豉虫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0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内容介绍】:豉虫 (《本草拾遗》)

【异名】豉母虫(《补缺肘后方》)。

【来源】为豉虫科昆虫豉虫的全虫。

【生态环境】生活于池沼中常在水面旋回游泳,夜间飞行空。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捕捉,鲜用,或用沸水烫死后晒干。

【资源分布】他布于我国南方各地。

【用药禁忌】内服宜慎。

【动物形态】豉虫体椭圆形,雄虫长约7毫米,雌虫较大。色黑或黄,有光泽。头顶及前胸背皆光滑。上唇多直皱。复眼分离,有上下2对,上方1对,适于空气中视物;下方1对,适于水中视物。触角短小,分为9节,色黑,但第2节之分枝褐色。足3对,赤褐色,前肢长,中、后两肢短小而侧扁,适于游泳。翅鞘有刻点,尾端略突出翅外。生活于池沼中,常在水面旋回游泳,夜间每飞行空中。以捕取小虫为食。卵产于水草上,幼虫成长后,造茧化蛹而变为成虫。

【性味】《本草拾遗》:消毒。

【功用主治】《本草拾遗》:蚀息肉,敷恶疮。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