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学院概况重庆大学是国家 “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办学历史悠久、治学严谨,具有优良的学风和雄厚的学科实力,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机械类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国内外同行中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
机械工程学院最早的机械专业始建于1935年,具有70多年的悠久历史。为了适应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经过1998和2001年两次调整,由原来的重庆大学机械工程一系、机械工程二系、汽车工程学院、现代设计法研究所、测试中心和资源及环境工程学院矿山机械专业、重庆建筑大学机电学院机械专业等单位合并组建,是目前重庆大学规模最大、教学科研实力最雄厚的学院。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外聘)1名、教授43人(博士生导师34人),副教授66人。其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3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全国模范教师”1人、入选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计划1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9人、重庆市各类人才30余人。
学院具有完善的培养体系,已形成从本科教育到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以及继续教育和留学生教育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格局,是各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学院。现有在读博士研究生近250名,硕士研究生1000余名,本科学生3100余名,工程硕士、高校教师450余名。 接受来自英国、芬兰、埃及、苏丹等国留学生近10人,派遣研究生近30人赴美国、英国、法国、芬兰、新加坡等进行合作研究或攻读/联合培养博士学位。
学院以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科机械基础教学基地两个国家级平台为依托,有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学院设有6个系级单位 ,7个研究所,10个学科基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1个(机械工程),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工业工程、工程机械、汽车电子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 9个(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工业工程、工程机械、动力机械及工程、环境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工程硕士、高校教师),本科专业4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工业工程、机械电子工程)。主要研究方向:现代机械系统创新设计理论与方法、高性能机电传动系统、汽车摩托车系统动力学与控制、数控装备的设计制造与测控、制造系统工程、工业工程。
通过“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设,机械工程学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均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院在“十五”以来承担国家863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100余项,获国家级奖5项,省部级一等奖8项,二、三等奖29项。国家发明专利获权134项,出版专著教材30余部。国外期刊及国内CSCD核心期刊论文1584篇,被SCI、EI收录论文470篇。
专业设置机械工程学院是重庆大学规模最大,实力最为雄厚的学院之一,在国内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2008年学院有教职工426人,其中教授39人,副教授124人,博士生导师11人。学院设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国家工科机械基础教学基地和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院下设机械制造工程系,机械设计系、汽车工程系、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系、工业工程系、工程机械系、机械电子工程系、机械基础系及七个研究所。机械工程学院为有志于振兴我国机械及制造工业的学生创造了优越的学习深造环境,同时为特困优秀学生设立了奖学金,金额为500元---1000元/生.年,人数为100人/年左右。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方向培养从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计算机应用技术、企业管理和经营销售,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
机械设计及制造方向培养具有进行各种产业机械的设计制造、设备开发创新和自动控制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
工程机械方向培养从事工程机械、装载车辆及其它机械的设计、研究、制造、实验及营销与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
机电一体化方向培养具有机电技术及其相互结合与再创造的能力,能从事机械和电子工程一体化、工程设备的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制造、调试与运行,试验与研究的高级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硬件基础、计算机软件基础、工程力学、电工及电子学、计算机机械工程辅助设计、机械工程CAD/CAE/CAM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工程分析/辅助制造)、机械加工自动化、工程机械设计、机电一体化技术,企业管理及技术经济、市场营销等。
学生毕业后可到工厂企业、设计院、研究所、制造行业的高新技术公司等部门从事技术、管理及营销工作。
车辆工程专业
该专业培养汽车底盘设计、车身设计、发动机设计、车辆试验技术等以及与之相关的机械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管理营销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汽车理论、汽车构造、汽车设计、汽车电子与电器设备、汽车试验学、内燃机原理、内燃机构造、内燃机设计、内燃机动力学、内燃机测试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硬件基础、计算机软件基础、微机管理与应用、汽车营销学等。
该专业毕业生适合从事汽车、摩托车的设计、制造、销售、科研、质检、管理及教育等企业和设计研究所的相关工作。
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
该专业是集机械、电子、材料三者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应用技术专业。培养控制各种材料成形的基本理论、模具设计、成形工艺及设备、成形过程自动控制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工程图学、工程力学、电工及电子学、机械设计、金属学及热处理、材料成形工程CAD/CAE/CAM(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材料成形工艺及设备、冲压工艺及模具、锻造工艺及模具等课程。
