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
学院简介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原为重大外文系,成立于1932年,隶属文学院。建系之初,先后聘请了大批国内外知名的学者和教授来系任教。其中有学贯中西的西方文学家、红学专家吴宓教授,莎士比亚专家朱文振教授,英语语音专家周考成教授等。这批知名学者严谨的治学治教作风为重大外语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和人才基础。1952年院系调整,外文系改为外语教研室,1985年恢复外语系,1995年建立了外语学院。2000年5月,根据国务院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学院与原重庆建筑大学外语系、原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外语教研室合并,成立了新的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三校合并,大大增强了学院的整体实力。
师资力量重大外语系已发展成重庆大学规模最大的文科学院。全院有教职工195人,其中专任教师174人,拥有国家级专家1人,教授12人、副教授43人。教师中拥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占教师总数的82.2%;在 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中,89.4%的人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 有10余人攻读博士学位。学院有在校生1200余人,其中研究生300余人。此外还承担全校二万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生的外语课。
教学改革学院的教学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大学英语被评为重庆市精品课程之一。2004年,学院首次与本校计算机学院联合招收博士研究生;拥有“国外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两个硕士点和英语、日语两个本科专业。硕士点招收英语、日语两个语种的翻译学、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ESP、词典学、英美文学、英语教育、商务英语等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此外该学院还开设商务英语(网络本科)、成教英语(本、专科)、自考英语(本、专科)等专业。学院常年聘请多名英、美、加、日等国专家和外教来院任教。
学科建设该院在科研和学科建设中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学院语言、认知及信息处理研究所汇聚了校内外众多卓有建树的知名学者,承担多项省部级以上的科研任务。仅2003至2004年,学院获得科研和学科建设经费80 余万元。出版了40多部语言工具书,100余部教材和学术专著,包括国家“十五”规划重点教材,发表了1000余篇论文。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 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三项,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七项,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两项。《实用英语》、《科技英语翻译》获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美语词典》和《新古典主义与19世纪建筑》获全国优秀图书奖。还有十二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基金及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获准立项。有四项研究成果已通过省级鉴定。经过多年努力,逐渐形成了以语言、认知及信息处理为核心的跨学科研究方向,以系统功能语法,语用学为核心的理论语言学研究方向和以语言教学、翻译学和ESP为核心的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学院办有学术期刊《外国语言文学研究》。
对外交流学院对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先后与英、美、加、澳、日、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十多所院校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每年都派出大量教师和学生前往进修提高或攻读课程,同时邀请对方专家来院讲学。
学院培训中心是重庆地区规模最大的培训机构之一。是国家外国专家局出国人员考试(BFT)、全国翻译资格考试(CATTI)、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ETS)、重庆市学位委员会成教本科学士学位外语水平考试的定点考试单位和重庆市党政干部培训点。此外,中心还拥有多个国际培训项目。
该院拥有众多现代化教学设施。包括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自主学习中心和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独立的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外语调频电台和无线耳机发射系统。
学院的外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特别是全国性和地区性的大型外语比赛,包括一年一度的“CCTV杯”、“外研社杯”英语演讲比赛,重庆大学外语文化节和英语戏剧节。这些活动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