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里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同里

【古镇简介】同里隶属于江苏省吴江市,位于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四面临水,八湖环抱(同里、九里、澄湖、沐庄、白砚、叶泽、南星、庞山湖),东距上海虹桥机场80公里,南接318国道、西连苏嘉高速公路、北离苏州18公里。2001年10月,同里与屯村两镇合并后的同里镇行政区总面积102.91平方公里,总人口5.8万人,辖12个行政村,1个水产总场,6个社区居委会。

同里,旧称“富土”,唐初,因其名太侈,改为“铜里”,宋代,又将旧名“富土”两字相叠,上去点,中横断,拆字为“同里”,沿用至今。

同里古镇风景优美,镇外四面环水,古镇镶嵌于同里、九里、叶泽、南星、庞山五湖之中。镇区被川字形的15条小河分隔成七个小岛,而49座古桥又将小岛串为一个整体。建筑依水而立,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是目前江苏省保存最为完整的水乡古镇,也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列为太湖十三大景区之一。

古镇于1986年对外开放,1995年被省政府列为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

同里
同里镇地图

清丽古朴的同里小镇,水田肥沃,物丰富庶,人杰地灵,素有“东方小威尼斯”之誉。同里的特点在于明清建筑多,水乡小桥多,名人志士多。镇内有明清两代园宅38处,寺观祠宇47座,有士绅豪富住宅和名人故居数百处之多。古镇原有“前八景”、“后八景”、“续四景”等二十多处自然景观,今尚存“东溪望月”、

同里
同里

“南市晓烟”、“北山春眺”、“水村渔笛”、“长山岚翠”诸景。

同里人世代勤奋苦读,知书达理,教育发达,人文荟萃。自南宋淳祐四年(公元1247年)至清末,同里先后出状元一人,进士四十二人,文武举人九十三人。古代著名里人有叶茵、徐纯夫、莫旦、邹益、梁时、何源、计成、王宠、朱鹤龄、沈桂芬、陆廉夫、袁龙、陈沂震、顾我錡、黄增康、黄增禄、任预等。近世以来,著名里人有陈去病、金松岑、严宝礼、费巩、王绍鏊、蓝公武、冯新德、杨天骥、费以复、刘汝醴、范烟桥、金国宝、沈善炯、冯英子等。倪瓒、顾瑛、韩奕、姚光孝、董其昌、殳丹生、沈德潜等也曾流寓同里。正有如此之人,才会创造出如此厚重的文化。

目前,同里镇退思园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古镇同里也正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强,古镇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熟悉,全国各大报纸以及美国、香港等地的报纸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同里,影视摄制组也频频取景同里,所得这一天然的摄影棚蜚声海内外,中国电影家协会也在此设立了“中国同里影视摄制基地”。

发展中的同里,以传统的水稻种植、水产品养殖,使其成为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随着改革开放的前进步伐,同里镇国民经济和小城镇建设以及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同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全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同里的发展

同里古镇于1986年对外开放。清丽古朴的同里小镇,水田肥沃,物丰富庶,人杰地灵,素有“东方小威尼斯”之誉。同里的特点在于明清建筑多,水乡小桥多,名人志士多。镇内有明清两代园宅38处,寺观祠宇47座,有士绅豪富住宅和名人故居数百处之多。古镇原有“前八景”、“后八景”、“续四景”等二十多处自然景观,今尚存“东溪望月”、“南市晓烟”、“北山春眺”、“水村渔笛”、“长山岚翠”诸景。

同里人世代勤奋苦读,知书达理,教育发达,人文荟萃。自南宋淳祐四年(公元1247年)至清末,同里先后出状元一人,进士四十二人,文武举人九十三人。古代著名里人有叶茵、徐纯夫、莫旦、邹益、梁时、何源、计成、王宠、朱鹤龄、沈桂芬、陆廉夫、袁龙、陈沂震、顾我錡、黄增康、黄增禄、任预等。近世以来,著名里人有陈去病、金松岑、严宝礼、费巩、王绍鏊、蓝公武、冯新德、杨天骥、费以复、刘汝醴、范烟桥、金国宝、沈善炯、冯英子等。倪瓒、顾瑛、韩奕、姚光孝、董其昌、殳丹生、沈德潜等也曾流寓同里。正有如此之人,才会创造出如此厚重的文化。

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强,古镇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熟悉,全国各大报纸以及美国、香港等地的报纸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同里,影视摄制组也频频取景同里,所得这一天然的摄影棚蜚声海内外,中国电影家协会也在此设立了“中国同里影视摄制基地”。

发展中的同里 ,以传统的水稻种植、水产品养殖,使其成为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随着改革开放的前进步伐,同里镇国民经济和小城镇建设以及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同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全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古镇风情】同里[1][2]镇位吴江市东北部,地处太湖之滨,京杭大运河之畔。属太湖水网平原中的湖荡平原,周边大小湖荡星罗棋布,河港浜密如蛛网。 镇区东临同里湖,南滨叶