学生毕业后可到与机械工程、机电工程、材料工程、汽车制造有关的工业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企业事业单位从事设计、研究、开发、管理和营销工作。
工业工程专业
该专业以机械制造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为工程依托,培养掌握现代管理科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能熟练应用工业工程技术,综合应用管理学科和系统工程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设计、改造、优化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工业工程导论、电工及电子学、工程经济学、财务与成本管理、基础工业工程学、管理信息系统、现代制造系统等课程。
学生毕业后可在企业、公司、政府机关、行政事业单位、银行、保险业、研究设计院、高等院校从事产品开发与设计、生产管理、系统设计与评价、项目管理等相关工作。
学院领导书记:陈进
书记:陈进院长:王时龙
院长:王时龙办学特色一、通过教学改革和教学基地建设,促进本科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近年来,机械工程学院重视教育观念的转变,积极组织从事教育教学改革,承担并完成了一批国家级教改项目,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教学成果,有力地提高了该院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1. 承担并完成了一批国家级教改项目:
1) “面向21世纪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 “国家工科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建设”;
3) “世界银行贷款基础实验教学改革与实验中心建设”;
4) “面向21世纪机械制图与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5) “新世纪国家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机械基础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 取得了一批教学成果
1) “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获得2001年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 “面向21世纪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获2001年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3) “建设国家工科教学基地,构建机械基础教学平台”获2004年重庆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已通过评审为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4) “机械制图”和“机械原理”两门课程分别被评为2003、2004年国家级精品课程。
5) 国家工科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2004通过教育部组织的验收,被评为“优秀”。
3. 特色内容和内涵
通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础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全面素质与教学水平,从而促进对学生的全面培养,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该院的一大特色。所取得的成果处于全国同类专业的一流水平,某些方面处于国内前茅,从新的人才质量观来审视,学生的知识面,对基础理论、方法与技术的掌握,分析、创新、实践能力以及自学和自我发展能力等方面有明显提高。
二、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与本科教学紧密结合,促进本科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学院具有较强的学科基础和科研实力,已形成浓郁的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氛围。这种氛围从师资水平、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各方面深刻地影响我院的本科教育工作,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该院科研与本科教学结合紧密,促进教学成效明显,形成了有鲜明特色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1.学院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为高质量的本科教学奠定了学术基础
1) 承担科研项目500余项,年均到位科研经费2000万元;
2)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和自然科学一等奖6项、省部级二、三等奖21项;
3) 获国家发明专利29项、实用新型专利24项;
4) 公开出版专著9部、教材25部;
5) 公开发表CSCD核心期刊及国际期刊论文500余篇,其中SCI、 EI收录151篇;
6) 承办国内和国际学术会议5次,到会交流人员累计约650人。
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有力地提高了广大教师的学术水平,为高水平本科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学院科学研究的成果丰富了本科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水平
1) 80.3 %的本科任课教师都承担了科研任务,科学研究的经验和成果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丰富了本科教学内容,对教学水平的提升起到了直接的促进作用。
2) 76%的毕业设计是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的。 该院历年获得重庆市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奖的大多数结合了具体科研项目。
3) 学院教师科学研究的成果融入课程内容,形成了一批高水平的本科课程教材。其中一批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直接以第一作者编写了本科教材,在全国的重要出版社出版,有力地提高了教学水平。
3.学科基地向本科教学开放,为高质量本科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1) 学院拥有9个国家级、部省级以及与企业联合建立的科研基地。2005年至2008年科研基地为本科生开设课程413门次、开设教学实验23个,共有1029名本科生进入科研基地进行毕业设计。
2) 多年坚持在学科基地进行本科生的工程综合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2005年至2008年完成工程综合实践项目27项,学生提交答辩论文22篇,学生获奖13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
4. 特色的内容和内涵
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与本科教学结合紧密,在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形成了有鲜明特色的本科教学模式。这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点是为本科教学造就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师资,并将最新的学术成果引入教学内容,为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条件,从而提高了本科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