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0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一)梵语pramudita,巴利语pamudita。音译波牟提陀。即接于顺情之境而感身心喜悦;亦特指众生听闻佛陀说法或诸佛名号,而心生欢悦,乃至信受奉行。中阿含卷六教化病经(大一·四六○中):‘世尊为我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 于修行之历程,有各种不同层次之欢喜。其中,修证至初地之果位,乃真正之欢喜,故初地菩萨称为欢喜地菩萨。但初地以前之凡夫,亦能经由听闻佛法,或感念佛菩萨稀有之功德,而生起欢喜之心;此诚为信受之结果,可谓珍贵之宗教体验。 据天亲之十地经论卷二载,欢喜地菩萨之欢喜,乃指‘心喜、体喜、根喜’,其欢喜有九种:(一)敬信欢喜,(二)爱念欢喜,(三)庆悦欢喜,(四)调柔欢喜,(五)踊跃欢喜, (六)堪受欢喜,(七)不坏他意欢喜,(八)不恼众生欢喜,(九)不嗔恨欢喜。 若依日本净土教之主张,则‘欢喜’特指由于佛陀之救度,或由于决定往生净土,而生之由衷喜悦而言,故常用‘信心欢喜’、‘踊跃欢喜’来形容。又亲鸾于‘一念多念证文’简别‘欢’与‘喜’之义,而谓‘欢’是令身欣悦,‘喜’是令心欣悦;欢喜,即预知决定往生,而于内心欣悦。故修净土者,因预知死后得往生西方之欣悦,称为欢喜;若因现世之信心坚固而得入于不退位之欣悦,称为庆喜。又日本净土行者于欢喜佛陀救济之余,遂产生舞踊之风气,如空也、一遍等人提倡之‘踊跃念佛’即是。[法华经卷二譬喻品、无量寿经卷下、释氏要览卷下、显净土真实教行证文类卷三] (二)梵名A^nanda 之意译。即佛陀十大弟子中‘多闻第一’之阿难陀。(参阅‘阿难’3694)

欢喜

欢乐心喜

心中大欢喜。――《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满心欢喜

形容词,动词

[like]∶喜爱、爱好

她欢喜拉手风琴

[be fond of]∶喜欢、喜爱

欢喜滑水

2、闽南语中欢喜等同于“开心”、“愉快”

闽南语歌曲《欢喜就好》

人生海海甘需要拢了解有时仔清醒有时青菜

有人讲好一定有人讲歹若麦想吓多咱生活卡自在

归工嫌车无够叭嫌厝无够大嫌菜煮了无好吃嫌某尚歹看

驶到好车惊人偷大厝歹拼扫吃甲尚好惊血压高美某会兑人走

人生短短好亲像块七逃有时仔烦恼有时轻可

问我到底腹内有啥法宝其实无撇步欢喜就好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