同里
同里

泽湖、南星湖,西接庞山湖(已围垦),北枕九里湖,西北襟带吴淞江,东北连通澄湖。镇内被“川”字形市河及其支流纵横分割,形成15个圩。沿岸“屋宇丛密,街巷逶迤”。镇内自成水网,民用水河桥比比皆是,悠悠绿水,水活水清,“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形成“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柳桥通水市,河港入湖田”的独特景观,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镇。

同里镇区市河总长5.14公里,面积9.37公顷,平均每个市民占有13.9平方米;石驳岸总长6.04公里,临水民居5.46万平方米,占民居总建筑面积的36.9%。市镇布局一切环绕水做文章,因水成街,因水成路,因水成市,因水成园,巧妙而自然地把水、路、桥、民居、园林等融为一体,构成了古镇同里特有的水乡风貌。

同里

同里是名副其实的江南鱼米之乡。由于同有荡河港众多,这里有取之不尽的各种各样的水产品。盛产鱼、虾,较为珍贵的有太湖银鱼、白鱼、鳜鱼、鳗鱼、鳝、鳖、鲈鳢等,还有青鱼、草鱼、鳙鱼、鲢鱼、鳊鱼、鲤鱼、鲫鱼等。除鱼虾、蚌类等水产品外,同里水生植物品类齐全,主要有茭白、芹菜、莼菜、芡实、菱、藕、荸荠、芋艿、慈菇等,有的可上餐桌,有为时令-补品,有的是应时果品,其中芡实(俗称鸡头肉)被称为“水中人参”,为同里土特产中佼佼者。

明定同里“前八景”中,不少景观也以水为背景,以水定景,如“九里晴澜”、“莲浦香风”、“水村渔笛”。“后四景”中“罗星听雨”景观,更是以水景为特色,被誉为“蓬莱仙境”。

因为有水,同里人喝茶的习惯也比其他古镇浓。抗战前同里有茶楼20余家,为取水方便一般都建在沿河,河水经矾沉淀后既可沏茶。

历史上同里的园林构筑都与水连在一起,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宋代诗人叶茵构筑别业,称“水竹墅别业”,园有十景,如“曲水流觞”、“竹风水月”、“峭壁寒潭”等,都是与水相联的水上景色。元代,同里的“水花园”为叶振宗所居,地广数里,在同里湖畔。明代同里有"湖林别业",为任秀之园第,地处庞山湖畔。清代有著名的贴水名园"退思园",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指出:任氏退思园于江南园林中独辟蹊径,具贴水园之特例,山、亭、馆、廊、轩、榭等皆紧贴水面,园如出水上。陈从周教授还高度评价了同里的水:“同里以水名,无水无同里。”

【地方特产】特色小吃

闵饼,同里闵家湾“本堂斋”特产,颇负盛名的传统糕点,已有400多年历史,其制作仅闵氏一家,世传其业,故称“闵饼”。闵饼用“闵饼草”揉入米粉作皮,以豆沙、胡桃肉作馅,蒸制而成,是青团的一种,色泽黛青,光亮细结,入口油而不腻,清香滑糯,具有独特的江南农家风味。清代,闵饼曾被列为朝廷贡品,选送给慈禧太后品尝。明代画家沈周曾赋诗一首赞美曰:“香剂圆从范,青膏软出蒸。女工虚郑缟,士宴夺唐绫。”民国初年,闵氏在上海创建“大富贵闵饼公司”,产品远销海内外。

芡实,这是同里土特产的上品,产自同里西北荡的芡实(俗称“鸡头米”)被誉为“水中人参”。据《本草纲目》记载,芡实主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开胃助气、止渴、益肾、治小便失禁等等。可作药膳之用,以水浸泡半天,用文火煮酥,可配红枣、莲子、桂圆更美味。

“袜底酥”它形如袜底,一层层油酥薄如蝉翼,咬起来清香松脆,吃到嘴里有甜中有咸,在江南一带一直是人们争相口尝的传统茶点。 "袜底酥"之所以受人欢迎,在于精选配料,做工讲究。用油酥和面时要反复揉和五六次到完全均匀为止,这样烘烤出来的酥饼才能一层层薄得透明,吃起来松脆爽口。馅芯制作精细考究,原料配比严格,如做椒盐酥所用的盐,要在镬子里煨熟,擀面仗擀细,小葱要捣成碎末,才能不穿孔,不露馅。

状元蹄 此菜虽非同里独有,但同里制法甚有不同,至于制法则是不传之密。同里人宴请宾朋,桌上定有此菜。附近村镇居民不远百里来同里为购此物,也可知其受欢迎程度。用浓油赤酱烧的猪蹄,红得发亮,吃在嘴里软糯甜香却又不腻,回味无穷。

