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禅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0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西风禅寺

西风禅寺,建于唐代,原名狮子庵,有三重,青砖小瓦,砖木结构,坐东向西,为佛教禅宗五祖的道场。据《太湖县志》记载:咸丰六年(1856年)寺毁于战火;民国八年(1919年)寺僧募捐重修。现存的中上佛殿是民国年间建筑。殿内供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消灾延寿药师佛三尊坐像。两旁大柱镌联:“妙相圆融即色即心偏十方而示现;法身常住无来无去历万劫以长春。”殿中长年香烟缭绕,钟馨常鸣,鼓声不断,善男信女往来不绝。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为该寺题写了寺名。现在,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赞助下,大雄宝殿、山门楼牌坊已经竣工,为深山古刹增添了几分光彩。

西风禅寺内有一“西风洞”,俗称“老虎洞”。洞内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洞内壁上刻有佛教雕像,极长,具体长度不清。

西风禅寺前有一巨石,平面如削,上面刻有“高山流水”四个行书大字,每字二尺见方,笔迹流畅,字体圆润,遒径有力,是西风洞景区最大的摩崖石刻。

清嘉庆状元赵文楷夜宿禅寺时赋五言律诗一首:

古寺云深处,扪萝问牧童。

鸟盘秋色外,人语暮烟中。

厨盖千年石,崖呼半夜风。

暂抛尘梦去,禅榻一灯红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