若干,1997年在文化馆成功举办个人书画展,作品曾赴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地展出,入选中国美术馆名家展、书画作品入选世界名人录等大辞典,曾应日本名家福田一郎先生邀请赴日交流。现为中国中青年书画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褚良遂书法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三峡书画艺术馆副馆长,黄海文化艺术中心主任、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世界美术家联合会华东机构主任、周口教育报特约编辑等职。
3.革命烈士(1914年-1948年)刘震东,原名刘利本,化名高利民、李正文,江苏扬中人。1939年春参加革命。194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副乡长、乡长,区抗会干事、主任,区长,地委机关教导队总务科长等职。1947年3月,在镇江县姚家桥被捕,于翌年6月19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