青团子 相传青团子是用雀麦草汁和入糯米,一起舂合,使糯米浸入草汁成泥,变为碧翠色。以此用来包入豆沙或枣泥,再用芦叶垫底入笼,蒸熟即成。明郎瑛《七修类稿》中曾记载:“古人寒食,采桐杨叶,染饭青色以祭,资阳气也。今变而为青白团子,乃此义也。”另外还有个传说跟大禹有关。当年大禹治水十三年过家门而不人,他用疏导之法,使三江通流入海,太湖水位下降,水患得以平息,为种植冬小麦创造了条件,深得苏州人的爱戴。

退思饼

太湖三白 注意哦,这是三个菜,有太湖白鱼,太湖白虾和银鱼炒蛋。都是清晨上货,正宗农家烧法,营养丰富,清淡可口。银鱼不但有调理美容的功效,而且味道不俗,值得一试。

同里小熏鱼 熏鱼到处都有,但同里小熏鱼别有与众不同之处,本地居民尤爱此味。尤其佐之小桥流水人家,啖之尤感惬意。

【同里工艺品】书画 同里书画作品主要内容以吉祥图案、人物、山水、花鸟、胜地为主,如刺绣,艺人结合绘画作品进行再制作,绣工精细、针法活泼、图案秀丽、色彩雅洁,所绣佳作栩栩如生,笔墨韵味淋漓尽致,有“以针作画”、“巧夺天工”之称。其类型有扇画(折扇、檀香扇、绢画扇)、墙壁挂画、装饰摆画,这些作品具有美观、典雅、质朴归真的特点,蕴涵着人与自然的精粹,实为不可多得的旅游纪念品及观赏收藏价值的精品。

雕刻 同里的雕刻主要以微雕、石雕、根雕三种类型为主。微雕工艺最精细、最微小,它用极器尖细的三棱刀分别在竹、象牙甚至头发上镌刻出极细微的书画、人物或诗词,在一粒米粒大小的象牙上,能从从容容,清秀洒脱地刻上一首诗。

烫画 用烧热的铁杆(或电烙铁),在扇骨、梳篦或竹木家具上烫出各种人物,花卉纹样。烫画从材料分主要有木板烫画、树皮烫画、纸烫画、布烫画、檀香烫画、葫芦烫画等。

剪纸 剪纸是最普及民间装饰艺术之一,剪纸制作,主要有剪子铰、刀刻、手撕三种方式,剪--直接用剪刀把纸剪成图案。刻--经赵起稿、刀刻粘贴、揭离、修整而成、一次刻透多层,以提高功效。撕--用指甲代刀,线条出入不齐,有金石味。它具有材料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

水晶内画 水晶内画产品主要是内画鼻烟壶,内画是在透明容器内壁反向鞋子、作画,从外观赏艺术形式。内画鼻烟壶是脱离了盛烟的功能而成为专门供人欣赏的艺术品。中国内画鼻烟壶发展至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它是中国艺术的缩影,是集中外绘画、书法、雕塑、镶嵌以及玉石、瓷器、漆器、珐琅、金属等工艺于一体。其选材丰富、造型多样、制作精细、玲珑秀美,使人爱不释手。

【住在同里】同里湖大饭店(★★★★★)

同里湖度假村(★★★★)

三元大酒店(★★)

龙海休闲中心

世德堂宾馆

老街宾馆

银杏楼宾馆

荣盛宾馆

【食在同里】陈家糟坊

肉汁鲜美“草鸡煲”

细腻甜糯“麦芽塌饼”

说了“麦芽塌饼”就不能忘了"酒酿饼"

甜软柔糯的苏式桔红糕

甜甜糯糯的酒酿小圆子

金榜状元蹄

状元蹄

松脆可口“袜底酥”

太湖三白

小熏鱼

【游在同里】概况

同里,旧称“富土”,唐初因其名太侈,改为“铜里”。宋代,有文人将旧名“富土”两字相叠,上去点,中横断,拆字为“同里”,沿用至今。

同里位于周庄西面10公里处,距苏州城也只有18公里,古镇外四面环水,镶嵌于同里、九里、叶泽、南星、庞山五湖之中。建筑依水而立,有“东方小威尼斯”之称。

特色

水、桥多,明清建筑多,名人雅士多,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主要景点可以概括为“一园”、“二堂”、“三桥”。

最佳旅游时间

同里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气候宜人,无寒冬酷暑,四季景色各领风骚。因此,到同里不必介意时节,但最好不要周末或节假日去,因为在滚滚人潮之中,很难领略古镇水乡的宁静秀美。

节日

常言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同里有许多自己独特的民俗节庆活动:

正月初一点罗汉

正月初一到初五,四乡八邻的善男信女争先恐后地赶到座落于古镇西南的“南观”去点罗汉,以祈求四季平安。

三月廿八朱天会

本是民间自发纪念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的活动,但同里却大部分是以老婆婆为主,所以同里人很少有人晓得朱天会的实质,只记一句民谣:“三月廿八轧老太婆”。主要活动是“坐蒲凳、吃素斋”。

四月十四神仙会

这是一个地域较广的活动,但同里有同里的特色。主要活动内容有:踏高跷、提香臂香、蚌壳精、荡河船。队伍很长,最后还有一批善男信女穿着罪衣、罪裙以表示赎罪。

六月廿三射水龙

是同里的一大特色,实际上是一年一度的消防比赛。由大庙向西,一直排到渡船桥堍,拿水龙头的人一齐发射,河面上水龙腾空,雾气弥散,场面壮观。

七月三十烧地香、放水灯

七月三十是地藏王菩萨生日。每家每户都在自己家门口或庭院地上点烛烧香,结束后再放水灯,届时全镇的河面上都一闪一闪地亮起了水灯,犹如满天星斗,随着水波由西向东慢慢消失在夜色之中。

门票

联票:100元

古镇区门票:30元

套票:40元(淡季)/60元(旺季)(包括退思园、陈列馆、崇本堂、嘉荫堂、耕乐堂、罗星洲、珍珠塔)

丽则女学:15元

罗星洲:15元

开放时间

平时8:00--17:00;节假日7:30--17:30

美食

同里气候温和湿润、河汊密布,盛产河鲜及各种水生作物。餐饮文化带有典型的江南特色。最有名的是状元蹄、糕里虾仁、三丝春卷、香油鳝糊和用白鱼、鲈鱼、桂鱼、甲鱼等河鲜烹制的水乡名菜。水生植物类的茭白、芹菜、莼菜、菱、藕、茨姑等,都是别具地方特色。小吃方面有袜底酥、百果蜜糕、茨宝糕、青团、闵饼、猪油年糕、鸡米头、大肉馒头、酒酿饼、麦芽塌饼、小熏鱼等,游客可以到百年老店益隆酱园、谷香村、南园茶楼品尝。

湖鲜名菜

糕里虾仁:以鸡蛋白调匀后加入米粉、虾仁,入锅油氽制成,色泽鲜艳,松香可口,亦可另置小盒,佐以番茄食之,其味更佳。

三丝鱼卷:选五六斤重的青鱼或草鱼,取雌爿中段,去肚当留皮,卷入火腿丝、鸡丝、香茹丝,并以黄酒、香葱等佐料,入笼蒸熟即成。其肉质细嫩,清香鲜美,别具风味。

香油鳝糊:用炒鳝丝与火腿丝、鸡丝、虾仁等配制,稍加姜丝、酥油、蒜泥,沸荤油浇面。上桌时,薄撒胡椒,香气扑鼻,入口鲜美。

“家有临水,户户通舟”的同里,人杰地灵,小巷深远悠长。串心弄古朴典雅,青石小路蕴涵了水乡特有的文化色彩,两旁明清时期的民居经历了江南烟雨的洗涤,愈发的清秀质朴,令人留连忘返。

在这淡泊清幽、充满诗情画意的古建筑群中,一批别有风味的古民居客栈正式对外开放。民风浓郁,水从窗前过,头枕河而眠,呀呀橹声伴您入睡,与同里同作一个梦,融入其中,做一回同里人。

同里住宿有名的是世德堂宾馆、三元大酒店、同里湖度假村。

同里古镇位于太湖之滨,大运河畔,距苏州18公里,吴江6公里,上海虹桥机场80公里。水陆交通十分便利。目前已开通上海、苏州等直达同里的班车。镇内河道纵横,桥多船多,现代交通工具更是便利。已开通的旅游观光电瓶车,更将会带给你一种时空交错的梦境感觉。

由上海往同里(105公里):

自驾车

同里
同里地图(苏州同里古镇交通地图

§从上海往318国道至黎星往松厍公路抵同里。

§经沪宁高速公路,在苏州东出口往南行至同里。

§经沪杭高速公路,在嘉兴出口往平望方向,经205省道至松陵往东6公里抵同里。

旅客客车

§上海体育馆→同里时间:8:00/9:00/10:00/11:00车程:约2小时

§上海沪太路→同里时间:12:30/13:40车程:约2小时

由上海往苏州,再往同里(苏州至同里仅18公里):

§空调车上海虹桥机场→苏州时间: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30/19:00车程:1小时40分

§汽车上海→苏州时间:每15分钟一班车程:约2小时

苏州汽车南站→同里时间:6:30/6:50/8:30/9:25/11:00/12:25/14:00/15:25/16:20/17:00车程:35分钟

苏州吴县汽车站→同里时间:每15分钟一班车程:35分钟票价:¥8

苏州火车站→同里时间:每30分钟一班车程:50分钟票价:¥8

吴江市松林镇坐5路车直接到同里下,车程:10分钟票价:¥1

§火车上海→苏州时间:每20分钟一班车程:1小时

同里游船

§古镇三桥景色游票价:¥60/船(可坐6人)

§同里湖风情游票价:¥200/船(可坐40人)

§同里湖面冲浪游票价:¥80/艇(可坐6人)

§豪华游船同里→周庄单程票价:¥450/船(可坐60人)

§豪华游船同里—周庄往返票价:¥600/船(可坐60人)

观光电瓶车

退思园-----入镇口-----罗星洲随叫随停

同里镇公路里程参考

§省外公路:上海(105公里)杭州(148公里)湖州(83公里)嘉兴(55公里)

§省内公路:南京(248公里)镇江(214公里)常州(130公里)无锡(68公里)

常熟(65公里)张家港(110公里)昆山(48公里)太仓(66公里)吴江(6公里)

同里虽小,但街回路转,幽深曲折,文物古迹的分布也扑朔迷离,为了让初到同里的游人玩得开心、游得尽兴,我们设计了三条路线,供大家参考。

一、如果您是来去匆匆的客人,只能在同里呆上一会儿,那么建议您走A线,把同里的部分精华先装进心中。

其具体路线为:

退思园→文物馆→崇本堂→三桥→嘉荫堂→丁字河→明清街→世德堂

二、如果您时间比较充裕,可以在同里玩上一天,那么建议您走B线,您可以在明清街上品尝一下同里的小吃,然后带上一些同里的土特产,高高兴兴结束一天的游玩。

其具体路线为:

退思园→丽则女学→三谢堂→文物馆→崇本堂→三桥→耕乐堂→丁字河→嘉荫堂→明清街→世德堂→五鹤门楼→陈去病故居

三、如果您是来休息度假的,那么建议您不妨头天晚上在同里住下,晚饭后可以先去退思园欣赏一下夜花园的景致(周末开放),品尝那份独特的幽静与超凡脱俗的感觉,第二天开始游览。您可以一大早起来,走C线,踏着晨光,披着朝霞,坐着小船,从同里湖中的罗星洲开始您一天的游览。

其具体路线为:

罗星洲→陈去病故居→五鹤门楼→南埭东埭老街→南市晓烟→串心弄→丁字河→计成亭→耕乐堂→三桥→嘉荫堂→崇本堂→文物馆→三谢堂→珍珠景点群→丽则女学→退思园→明清街→世德堂

同里的明清商业街是购物的好去处。两旁建筑为明清年代所建,保留了原来的风格。街上摆满各种特产工艺,有字画墨宝、古玩刺绣、美食小吃,如传统特产熏鱼、肉饺、栗酥、果酥等,传统点心大肉馒头、酒酿饼、麦芽塌饼、青团子等,价廉物美。如果您是一位古董的收藏爱好者,没准会在某个不起眼的摊头淘到历史的遗留。

同里水产丰富,水产品、土特产也是购物的主要选择,必买的是同里酒酿饼和鸡头米。

千年古镇同里,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丝竹、暄卷、评弹、戏曲、小调、花篮、莲湘、舞龙、舞狮、桥灯、河灯等,都是极富传统魅力的文化遗存和流传曲目。走三桥,划游船,是融旅游和娱乐于一体的放松形式。而坐着游船饱览古镇的水乡景观,另有一番情趣。

同里夜花园是人们品味现实生活、追溯旧时往事、赞叹美好人生的绝佳去处。可一边端杯品茶于花园草堂,一边欣赏隔墙处悠悠的《春江花月夜》,楼廊处吴侬的弹词开篇,亭台处飘落的《二泉映月》,岸船处清亮的《珍珠塔》选曲,厅堂处婉转的暄卷曲调,后花园凄迷的月下灯光,街巷处淳朴的民居民风,河道内与河灯相辉映的彩灯船和红绿灯相间挂满枝杆的传统桥灯。

【地方经济】同里,自宋代建镇以来,即为吴江县之东北地区的工业贸易中心。清嘉庆十六年《同里志》记载:“官牙七十二家,商贾四集”。鱼米之乡,四环富庶,地理优越,有史以来即为富豪、官宦于赋闲居住之地,此则造就了工业兴起之早,发展之快的历史原因。尤其以粮食加工业的兴起于发展,使同里于清代已闻名遐迩。当时同里的米业于无锡北塘、江都仙女庙、上海南市并称“江苏四大米市”。民国10年(1921年)同里乡土志第八课“实业”中记载:“吾里市肆繁盛,为各属市乡之冠,工有电灯厂、辗米厂。电灯厂为吾市乡特色,典当为人民通财之所,米行之米多运往上海,盐工堂之盐本县各区皆仰给。”

粮油加工工业发展后,其他工业也逐步兴起,电子工业、机械工业、建材工业、医药化工、轻工纺织等等。解放后,同里镇一改自古沿称“消费之镇”的旧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工业欣欣向荣,工业生产得到了政府政策的扶持,进一步发展,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1952年7月同里了全县第一家国营米厂;1956年马兆源厂经公私合营后,不断扩大经营规模,更新技术设备,发展产品优良的现代植物油生产企业。1981年,以油、米为主的国营工业总产值达1108.34万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42.03%,职工477人。

1949年以前,同里除粮油加工工业外,其他工业主要是手工业,铁、竹、木三行业是同里镇手工业的支柱产业,1949年全镇手工业总产值463892元。70年代初,同里镇和同里公社分别成立“公交办公室”,1978年撤销,同里镇和乡分别成立“工业公司”。1991年开始设同里镇农工商总公司,下设工业公司主管工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80年代后期及90年代,村办工业、民营企业兴起。90年代后,招商引资工作拓展,外资、合资、港资企业落户同里。同里工业逐步形成了以高科技电子、医药医保、新型建材、汽车配件和金属表面加工等特色产业。全镇工业总产值在1986年只有3585.99万元,2003年达到265128万元。落户同里的外资、台资、港资企业45家,注册外资3113万美元。

同里地处太湖之滨,土地肥沃,良田万顷,地势较高,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历来盛产稻米和油菜籽,是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年人均提供商品粮在全市(县)数一数二。据1983年版《江苏省吴江县地名录》记载,同里镇有耕地214亩(指蔬菜大队),同里人民公社有耕地55787亩,同里境内,河道纵横交错,湖荡星罗棋布,据1995年统计,有水域面积达65000余亩,又是一个水产养殖基地,2001年同里家禽养殖形成区域特色的生产经营格局。

解放前,由于长期受封建生产关系的制约,农作物产量很低,广大农民处于贫困状态。

解放后,农村实行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接着通过农业合作化,成立人民公社,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同时,大力兴修农田水利,引进优良品种,实行机械化耕作,推广应用农业生产新技术,农作物产量不断上升,农民收入逐年提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又调整产业结构,粮食、油料、水产品、畜牧的生产均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2003年,同里粮食总产量达12115吨,油菜籽总产1414吨,水产品总产量6174吨,家禽出栏42万只,农林牧渔总产值达21014万元。

【小桥流水人家】《同里志》记载,五湖环境于外,一镇包涵于中。镇中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同里镇有“三多”,名人多,明清建筑多,水、桥多。

1、名人多。 自宋代至清末年间,先后出状元1名,进士42名,文武举人93人。同里镇的著名人物有南宋诗人叶茵、明代画家王宠、清朝军机大臣桂芬、书画家陆廉夫,辛亥革命著名人物陈去病、著名教育家金松芩、文字家范烟桥、中国民主促进会主席王绍鏊、著名经济学家金国宝家。

2、明清建筑多。 镇志记载,自1271-1911年,镇上先后建成宅院38处,寺、观、宇47座。

3、水、桥多。 镇上有各朝代的古桥四十多座,有南宋诗人叶茵建造的思本桥,元代的高观桥等。 镇中最有名的园林是退思园,面积十亩八分,小巧玲珑。以居住与园林相结合的江南居住建筑为特点。如退思园、崇本堂、嘉荫堂等。 在同里最为出名的是“一园、两堂、三桥”,都是古色古香的造型。一园是江南名园退思园,此园在不大的面积里精巧安排,使得小小的园林给人一种移步换景千变万化的感觉。两堂指的是崇本堂、嘉荫堂。三桥指的是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同里处于五湖环抱之中,镇内街巷逶迤,河道纵横,因而也就留下了众多的建于各个年代的古桥。在古镇,最古老的桥是思本桥。它建于南宋,距今已有700多年,虽经风雨侵袭,至今仍岿然不动,跨越在川清水秀的河港上。桥名“思本”,乃取“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之意。 在同里,最小的桥该是坐落在环翠山庄荷花池上的独步桥。此桥桥面总长不满五尺,宽不过三尺,两人相遇需侧身而过,单孔拱形,小巧玲珑,堪称一绝。而最能反映同里人勤奋好学的桥,则莫过于普安桥,又称小东溪桥。 初建于明正德元年(1506年),在其西侧石壁上,刻着一副十分引人注目的对联,上联是“一泓月色含规影”,下联为“两岸书声接榜歌”。最富有神话色彩的古桥是富观桥。在此桥的龙门石上,有一幅惟妙惟肖的“桃花浪里鱼化龙”的石雕。 乌金桥坐落在镇西北郊,是当年苏州到同里的必经之路,也是古镇的重要入口。那一年古镇百姓为迎接太平军,一夜之间修建了此桥。桥面中心方石上特意刻了一幅“马上报喜”图,以预祝太平军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古镇最有名的当然是前面提到的“三桥”,三桥位于镇中心,呈三足鼎立的姿态伫立在三条小河的交汇处,碧水映古桥,绿树藏娇影,很是一片迷人的景色,“走三桥”则是同里古老的民间风俗。 同里除了造型不同的各种古桥吸引着游人,还有各式各样的河桥让前来古镇的人大开眼界。所谓河桥,北方人称之为水码头,南方人叫它河埠头、河桥头。同里是水乡,镇区河道总长5公里多,是典型的家家临水、户户通舟的水乡古镇。

【同里镇大记事】1982年 5月3日,退思园、陈去病故居被县革命委员会确定为吴江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1984年 4月26日,原国家文化部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夏衍等参观同里退思园。

1986年 中央电视台来同里拍摄《话说与运河》第八回《水乡小镇》。

1992年 同里镇列入江苏省百家名镇。

1994年 6月17日,中国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纪委书记乔石视察同里,并在退思园签名留念。

5月4日,影片《风月》在同里完成拍摄任务后,著名导演陈凯歌和演员张国荣、巩俐等在退思内合影留念。

12月8日,同里镇被列入首批“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

1997年 4月18-22日,举办首届“同里之春”旅游文化节。

1998年 4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和夫人朱琳视察同里。

1999年 4月18日,中国电影作家协会江苏电影协会和同里镇人民政府在同里共同建立“中国同里影视基地

基地”碑名由国家文化部副部长高占详题写。

2000年 8月7日,第十四届中国“同里杯”围棋田元赛在同里举办。

11月30日,退思园被列为苏州古典园林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退思园】退思园,建于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公元1885-1887年)。园主任兰生,字畹香,号南云。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内阁学士周德润勋任兰生盘踞利津、营私肥已。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正月,解任候处分,旋因查所勋都不实,部议革职位。任兰生落职回乡,花十万两银子建造宅园,取名“退思”。其弟任艾生哭兄诗有“题取退思期补过,平泉草木漫同看”之句,可见园名取《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退思园的设计者袁龙,字东篱,诗文书画皆通。他根据江南水乡特点,因地制宜,精巧构思,历时两年建成此园。园占地仅九亩八分,既简朴无华,又素静淡雅,具晚清江南园林建筑风格。退思园布局独特,亭、台、楼、阁、廊、坊、桥、榭、厅、堂、房、轩一应俱全,并以池为中心,诸建筑如浮水上。格局紧凑自然,结合植物配置,点缀四时景色,给人以清澈、幽静、明朗之感。退思园因地形所限,更因园主不愿露富,建筑格局突破常规,改纵向为横向,自西向东,西为宅,中为庭,东为园。宅分外宅、内宅,外宅有轿厅、花厅、正厅三进。轿厅、花厅为一般接客停轿所用。遇婚嫁喜事、祭祖典礼或贵宾来临之时,则开正厅,以示隆重。正厅两侧原有“钦赐内阁学士”、“凤颍六泗兵备道”、“肃静”、“回避”四块执事牌,重门洞开,庄重肃穆,令人望而却步。

内宅建有十楼十底南北两幢楼,以园主字号名为畹芗楼,是园主与家眷起居之处。楼与楼之间由“走马楼”回廊贯通,南北一式落地长窗,五楼屋底挂落栏槛,檐廊相接,典雅明敞。复廊东西两侧各设楼梯,雨天不走水路,晴天又可遮阳,又为主仆上下时避让。畹芗楼下另设下房数间,供侍者居用。内宅为园主居住及藏宝重地,因此内宅两侧石库门均用清水方砖砌成,以防火防盗。砖木结构的封火门,据说在同里的明清建筑中,仅此两扇尚属原物,其余都为近世复制。

中庭是西宅到东园的过渡。放眼庭中,樟叶如盖,古兰飘香,清雅幽邃,有引人入胜之妙。

庭中旱船,前舱八扇长窗如锦屏障目,隔而不断,船头面对“云烟锁钥”月洞门,船身相接漏窗暗廊,隐去船尾,俨然一艘待航的客船。旱船又与南北两侧的坐春望月楼、揽胜阁、迎宾居、岁寒居等厅楼建筑相形错落,平添美感。江南古典园林中,石船、石舫极其多见,从中略可窥见水乡人家对水、对船,有着特殊的依恋情结。登上坐春望月楼可四季望月,吟诗酬唱,也可楼前踏月,静赏花木。楼之东侧一隅为揽胜阁。

揽胜阁是一座不规则五角形楼阁,与坐春望月楼相通。此楼设计因地制宜,居高临下,可一揽东园佳境,这在江南宅第园林中独树一帜。揽胜阁使宾客中的女眷,足不出户,就可饱览园中景色。

与坐春望月楼相对的有迎宾居、岁寒居,园主当年曾于此以文会友,陶冶性情。岁寒居宜于冬日赏景,风雪之时,三五好友围炉品茗。透过居室花窗,可见潇洒清幽的腊梅,挺拔坚毅的苍松,清骨神秀的翠竹,天成一幅“岁寒三友图”,从中亦能悟得雪压青松之韵,听得翠竹敲窗之音,静中有动,声情并茂。

岁寒居正背退闲小筑与云烟锁钥月洞门,引游人从中入东园赏景,“退闲小筑”四字为同里书画家徐穆如所题,月洞门上“云烟锁钥”四字虽已见模糊,但月洞门内却别有一番靓丽的天地。

由曲廊往南是闹红一舸。退思园中,闹红一舸最富动感。它由石舸突兀池中,风吹不动,浪打不摇,人站船头,却有小舟荡湖之感。舸由湖石托出,半浸碧水,水流漩越湖石孔窍,潺潺之声不绝于耳。舷侧水面,行云倒影浮动,恍若舟已启航,别有情趣。石舸之四周,原植有荷花及菰蒲,夏秋季节,清风徐徐,绿云摇摇。荷池中游鱼似通人性,稍稍击掌。便成群结队而去,妙趣无比。

退思草堂古朴素雅,稳重气派,点明了园之主题。堂之北点缀建筑小品,堂之南的露台面临荷池,站立露台可环顾全园。沿曲径南行,至菰雨生凉轩。此轩又有一绝,轩底原有三条水道,荷池碧水循环其间。故轩内阴湿凉爽,每逢盛夏酷暑,于此剖瓜赏荷,热渴尽消。自菰雨生凉轩穿过假山洞,沿石级盘旋而上,便来到堪称江南园林一绝的天桥,视野豁然开朗。

天桥,上为桥,下为廊,模似阿房宫复道。横空出世,飞越山巅,连接菰雨生凉轩,与辛台为一体。天桥前后贯通,八面来风,炎热酷暑时,到这里消暑纳凉,神清气爽。

天色秋满,庭中遍植丛桂,金秋时节,馥郁芬芳,盈室绕阶;红枫与金桂、银桂相间,衬以蓝天白云、粉墙黛瓦,更见绚丽多姿。若风清月明之夜,于此品茗赏花,更是心怡神往,真乃“人行空翠中,秋闻十里香”。

1986年,美国纽约市在该市斯坦顿岛植物园内,以退思园为蓝本,建造了一座面积三千八百五十平方英尺的江南庭园,取名“退思庄”。可见小小退思园已跃出国门,走向世界。

退思园集清代园林之长,小巧精致,清淡雅宜,亭台掩映,趣味横生,堪称江南古典园林的经典之作。园林学家陈从周称退思园为“贴水园”,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退思园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联接同里源远流长的历史,给人以遐想和启迪。2001年,退思园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千年佳话珍珠塔】《珍珠塔》的故事源于同里,源远相传。方卿在这里见姑,翠娥在这里赠塔,陈王道嫁女的史实也确有其事。《珍珠塔》写的是方卿和陈翠娥的爱情故事。陈翠娥不弃贫贱,忠于爱情,赠塔许愿,结为夫妇。故事经艺术的想象、塑造、夸张,人物形象描写得淋漓尽致。《珍珠塔》的故事要从方家说起。方氏夫人家住原屯村小湘村(现并入同里湘溇村),在九里湖之南,现有方氏居民十多户。从小湘出发,坐船绕九里湖一角,经过“白云庵”((现址:九里村火金桥堍)),过富观桥就可抵同里陈家牌楼,进陈氏家祠。这“白云庵”过去确有尼姑修行。方氏千里寻儿无着,欲自寻短见,被尼姑搭救,暂作栖身之地。

同里镇西郊,有座小土山,原有一亭,四周栽种九棵青松,故名“九松亭”。从同里至吴江县城,九松亭是必经之地。方卿受姑母羞辱,一气之下,不辞而出陈府。陈御史得悉,跨马追踪,到九松亭相遇,对方卿亲口许婚,连九棵松树也“点头”称许。方卿后来中了状元,皇封七省巡按大人。《珍珠塔》中说方卿唱道情羞姑,“头顶香炉,脚踏莲花,九跪三叩”。但作为晚辈也太过份,据传方卿仅活三十六岁就夭折了。传统锡剧《珍珠塔》中方卿不听表姐翠娥再三劝阻,执意去兰云堂借唱道情恣意羞辱姑母时,陈翠娥心情异常沉重,斥责方卿不该挟嫌报复,并晓以大义。陈翠娥的一段唱词:“不容人者人不容,不尊人者人不尊。到头来得了金印失人心,众叛亲离怎立身?”使陈翠娥美丽贤淑,重情识理的大家闺秀形象更为动人,同时也使方卿深受感动,特意在“尾声”中手托乌纱帽,跪地请罪,塑造了方卿“穷不失志,富不颠狂”的形象。

同里门票:80元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